更多
用户头像
题主你好!你从小学起,被家里人带着,或者自己阴差阳错看到一些让你恐怖的gui(为避免系统判定为敏感词,以下均用拼音代替)故事、gui图和动画,好像你的家里人很关注与“gui”有关的东西。在家里人的带动下,你也开始有意无意地关注到这些东西。当你的家人和你的注意力放在与“gui”有关的东西上时,就相当于在你的心里塑造了一个恐怖形象,我们把他叫做内在客体。这个内在客体,可能会如影随形地跟着你,他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形象,而且是让人感到有威胁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当有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内在客体在时,你可能会害怕被伤害。时间长了,可能有时候会出现幻觉,觉得看什么都像那些个令人恐怖的东西。这就像我们喜欢一个人,或者讨厌一个人时,看到谁都会觉得像那个人一样。如果你的那个内在客体,不是那个“gui”,而是内化的爸爸妈妈形象,可能你是没那么害怕的。因为你知道,爸爸妈妈即使再不好,他们也是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可能有爱你的成分。你小的时候,不知道你的家人为什么要带你看那些东西,是他们心里也害怕,还是想训练你的胆量?如果他们心里也害怕,他们可能把自己害怕的东西投射成一个“gui“ 的模样,相信有这些东西存在,相信人会被这些东西控制。于是,他们也希望你也认同他们的信仰,敬畏这些东西的存在。如果他们想训练你的胆量,那他们的胆子可是太大了,在一个孩子身上植入这些信念和形象,给孩子的就是满满的恐惧,孩子将会背负着这些恐惧担惊受怕一辈子。如果孩子意识不到,不去解决这个问题,不把这个内在客体的真面目认清楚,请出去,或者与他和解,可能就会影响自己的精神和生活。你说的当他们一闪而过,或者出现在你的梦境里和幻想里的时候,他们都瞪着大眼睛,这双大眼睛,你觉得像你过去经常看到的某些印象深刻令你害怕的”gui”图的眼睛,还是像你家里的某个人令你不安的眼睛?如果是前者,就是单纯的你以前看到或听到的”gui”的形象影响到了你。如果是后者,可能你的那个内在客体,还结合了家里某个让你害怕的人。你说前几年医生给你开了舍曲林,你觉得是学习压力和社交问题引起的精神方面的问题,但学业压力和社交问题,也可能是早期那些外在客体(比如说家里人)和内在客体(比如让你害怕的gui,或者人和gui一起投射的形象)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你有没有认清这个“gui”的真面目呢?其实,他没那么可怕的,他只是我们人对恐惧的投射。意思是,当我们感觉害怕的时候,我们会把这个恐惧,找一个东西来投注到他身上,他其实是一个背锅侠。要怎么样给这个背锅侠洗清冤屈呢?你可以看着那双大眼睛说:以前,看到你的大眼睛时,我会感觉到害怕,我怕你会伤害我。现在,我知道了,你的这双大眼睛里面,可能也是有恐惧的。或许你来到我身边,是来寻找我的保护,或者你觉得我很害怕,是来保护我的。感谢你这些年的陪伴!如果你也很恐惧,那你在恐惧什么呢?我不知道,但我们可以一起作伴,互相鼓励!如果你不愿意,咱们也可以互相尊重,互不干扰。你是自由的,当你不再担心我的时候,你也不再感觉到害怕的时候,你可以随时离开我,去看更广阔的世界!以上这段话,可以随时练习,与那个让你害怕的内在客体和解了,你就不会再怕他了。以上。我是心理咨询师燕归来,你是安全的,这个世界是安全的,祝福你!
...[查看全部]
疾病诊断 精神障碍 倾诉倾听
用户头像
  你所面临的关于小蝌蚪死亡原因的困惑,以及对自身情感态度的疑问,值得深入探讨。  先来说说小蝌蚪死亡这件事。从你描述的情况看,它们的死亡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你老公从池塘带回小蝌蚪,之后在饲养过程中,喂养方式较为杂乱。肉、海苔、馒头、饼干、肉松、米饭,这些食物对于小蝌蚪而言,并非适宜的食物来源。不同的食物有着不同的营养成分和消化难度,小蝌蚪的消化系统可能难以适应如此多样且复杂的食物。这就好比让一个习惯吃清淡素食的人突然大量摄入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身体很可能会出现问题。  而且,在饲养过程中,水质问题也不容忽视。虽然住家保姆有换水的打算,但实际上几天没有换水,水质变得浑浊。水中原本适宜小蝌蚪生存的环境被破坏,各种微生物滋生,有害物质增多,这无疑对小蝌蚪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就像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污染和病菌的环境中,健康必然会受到损害。综合这些因素,小蝌蚪的死亡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谈谈你对小蝌蚪死亡后不伤心、不自责的态度。这并不意味着你是个冷酷无情、冷血的人。每个人对于不同事物的情感反应都是独特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应该对某件事抱有怎样的情绪。你对小蝌蚪可能本身就没有投入过多的情感联结。它们只是偶然间被老公和儿子带回家的小生命,你没有像对待自己精心饲养、感情深厚的宠物那样,对它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依赖。这就如同在街上偶然看到一只流浪动物,它的离去可能不会让你产生巨大的情绪波动,因为彼此之间缺乏深度的情感纽带。  此外,你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当前的生活状态都会影响你对这件事的情感反应。如果你的生活一直处于忙碌、充满压力的状态,可能会分散你对这类小事的注意力,让你无暇顾及内心对小蝌蚪死亡的感受。又或者你的性格本就比较理性,更倾向于从实际的角度去分析事情,而不是被情感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你更关注的是小蝌蚪死亡的原因,而不是沉浸在悲伤或自责的情绪中。  从另一个角度看,不伤心、不自责也可能反映出你内在的一种心理调适机制。生活中会不断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每一件都要陷入负面情绪中,那将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心力。你选择不被这种情绪所困扰,或许是潜意识里在保护自己,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精神内耗。就如同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有些人会在雨中抱怨、沮丧,而你选择了寻找避雨的地方,保持内心的平静。  而且,情感的表达和感受是多维度的。你对小蝌蚪死亡没有表现出伤心或自责,不代表你对其他事物也缺乏情感。也许在面对家人、朋友或者其他你真正在意的事情时,你会展现出丰富而热烈的情感。比如,在工作中取得成就时,你可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看到家人幸福安康,你也会内心充满温暖。每个人的情感倾注对象和方式都有所不同,不能因为对某一件事的反应就给你贴上“冷酷无情”“冷血”这样的标签。  另外,这种态度也可能与你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有关。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你接受的教育更注重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么在面对小蝌蚪死亡这样的事情时,你自然会更倾向于分析原因,而不是被情绪主导。成长环境塑造了你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使得你在处理这类事情时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同时,要知道情感是复杂多变的。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你回忆起这件事时,会有不同的感受。可能会突然意识到,尽管当时没有伤心或自责,但其实内心深处还是对这些小生命的离去有一丝淡淡的遗憾。又或者在看到类似的场景时,会重新审视自己当时的反应,从而对自己的情感有新的认识。  不要因为现在对小蝌蚪死亡的这种情绪反应而过分担忧自己是个冷酷无情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世界,这种独特性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格。要相信自己的情感体验是正常且合理的,不要轻易给自己下定义,而是要以开放和接纳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内心的各种感受。以后再遇到类似让你对自己情感产生怀疑的事情时,不妨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深入探索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和感受,这样你就能更加了解自己,与自己和谐共处。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我们时常会在生活中遭遇各种状况,这些状况不仅会引发实际问题,还会触动我们内心的情感反应,而这些反应又反过来促使我们对自己进行深入的思考。就像这次小蝌蚪死亡事件,看似微不足道,却引发了你对自身情感特质的审视。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总是在不断地与外界的各种事物建立联系,无论是人、动物还是物品。每一种联系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情感投入和体验。而当这些联系发生变化或者终结时,我们的情感反应也就变得复杂多样。  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认知是非常关键的。你对自己“是否冷酷无情”的思考,其实就是自我认知的一部分。自我认知就像是一面镜子,它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了解自己的情感模式和行为倾向。只有通过不断地审视自己在各种事件中的反应,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描绘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地图。  当你意识到自己对小蝌蚪死亡没有常规意义上的悲伤或自责时,这是一个深入了解自己的绝佳契机。你可以借此回顾过往生活中的其他类似情境,看看是否存在某种共性。例如,在过去面对宠物离世、植物枯萎或者其他微小生命消逝时,你的情绪反应又是怎样的呢?通过这样的回顾和比较,你能够更清晰地把握自己情感反应的规律。  同时,也要明白我们的情感反应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丰富以及个人成长而发生变化。也许曾经对某些事情毫不在意的你,在经历了一些人生起伏后,会对同样的事情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这就如同酿酒,时间会让酒的味道变得更加醇厚复杂,我们的情感也是如此,在岁月的沉淀中不断演变。  所以,对于这次小蝌蚪死亡事件所引发的自我怀疑,不要过于焦虑。把它当作一次探索自我内心世界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你会逐渐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学会更好地理解和接纳真实的自己。而且,随着对自己了解的深入,你在未来面对各种事情时,也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自己的情感,做出更符合内心需求的选择。  以后,无论遇到何种引发你情感波动的事情,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和开放的心。把每一次经历都当作是认识自己的宝贵机会。不要急于给自己贴上标签,而是要耐心地去分析、去感受,挖掘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
...[查看全部]
杂乱 困惑
用户头像
  你能量和精力旺盛,追求新挑战,渴望成长,这是多么宝贵的特质。在很多事情起始阶段,你凭借激情、天赋迅速让事情走上正轨,这能力令人钦佩。可为何长期执行时,就觉得价值感意义感缺失,面对平淡日常就觉得无趣,始终找不到人生使命呢?不妨换个思路,从结果倒推看看。  假设你已经找到了真正的热爱,找到了那个能承载你丰沛能量与精力的使命,那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你每天醒来,都会迫不及待地投入其中,不会像现在这般,对长期执行的事务兴致缺缺。这意味着你所追求的事情,绝不是只有开头精彩,而是在过程的每一步都蕴含着吸引你的力量。  想想看,那些让你觉得价值感意义感缺失的长期执行事务,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或许是缺乏变化,日复一日的重复磨灭了你的热情。但真正的热爱应该是动态的,不断有新的元素、新的挑战冒出来。就像一场精彩的冒险,不是只有出发时激动人心,旅途中处处都有惊喜。  再看你在生活里对平淡日常的态度,其实平淡日常也可以是一座宝藏。只不过你还没找到打开它的钥匙。你觉得平淡无趣,是因为还没有发现其中隐藏的乐趣与价值。如果把平淡日常当作一场实验,每天尝试一点新的改变,比如尝试一道新菜品,用新的角度欣赏熟悉的风景,说不定能从中发现不一样的色彩。  现在来思考你的人生使命。你一直苦苦追寻那种“今生就是它了”的感觉,可这种感觉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更像是在你不断探索、尝试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的轮廓。你要找的使命,得和你的核心特质紧密相连。你精力充沛、追求挑战,那它必然是一件需要你持续投入精力,不断面对新挑战的事情。  从你过去的经历入手。你在很多事情开始时能迅速取得进展,这说明你擅长开启新事物。但你需要的是一个可以不断开启新篇章的领域。比如一些创新行业,科技、艺术创作领域,这里面永远不缺新的挑战,永远有新的东西等待你去挖掘。  或者你也可以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些在你闲暇时光真正能让你沉浸其中的爱好,说不定隐藏着你人生使命的线索。也许你喜欢阅读各种书籍,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这背后反映出你对世界的强烈好奇心。那么,有没有可能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一份事业,比如成为一名知识分享者,把你所学到的、所感悟到的传递给更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接触新的知识,迎接新的挑战。  又或许你热衷于户外运动,享受挑战身体极限的快感。这可以引导你走向相关的行业,比如成为一名极限运动推广者,组织各类活动,让更多人体验到运动的魅力,同时自己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探索新的运动项目和挑战。  当你开始从结果去倒推,就会发现你真正的热爱应该具备几个关键要素。它首先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容纳你源源不断的精力和探索欲,不会在短时间内就被你看透摸透。其次,它必须与你的价值观相契合,只有这样,你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坚持下去。  再进一步思考,你真正的热爱并不一定是单一的某一件事,它有可能是多个元素的融合。可能是将你的商业才能与对某一领域的热爱相结合。比如你在企业管理方面有丰富经验,同时又对环保事业充满热情,那么投身于环保相关的企业管理或者创业,将商业智慧运用到环保领域,既能实现商业价值,又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这种双重的意义感或许能满足你对价值和意义的追求。  对于日常的平淡,你要学会重新定义它。平淡不是缺乏精彩,而是精彩的孕育期。每一个看似平淡的日子,都是你积累能量、沉淀自我的时机。把这些平淡的日子当作拼图的碎片,当你用心拼接,就能创造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  当你尝试从生活的点滴中去寻找意义,从结果去倒推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时,你会发现,人生使命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它可能就隐藏在你日常的喜好、偶尔闪过的念头之中。你要做的就是更加敏锐地捕捉这些瞬间,深入挖掘其中的可能性。  不要再执着于那种瞬间降临的“今生就是它了”的强烈感觉,真正的热爱和使命往往是在你持续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渐明晰的。它更像是一场漫长的修行,途中会有迷雾,会有困惑,但每一次的思考、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在为你驱散迷雾,指引方向。  不妨把寻找人生使命看作是一场寻宝之旅。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寻宝的起点,而那些你经历过的事情、产生过的想法,都是沿途的线索。有些线索看似微不足道,有些线索可能会把你引入歧途,但正是这些曲折的探索过程,构成了寻宝的乐趣所在。  当你把每一次新的挑战都当成是接近宝藏的一步,而不是单纯为了开始而开始,你对长期执行的态度也会发生转变。因为你知道,每一个当下的努力,都是在为最终找到那个真正能让你全身心投入的目标积累经验。就好比建造一座宏伟的建筑,每一块基石都至关重要,没有任何一块是多余的。  再看看你过往在不同事情上的投入,那些在开始阶段被你迅速盘活的项目,其中必然有一些元素是你真正感兴趣和擅长的。把这些元素提炼出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或许就能从中发现一条贯穿你兴趣领域的主线。这条主线可能就是你找到人生使命的关键路径。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害怕犯错。错误就像是寻宝路上的陷阱,虽然会让你暂时受挫,但它也能让你更加清楚哪些方向是不可行的,从而更加坚定地走向正确的道路。每一次从错误中吸取的教训,都是你宝贵的财富,让你在未来的选择中更加明智。  而且,你要学会给自己时间去沉淀。有时候,我们过于急切地想要找到答案,反而忽略了内心深处的声音。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留出一些独处的时间,静下心来回顾自己的经历,反思自己的感受。在这种宁静的氛围中,你可能会突然领悟到一些之前未曾察觉的东西,那些一闪而过的灵感或许就是解开谜题的钥匙。  当你把目光放长远,不局限于眼前的短期利益和即时满足,你会发现,真正的热爱和人生使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它们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消失,也不会因为外界的喧嚣而褪色。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像陈酿的美酒,愈发醇厚,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在寻找的过程中,与他人的连接也至关重要。与不同的人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想法,就如同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窗户。你会发现,他人的经历和观点可能会为你提供全新的视角,启发你找到自己的方向。也许在一次不经意的对话中,对方的一句话就能点醒你,让你看到那些你一直忽略的可能性。  同时,不要忽视身体的声音。身体是最诚实的伙伴,它会在你真正投入和热爱一件事情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当你从事那些让你充满激情的活动时,你会感到充满活力,精神振奋;而当你面对那些让你觉得乏味的任务时,身体可能会表现出疲惫和抵触。留意这些身体信号,它们可以帮助你分辨哪些事情是真正与你相契合的。  此外,社会的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将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不仅能够让你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成就感,还能为你的人生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当你发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能够对他人、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时,那种价值感会远远超越个人的满足。比如,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关注环保、教育、医疗等领域的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它们,既能够满足你对挑战的渴望,又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放下焦虑,以一种开放和好奇的心态去探索。不要给自己设定太多的限制,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去尝试新的事物,接触新的领域。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你一定能够找到那个真正能承载你丰沛能量与精力的热爱,找到属于你的人生使命。  一旦你找到了它,你会发现,之前所有的迷茫、困惑都不过是为这一刻所做的铺垫。你将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书写属于你自己的精彩篇章。
...[查看全部]
人生意义
用户头像
你好。你的感受非常合理,你的认识属于高自尊,你的爱情观值得受到更多人的尊重,尤其是异性。我们的传统文化是绝对不能接受强吻的,我们认为这是对女性的贬低、不尊重。不过近些年来人们对亲密行为的接受度和感受渐渐发生了不同,或许有些人能接受,可惜我们不能接受。这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你恰恰是值得赞扬和肯定的。现在,有很多小说和视频中,描述了霸道总裁的强吻和强上弓,并把这些行为描述成为强烈的爱和男性威武强壮的荷尔蒙分泌。其实在现实中这些情况是不可能的,可是这些特别偏激的意识引导了人们往偏激的行为上发展。现实中,对我们绝大多数女性来说,强吻就是一种不尊重,尤其还是在一点感情基础没有的第一次见面。我们现代女性更看重的是男性是否足够尊重女性的界限和感受。‌不能否认有些女性可能对“强吻”有浪漫的想象,认为这是男性对自己强烈情感爱的表达,这些女性性格上更倾向于被主导的地位,甚至会觉得这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认为这是对方对自己的女性魅力无法抗拒的表现。而我们的情感需求和对恋爱关系的期待,更注重的是情感的平等和尊重,希望在亲密行为发生之前有明确的情感基础。接吻行为,我们并不是强烈反对,固执的认为男女授受不亲。我们是认为这样亲昵的行为,应当在彼此充满爱意,你侬我侬的时候自然发生。而不是前几次见面,才刚到达相互了解的层面,还没有深厚感情的层面上。‌我们有这些观念也与我们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密切相关。我们更注重亲密行为中的尊重和同意,希望对方能够通过真诚的行动来表达感情,而不是通过强势的行为。我们不接受野蛮和粗鲁的行为,我们认为那是幼稚无礼的行为。你的感受不是独一无二的,我很支持你,更加尊重你,因为你尊重自己。你才是真正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你更看重自己的感受,你更看重自己的需求。你更看重一个男人对感情的认真态度,对女人的尊重、平等、礼貌、体贴的特征,这种价值观值得肯定坚持。我们需要的是与对方建立一段长期的、稳定的关系,我们不需要短暂幼稚的激情关系,我们不因为他人对某种行为的接受度而质疑自己的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界限和情感需求,坚持自己的原则,根据自身需要,找到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人,找到同频的相互适合的人共度一生是最重要的。你值得被尊重和真心对待,你对平等、尊重、真诚的恋爱关系的追求,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你不需要为了迎合他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认知标准,因为你值得被尊重和真心对待。世界和我爱着你,你也要好好爱自己。
...[查看全部]
单身 安全感 性行为
用户头像
看到你的问题是"我是找新医院的咨询师,还是找原来退休的咨询师呀?",好像是你在选择咨询师上面有些困惑,有些迷茫,所以来求助了。你提到,你咨询的医院的心理咨询师,但是还没有咨询完,医院的心理咨询师退休了。你也很想找他咨询,他说他能给你咨询,但是你好像只相信医院里的心理咨询师,不相信外面的心理咨询师。所以你问,你是选择找一位新的医院里的心理咨询师,还是找原来的退休的心理咨询师。能看到,好像你有一种左右为难的感觉。一方面很想找原来的咨询师,但是他退休了,可能会让你感觉缺乏一个权威的公信力,一方面又觉得如果选择医院新的咨询师,虽然权威公信力是有了,但可能你需要与新的咨询师开启新一轮的磨合。好像是咨询师的退休,让你感觉好像失控了,你好像没有办法去处理这样的一种变动,不知道如何做出适合的选择。我觉得,你可以尝试梳理一下,对外面的咨询师不信任的原因有哪些,对医院的咨询师更信任的原因有哪些,看看是对于咨询师本人的要求更多,还是对于咨询师所在的机构的要求更多。你需要尊重自己的感受,看清晰自己的最重要的需求是什么,分清楚主次顺序。就是你更关心的是咨询师本人带给你的感受,还是医院的公信力或权威带给你的感受。这里可能还会涉及到收费的问题,我不清楚医院的咨询师收费情况是怎样的,他退休以后,个人接咨询收费又是怎样的,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你能否接受这样的差异,这可能也是你需要去考虑的一个因素。事情好像是没有那么完美的选择,如果你选择医院的新的咨询师,可能需要重新与新的咨询师磨合一遍;如果选择退休的咨询师,可能又会涉及到信任度,收费等变化,这样的变化你能否承担,你是否会因此而攻击咨询师,治疗中是否会产生对咨询师的负性移情,是否会阻碍你的治疗进程,这可能是你需要考虑的。能做出决定的,只有你自己,看清晰自己更在意的需求是什么,做出适合的选择。不管做出什么选择,都记得,选择即承担。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祝福你!
...[查看全部]
心理咨询 医院机构 创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