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一群人坐在一起,通过“情绪聚焦团体治疗”不仅能找到共鸣,还能在彼此的脆弱中治愈自己。
壹心理搜集了大量的心理学文献资料,整理出这份《抑郁情绪改善指南》,希望你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尽管我们总想尽快摆脱消极情绪,但有时,温柔地接纳自己的痛苦,反而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电话恐惧症”在某种层面展示的也是当下人对社交边界和节奏的维护。
正念进食作为一种结合心理学与饮食行为的创新方法,正逐渐改变着人们对食物的认知和态度。
你不需要证明自己“有用”,因为你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真正的女性主义电影是从真正属于女人的眼光出发,观察体味这个世界的苦涩与美好。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一个简单的问题——“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可以帮助我们突破犹豫,做出更加理性和果敢的决定。
当你看着你的狗的眼睛,你们的大脑可能正在同步,形成一种神经层面的“共鸣”。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我们要追求的,永远不是达到一个静态的目标,而是让生活拥有一个更好的「常态」。
白日梦似乎无时无刻都发生在我们身上,它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成分,反而还具有许多适应性功能。
真正持久的关系需要超越单纯的负面共鸣,找到能真正激发彼此积极情绪的话题。
内向不是需要治愈的缺陷,你不需要强行变得外向开朗,安静的你也很有力量。
昨天(3月12日),QS世界大学排名官微发布了2025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今年心理学排名中,共有23所中国高校上榜
诠释不是找到什么方法或者解决什么问题,而是缘在的存在的自我去蔽、自我转化的过程本身
“过度责任感”,让我们在追求他人认可和集体利益同时,逐渐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月参加一次文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观看演出、欣赏音乐会等,可以将抑郁风险降低近50%。
防御性悲观和乐观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自己性格中乐观和悲观的那一面。
每一次心灵的震动,都可能让快乐接收器的线头脱落一些,让微笑变得越来越难以拥抱。
#青春期性教育 74篇
青春期,爱与性的教育
#意志力科学 23篇
斯坦福大学热门的公开课之一:《意志力科学》
#情商修炼 79篇
高情商的人拥有更稳固高质的人际关系,而情商是可以学习的。
#心理自助 274篇
寻找自我成长的心理学方法。
#认知行为·流派 88篇
认知行为一些研究,与治疗(简称C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