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哪一种原因,觉察到自己对伴侣的厌恶,或许正是你们关系变好、乃至自己变好的契机。
通过十项颠覆认知的心理学研究,我们一窥人性中那些令人不安的真相。
爱,不再仅仅被视作情感的表现,而是一种复杂的神经活动,是文化与生物交织的结果。
研究发现体味相似度较高的陌生人容易在第一次见面时更快产生亲近感,互动时的身体语言更放松,后续对彼此的印象也更好。
只有改变控制性的环境、关系中的支配和服从,我们才会更加接近「真实的自己」。
婚姻中最危险的从来不是惊涛骇浪,而是那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精神窒息。
这种防御机制正在悄然侵蚀我们的创造力,甚至可能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伤害。
价值让人自由,规则使人束缚。用价值导向引领人生,每一日,都体验到生命的蓬勃活力。
为了避免堕入无法逃离的精神痛苦,紊乱型依恋的个体可能倾向于潜意识地选择不建立任何依恋关系。
在心理学上,气质是人人都有的一种人格底色,是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记录能力本身就是就是个人成长需要具备的一个「软能力」,它不仅具象化了我们的每个想法与念头,更增强了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力。
外在现实是内心世界的投射,爱自己是一切的根基。
最近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一群人坐在一起,通过“情绪聚焦团体治疗”不仅能找到共鸣,还能在彼此的脆弱中治愈自己。
壹心理搜集了大量的心理学文献资料,整理出这份《抑郁情绪改善指南》,希望你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尽管我们总想尽快摆脱消极情绪,但有时,温柔地接纳自己的痛苦,反而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电话恐惧症”在某种层面展示的也是当下人对社交边界和节奏的维护。
正念进食作为一种结合心理学与饮食行为的创新方法,正逐渐改变着人们对食物的认知和态度。
你不需要证明自己“有用”,因为你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真正的女性主义电影是从真正属于女人的眼光出发,观察体味这个世界的苦涩与美好。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一个简单的问题——“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可以帮助我们突破犹豫,做出更加理性和果敢的决定。
#心理治疗方法 135篇
咨询师常用的一些治疗方法和最新研究。
#社交网络 161篇
朋友圈、微博、快手、直播……社交网络越来越丰富,如何在社交平台维护内心的秩序呢?
#工作与自我实现 186篇
弗洛依德:“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爱情和工作。”
#童年创伤与霸凌 134篇
关注对未成年人的暴力,是每一个长大的人的责任。
#自我认同与价值感 253篇
怎样看待自己才是正确的?认同感和价值感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