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No!做好课题分离,你的“逆社会时钟”人生你说了算

精选
发布时间:2024-12-20 27评论 2108阅读
从「逆社会时钟」里看「课题分离」-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Hi,我是呀梨~今天想要分享“逆社会时钟”和“课题分离”之间的联系。其实“逆社会时钟”这个小组在豆瓣的热度已经持续很久,为什么拿到现在才开始说的原因是前期确实没有什么好的灵感。

最近看《认知觉醒》,作者在学习力一章分享不要觉得40岁、50岁再开始一项新进程是异想天开,就算60岁也可以算早。我想,个体所担心的大概都是因为“关系”上的原因吧,父母的期盼、同伴的比较、其他人的闲言碎语……想要解决,“课题分离”确确实实是一个好方法。



01

社会时钟&逆社会时钟


在社会心理学中,社会时钟(Social Clock)被定义为“个体生命中主要里程碑的心理时钟”,通俗来讲,就是“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显而易见,逆社会时钟就是“不遵循寻常的人生节拍”。

时钟上的刻数,就如同人们的年龄,拧紧发条的时针、分针、秒针督促着人们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相应动作。如果不按部就班得来,就是好像一种“罪过”。

父母的催促、亲戚的议论、和朋友的对比,当然,再和谐的家庭和社交关系,我们作为一个个体,时有时无还是会感到纠结。


  • 逆社会时钟,就真的是自私、无能、叛逆吗?


  • 我们真的需要遵循世界的脚本去过自己的一生吗?


  • 我应该如何选择呢?


  • 我需要的是什么呢?


较于自私,我认为逆社会时钟的人群出现,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时排除那些为了逃避工作压力而麻痹自己的人群)


我在小宇宙里常听的两位主播,他们在大部分人都选择结婚生子的阶段决定告别故土去到悉尼。

一位作为一名插画家每天在自己小房间里涂涂画画,一位是一名户外爱好博主,所以经常会参加户外活动。

你可能想问她们是不是很有钱,所以有机会去探索自己想要的人生,其实不然,她们在刚到悉尼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语言沟通也不是很流畅,几经波折后才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慢慢步入了正轨。


但我想,这样的例子也并不能缓解你们的焦虑:

我身边有年纪轻轻结婚生子的人,他们过的很幸福;也有30+都在世界旅行的人,他们看起来依然活力四射,他们都好棒,我应该如何选择?

世界的脚本不是只有一种,你也可以开拓属于自己的无限游戏。



02

做好课题分离

别管逆不逆社会时钟


1. 什么是课题分离?

阿德勒认为个人所有痛苦都来源于人际关系,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自己的事情需要独自面对,我们不能左右别人事情,同样也不必被别人左右,即使是父母也不行,这样便是做到课题分离最简单的方式。

人要面临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不干涉他人课题;二是不被他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如果用两句经典的话来对应这两个问题——“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



2. 如何区分彼此「课题」的边界?

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这件事是我能控制的吗?你需要区分这是我的课题,还是别人的课题。



a. 听父母的建议去考公,是为希望爸爸妈妈高兴,还是真的需要稳定感或者喜欢这份工作?

(爸爸妈妈高兴或着急是他们的课题,为自己获得稳定的工作是自己的课题)

b. 迫切地想要买房子,是为了别人的眼光,还是真的需要一个家?那“家”的背后满足的是什么呢?

(别人的眼光、父母的要求,都是别人的课题,为自己而买是自己的课题)

c. 想谈恋爱想结婚生子,是因为憧憬美好的爱情,还是因为朋友们都成家立业、亲戚背后议论?

(亲戚的议论、朋友的期待期望是别人的课题,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自己的课题)

如果总是被别人的情绪影响,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或许是没有做好课题分离的功课。如果经常对自己提问,日常反思从而减少利用习惯做决策,说不定你会开启新大门。


(2)当我选择做这样的决定后,我能为此负责吗?

——个体要对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做出预判,并且承担相应的代价。


  • 如果你选择不结婚不生子,养老问题的规划,你能为此负责吗?


  • 如果你选择换工作,一段时间不稳定经济来源,你能为此负责吗?


  • 如果你选择换个城市,除了新鲜感,或许还有孤独、困难,你能为此负责吗?……



遵从内心,选择热爱,做负责任的决定,接纳一切的发生,那么“逆”还是“不逆”社会时钟,都不再重要。



作者:呀梨
责任编辑:微青


0

回复

从「逆社会时钟」里看「课题分离」-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片刻呼吸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私信

片刻呼吸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

每一种付出,都值得被鼓励
  • 1元
  • 2元
  • 5元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
打赏是什么?如何开通
请根据你的付款情况点击以下按钮
已付款未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