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大学生活要结束了,人生好像也要完蛋了...”| 恐惧为何成了毕业生的主色调?

发布时间:2024-09-22 22评论 1897阅读
初出校园的年轻人,究竟在怕些什么?-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很多大学生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离开了人生最后一道庇护所,从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非常不适应。


很多事物会再次刷新你的认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从象牙塔到社会落差到底有多大?



01

恐惧何时变成了毕业生的主色调


要是毕业前还找不到工作,我就完了!



小H一名即将从顶尖院校毕业的大四学生在一次面试后崩溃道。

 

像小H一样,对走出校门后的生活感到极度恐慌的毕业生不在少数。Ta们有的让自己行走于各种面试;有的整日关在宿舍房间里备考;也有的因为过度恐慌而进入木僵状态,整日浑浑噩噩......

 

我常常会问:“你们究竟在害怕什么?

 

得到许多不同的回答后,我好像摸清了答案——如果在毕业后没有立即获得一份像样的工作,等待Ta们的将是:不是社死,就是饿死

 

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个值得恐慌的结论。


小H告诉我,Ta来自县城,是家里唯一走出县城来到首都上学的大学生,自小就是家中的骄傲。小H在刚入学时也享受过一段自由的大学时光。

 

前几年好像在逃避,感觉毕业离我还远,现在要毕业了,又觉得之前浪费了太多时间。要是前几年多参加实习积累经验,现在一定能通过面试......


现在的小H每天依然疲于参加各种面试。面试官面前,小H尽量以最积极阳光的态度示人。但在每个晚上,小H都在床上辗转反侧,止不住地哭泣,脑海中充斥着各种刺耳的声音。


如果不能留在这里,我就得回老家,这些年的书不就白读了!周围的人会怎么看我们!


说到这,小H再一次哭了出来。


小Z,最近忙于毕业的同时也进行着实习工作,一份不够甚至兼职两份。周六周日的日程也挤得满满当当。



我无法控制愤怒,有时却又感觉特别悲伤和无助。”小Z放慢语速,满面疲惫,“昨天我打印错了一张表格,这可不是个好预兆。


小Z最近时常复盘自己的工作,找到新的实习后,Ta的情绪就像紧绷的弦,随时处在崩断的边缘。


犯错难道不会有很大的代价吗?难道这不意味着我比不上别人,没法做好工作,不会有人要我吗?


小Z有些激动和崩溃地说到。小Z告诉我,现在的痛苦就是Ta高考失利的报应,Ta再也不能犯错了......

 

不论是小H还是小Z,都有一个潜藏在行为意识之下的核心信念:如果无法达到某个具体的标准,就意味着个体在社会层面和物理层面的毁灭。


那么

为什么这些年轻人

会选择相信如此“毁灭性”的结论?

它究竟从何而来?



02

规则的改变和单一的通道


我还没有学会怎么达到社会的标准,就被一脚踢出了学校的大门......


适应校园和社会对人的双套标准是每个学生的必经阶段,但显然这一阶段来的并不平缓。

 

高压单调的升学环境已经不再是个陌生的话题,近些年关于教育和升学的讨论只增不减,即使教育系统已经在大行推进减负减压,学生的焦虑和抑郁以及其他行为问题还是持续不断地出现。



实际上,高压的升学环境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在上学期间,在早期成人阶段,这一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结果论、分数论”、“遵守规则”、“计划性,条理性”、“单一通道以及简单的同辈竞争”......这些学校的生存规则培养了做人的基本能力,以一种有序清晰的方式构建出适合学生生存的规则系统。

 

但社会的规则似乎并不是学校的延续。“灵活机动”、“多线发展”、“区别化差异化”、“综合性”等等新鲜的词汇一拥而入,以至于在还没完全搞懂这些词究竟意味着什么时,就争相进入了社会的试炼场。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高考前的学习生活就像一段封闭训练营,环境单一,学校的标准基本适用于所有生活场景,忙碌的学习也无法提供足够时间和机会接触其他环境。

 

“走出校门”对很多学生来说并不像是人生中一座需要翻越众多山峰之一,而是突如其来的一场狂风骤雨,席卷着并没有足够求生技能傍身的学生。


◎图源Pexels  


除了规则的改变,过窄并苛刻的人生选择也成为了束缚年轻人枷锁。


不论是一直以来的“高收入、体面”的就业标准,还是当下动荡环境下对“稳定”的追求,都成为了找工作的一个个门槛。

 

但实际上,能够满足这些标准的工作本就不多,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想找到这样的工作更加困难......可即使这是大多数人都明白的道理,似乎也并不能阻止焦虑的产生。


进不去大厂,太失败了”、“养活不起自己,原来我根本不行......


类似这样灾难性的想法和结论并不少见,尤其是已经经受过一些求职挫折的毕业生。

 

“失败是不能被接受的”仿佛成为了掩藏在很多学生内心的准则,而Ta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

 

虽然课本上讲述的是“失败乃成功之母”和“从错误中吸取经验”,但现实中犯错时的后果,常常是白眼、不耐烦、甚至谩骂。


生长在一个“不能犯错”的环境中,如何能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错误失败的能力,成为有韧性的个体呢?



03

生涯混沌是职场人的常态


很少有人会告诉我们,其实校园外人生本就是混沌的,其中也包括职业生涯。

 

20世纪末普瑞(Pryor)和布莱特(Bright)提的“生涯混沌理论”也许可以给年轻人一颗定心丸。


职业生涯是一种动态、非线性的、开放的复杂系统,能够对职业生涯产影响的因素是无处不在的,影响也是随时都在产生的。


复杂性、变化、建构、和机缘是这一理论的四大关键要素。四者无不在表示着职业生涯的不可预测性,和难以计划性。


但接受职业生涯混沌的现实,才能找到个体的破局策略。

 

1. 复杂性


个体生涯发展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形成非线性的复杂模式,这也让决策变得更加不可控。


2. 变化


个体经验和外在世界随时都在变动,生涯发展是一个与外部世界不断动态交互,随时处在平衡——失衡的过程。


3. 建构


生涯不是是非选择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个体将知觉与经验组织起来,赋予生涯其独特的意义,形成自己的生涯模式。


4. 随机


不可预测的意外事件是重要影响因子之一,甚至能产生决定性意义。

 

对于很多初出校园的年轻人来说,接受不可控是首要任务,“放弃”成为校外课堂的第一课

 

不必事事抓在手里,脱离掌控不意味着“躺平”。即使世界复杂,个体依然具备主观能动性。如何破局,或许就可以成为第二课。


◎图源Pexels  


可以确定的是

破局没有、也不应该有唯一策略

但基于理论观点

我们依然可以从这几方面尝试破局


1. 目标澄清


目标不是确定的重点,而是手中的指南针。


在生涯混沌理论中,不会存在终极稳态,稳态都是暂时的。不过混乱不代表要在人生的地图上漫无目的地乱转,我们也可以把道路控制在一个大致的方向。那么指引方向的最佳因素,就是一个被澄清的目标。


2. 觉察当下的能力


影响因素瞬息万变,觉察当下是行动前提。


天气有规律,但预报依然需要仪器对当下监测的数据。仪器越灵敏,预报也就越精准。职业生涯也需要我们对当下的局势、自我以及资源有敏锐的觉察。


3. 分析


实时分析,随机而动。


当变化出现,需要基于目标方向对当下局势重新分析。坚持一条路走到黑不一定是更趋向目标的选择。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分析能力也是准备之一。


4. 善于推翻和重建


没有绝对稳态,一切都在推翻和重建中向前推进。


一条路走到黑的成功不是不存在,只是灵活更有性价比。在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推翻和重建只是策略的迭代。


5. 自驱力


人人都有自驱力,只是需要被发觉和刻意训练。


自驱力是最能被自己掌控的因素。但自驱力是需要被发掘和肯定的。我能做什么?我已经做了什么?我做的事以什么形式帮助我趋向目标?


我们常常会过于专注结果,如果结果不令人满意,我们就会下意识地否认所有的努力。但失败不代表努力是不对的,所以自驱力也是需要冷静地分析,并通过刻意训练去保持的。


*文中案例已获来访者授权,请勿私自转载


责任编辑:日月银


0

回复

初出校园的年轻人,究竟在怕些什么?-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闫琳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私信

闫琳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

每一种付出,都值得被鼓励
  • 1元
  • 2元
  • 5元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
打赏是什么?如何开通
请根据你的付款情况点击以下按钮
已付款未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