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周
来源:微信公众号:周周心理说(ID:Psy_Chow)
创伤经历,无论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都会对人造成影响。在遭遇威胁的时候,人们要么战斗抵抗,要么干脆逃跑,这是我们熟悉的两种反应——战(Fight)或逃(Flight),还有一种反应是冻结或僵住( Freeze),可以将冻结反应看做类似于停滞的情况,一种瞬间的暂停。治疗师皮特·沃克提出了第四种反应——讨好(Fawn),是一种通过取悦、安抚以平息威胁的行为反应,避免遭到进一步的伤害。
创伤是一种自动反应,我们在做出反应的时刻,通常是无意识且无法控制的。这一篇将介绍创伤反应、详细解释四种创伤反应和表现、造成的长期影响及治疗工作可能涉及的一些内容。
本文目录:
创伤反应和过度的创伤反应
依恋对创伤反应的影响
四种创伤反应
战斗
逃跑
冻结
讨好
创伤的影响和疗愈
01
创伤反应和过度的创伤反应
创伤可以是任何类型的令人痛苦的事件或经历,可能会导致情感、身体和心理伤害,对一个人的应对能力和正常功能造成影响。我们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都会经历某种创伤性事件,比如亲人的离世、车祸、天灾、重大疾病、目睹事故等等。
当我们经历创伤时,身体会意识到威胁时,大脑和自主神经系统 (ANS)便会迅速做出反应,释放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引发身体的变化,帮助我们做好应对威胁的准备,所谓“威胁”,既涉及实际的身体或情感危险,也包括还感知到(实际可能不存在或不严重)的伤害。
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是一个控制人体内脏器官和自主功能(如心跳、呼吸、消化)的神经网络。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感知到一些可能的“威胁”或感到“伤害”的时候,一些可能的反应:
和出言不逊的同事发生争执(战斗)
迅速从擦身而过的疾驰车辆旁跳开(逃跑)
看恐怖片的时候一动不动屏住呼吸(冻结)
面对领导有些不合理的指责,低头认错(讨好)
这些反应通常是正常的,但如果反应过度或过于频繁重复使用某一种反应,很可能提示存在创伤反应。比如,大多数人认为没有威胁的日常事件或程度不构成严重威胁的情况,都会频繁触发你的某一种强烈的应激反应。
频繁陷入战斗、逃跑、冻结、讨好或某种混合反应模式,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或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 (C-PTSD)的常见表现,尤其在经历过长期虐待或忽视的创伤幸存者中极为常见。
02
依恋对创伤反应的影响
依恋风格反映了一个人早年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关系,这种早期关系会影响其在未来的人生中如何与他人相处。如果照顾者大多数情况都会照顾你的需求,并且可以依靠他们提供身体和情感支持,那么你大概率会在成长过程中充满信心和信任地与他人相处,建立健康的友谊和亲密关系。
健康依恋的人,在遇到危险或特定情况下,通常能够采取适当的应对和反应,有效抵御压力、威胁或其他挑战。而相对应的,在童年时期经历过反复虐待、忽视或其他创伤性经历的人,可能难以有效地运用这些反应,会发现自己反复“陷入”某种单一的模式,即便到了成年,也一直像童年时那样应对冲突和威胁。
举个例子:
在小时候,你想保护自己避免父母的责骂或体罚,年幼的你需要依赖父母的照料,无力逃脱自己的家庭,可能会选择听话、顺从或做一些取悦父母的事情来安抚他们的情绪。如果这种反应被证明是有效的,就很容易成为”自动化反应“,在你未来的关系中,遇到矛盾或冲突时,就会激发你的讨好反应。
03
四种创伤反应
创伤反应是一种生存机制,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我们的大脑会深刻关注并记录经历过的创伤事件,如果类似的情境再次发生,就会立即做出反应,生存机制就像是灭火器一样,来不及考虑失火原因,只要一点点火苗,就要启动扑灭。
战斗反应(Fight)
战斗反应可以包括为抵抗或消除威胁而采取的任何行动。当战斗反应被激活时,本能的反应是主动应对感知到的威胁,处于“战斗”模式的一些迹象:
心率和血压升高
强烈的愤怒情绪
进行身体或语言攻击
过度警惕或感觉“紧张”
不自觉地提高音量
这种反应通常源于一种无意识的信念:通过维持对他人的权力和控制,以获得在童年时期未能得到的接受、爱和安全感。常见于童年期的照顾者存在以下情况:
未能设立合理和健康的界限
对你的任何要求都不加区分地满足
经常对你进行羞辱
照顾者的自恋性愤怒、虐待或暴力
固定或僵化的战斗反应可能与自恋性防御有关,童年时期的虐待经历是自恋性人格障碍的一个可能的因素。战斗反应不止是身体或言语攻击,可能是任何针对威胁而主动展开的行动,容易战斗反应的人可能会发现自己经常与人争吵或冲突。
举两个例子:
和伴侣吵架后,愤怒地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大量的控诉帖子,想让每个人都知道对方给自己造成伤害
当被人小心提醒错失时,瞬间恼羞成怒,冲着对方大吼大叫
04
逃跑反应(Flight)
逃跑反应会引发通过逃离威胁来试图拯救自己的行动,当身体准备“逃跑”时,也会导致与“战斗”模式类似的肾上腺素激增和心率加快。逃跑反应的常见迹象还包括:
逃离困境的冲动
坐立不安或难以保持不动
感觉被困住或被逼迫感
回避感知到的或真实的威胁
恐慌
如果,小时候经常靠逃离或走开的方式,帮助自己成功远离家庭纷争或来自父母的伤害,会更容易陷入逃跑模式,对于经常进行逃跑反应的人来说,往往会最先在身体上离开有压力的环境。比如,在与人冲突时,径自离开对话,回避解决问题。
成年后,可能会通过以下方式继续逃离或避免困难的情况:
回避冲突或任何引起痛苦情绪的情境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努力追求完美,这样就没有人可以批评或指责你
当关系中出现问题时,在对方提分手之前,你先主动结束关系
避免一些有挑战的活动或任务,以免遭受失败的打击
通过拼命工作或沉迷酒精来抵御恐惧、焦虑或恐慌的感觉
05
冻结(Freeze)
逃跑和战斗都是主动的反应,冻结则是关闭身体的反应,冻结反应可以看做是一种延迟策略,大脑按下“暂停”按钮,就像动物在被追捕时可能会“装死”一样,当人们感觉无法战斗或逃跑时,就会“冻结”。
冻结反应的一些迹象:
心率降低
解离,感觉与自己或与环境分离
身体麻木
感觉无法移动(全身或手臂、腿等某个身体部位)
屏住呼吸
感觉情绪麻木或困惑
说话困难或说不出话
频繁的冻结反应往往与高度焦虑和严重创伤有关,经历过性侵犯和家庭暴力的人更容易在压力情境时触发冻结反应。长期频繁的冻结反应,就像是软体蜗牛给自己构筑的壳,是一个人无法找到任何反击或逃跑的方法时所形成的坚固防御,在生活中,可能表现为:
用幻想或想象力来逃避日常的痛苦
喜欢独处,回避亲密关系
隐藏情绪和感受
喜欢“宅”生活,与外界隔离
面对痛苦或有压力的情况,习惯性地情感抽离或解离
06
讨好(Fawn)
沃克在协助童年受虐和经历创伤的幸存者的过程中,提出了第四种创伤反应类型——讨好,通过取悦那些威胁或伤害你的人并让他们高兴,可以让自己免受伤害。这种反应在童年经历过暴力或虐待的人中很常见,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要学会阿谀奉承、取悦某个自恋的父母、或者安抚情绪变幻莫测的抚养者。
《不原谅也没关系: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自我疗愈圣经》
沃克在《不原谅也没关系》一书中这样形容讨好反应的人:
讨好类型的人自童年起就被剥夺了所有权利。他们很早就知道,如果能在父母剥削自己时当一个好帮手或顺从的仆人,他们就可以获得些许的安全和依恋。所以,讨好类型的人通过迎合他人的愿望、需要和要求来寻求安全感。他们的行为表明,他们建立任何关系的代价是放弃自身所有的需求、权利、偏好和界限。
虽然,在童年时期放弃个人界限和需求是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虐待和伤害,但这种反应往往会持续到成年,并常常导致病态依赖或取悦他人的倾向。
一个有讨好倾向的成年人可能会有如下表现:
即使内心不情愿或觉得不合理,也会同意伴侣对你提出的任何要求
持续恭维、赞美或无条件回应一些和你有关的权威者,只为免遭批评或负面反馈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享受什么,或并不觉得这有多重要
避免在亲密关系中分享自己某些真实的想法或感受,担心对方会不高兴
自己几乎没有界限,或者底线很低
需要提醒的是,大多数经历长期创伤的人会是四种反应的混合型,比如:战斗-讨好、逃跑-冻结、讨好-逃跑等等相混合,具有单一创伤反应的是少数。
07
创伤的影响和疗愈
创伤不仅仅是当下的经历,它是一种时过境迁但依然绵延更甚的伤害,长期持续的影响可能会破坏一个人未来甚至一生的幸福。仅仅一次创伤就会造成深深的痛苦和伤害,反复的创伤可能会造成更具毁灭性的损伤,如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会严重损害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更不用说建立健康关系和构筑幸福生活的能力了。
对于正在经历创伤反应的人来说,认识和了解创伤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开始,它们或许是痛苦童年的遗产,如今已背负了太多年,但并不是不可卸下的。
关于创伤的工作通常会涉及(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觉察、识别和理解固有的创伤反应
学习在面临威胁时采取更灵活有效的应对方式
疗愈情感上的痛苦,化解焦虑、忧郁和羞耻
学习建立健康的界限
重建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
实践自我关怀或自我抚育
正如《不原谅也没关系》一书中所说:发现人生中不尽如人意的根源,踏上更幸福、“足够好”的人生之旅...我们无法改变过往的历史,但我们可以通过疗愈获得更好的未来,你受过伤,但不必继续痛!
作者简介:周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周周心理说(ID:Psy_Chow),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记录和分享工作、学习与日常。
原作者名: 周周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周周心理说(ID:Psy_Chow)
原文标题 创伤反应基础指南:创伤经历会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