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放过自己,做一个“差不多好”的人

发布时间:2024-08-08 20评论 2238阅读
什么叫增加内心灵活性?太认真的人要学会糊弄-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作者:meiya
来源:微信公众号:meiya(ID:OneStepUp)


01


如果有一对夫妻或者一个家庭来到咨询室,他们分别描述同一件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咨询师会发现,很可能家庭中的每一个人讲的故事都是不同的,经验丰富的咨询师还会注意到,他们讲故事的方式也会不同,描述事情时选择的用词,语气、角度都是不同的。

专业的咨询师不是像侦探一样去查明真相,看哪一个人的故事版本才是更接近真实的,也不是去站队,而是保持中立的前提下,尊重每一个人的故事,同时抱着一定的怀疑,更重要的是去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个人会这样讲,这样理解这些事情,他们彼此的差异和相同点在哪里。

举一个婚姻中常出现的矛盾:一个在上海/北京,月收入4万的三口之家,妻子花了一千五买了一条裙子,丈夫不高兴,抱怨妻子浪费钱,妻子会觉得丈夫抠门,守财奴。

丈夫说:房子月供要一万,孩子上学、培训班每个月也要花几千,还有水电燃气费,七七八八的生活开销,这个家庭每个月至少要花近3万,父母年纪大了,经济形势也不好,要多存一点钱为未来做打算。

妻子说:我每天上班工作,下班带孩子,辅导孩子作业,做家务,操心一家子乱七八糟的事情,累得很,花钱买一条裙子让自己快乐一下怎么就不行?丈夫情绪价值没有给自己一点,还不让我花一点钱买情绪价值啊?再说了,钱花了再挣就是了。

你认真倾听他们的讲述,发现他们两个人都是对的。

只是大家描述同一件事的视角不同,感受也不同,原因是每个人的故事背后有他个人历史的支撑。

丈夫出生在城乡结合的小镇,从小家庭条件不好,他是从落后小镇努力奋斗到一线城市安生立命的理工男,思考问题更理性,对未来也有更多的经济焦虑;妻子也是小镇女孩,但是家庭条件好,还是独生女,热爱文艺,情感丰富,对未来的预期比丈夫更乐观。

因为个人成长历史的差异,导致他们对同一件事的理解不同。




02


大家肯定听过这样一句话: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看事情的角度。


心理咨询的过程其实不是去评判对错的过程,而是去松动一个人内心的僵化,增加一个人的视角,让一个人可以变得更灵活,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比如,有个做事很认真,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二胎妈妈,每天早上6点不到就要起床给两个孩子做早餐,经常做得精致又丰富,但是有时孩子不爱吃,她自己感觉又累又烦又内耗。但是好像又停不下来,因为她想做一个好妈妈,认为好妈妈就是要早起给孩子做早饭,让孩子吃饱吃好去上学。

“做事认真,对自己要求高”,这个习惯和品质好不好?很多人会说当然是好的,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和老师教导要认真,要严格要求自己,但是不同的情景下,认真,自律也可以是不好的,就像这个妈妈就把自己逼得很累。

“做一个好妈妈”,好不好?很多人会说好啊,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渴望自己有一个好妈妈,整个社会也在鼓励妈妈们做一个好妈妈。

但是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要做“good  enough”的妈妈,翻译过来就是“差不多”妈妈,“60分”妈妈,足够好的妈妈,不是一个完美妈妈。

而上文的这个妈妈,她就需要学习不那么认真,需要做一个会糊弄一下孩子早餐的“差不多”妈妈。

咨询时,咨询师需要去探索来访者那个“好妈妈就是要早起给孩子做丰盛早饭”的观念从何而来,去看到这个妈妈的个人历史是如何支撑她的这个观点。

去和她探讨:她认为的好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她小时候渴望的好妈妈是什么样的?她和自己妈妈的关系如何?不做早餐但是和孩子相处愉快,对孩子耐心、支持的妈妈是不是好妈妈?

让她看到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妈妈,关于好妈妈的标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不给孩子做早饭的妈妈,糊弄孩子早餐的妈妈也可以是好妈妈,甚至当一个女人选择不做好妈妈或者不做妈妈也是可以的。

当她看见了自己的历史,松动和丰富了自己的认知后,她就会看到各种各样关于妈妈给孩子准备早饭的灵活选择,可以早起做精致丰富的早餐,也可以不早起,牛奶面包提前买好,孩子起来直接吃,或者叫个早餐外卖,还可以直接给孩子钱,让孩子上学路上自己买着吃……

认真有认真的好,糊弄也有糊弄的好。一直以来太过认真的人,要学会时不时地糊弄一下,那些一直糊弄从不认真的人,则要学习如何在需要认真的时候认真,这是平衡,是成长,也是增加一个人内心的灵活性。



03


我们每个人看问题的视角,讲故事的版本背后都有我们个人历史作为支撑。


成长不仅仅是看见自己的这些历史,理解自己的视角和故事,也要打破自己,丰富自己,灵活自己的视角和故事。

以下分享3个有利于你突破自我,灵活自我的视角和故事的小练习:

1、变换角色法。

我在咨询中,有时会问来访者:“如果这个问题是你的好朋友遇到了,ta会怎么想,怎么看,会如何解决?”

“如果有一个智慧老人告诉你可以怎么办,他会和你说一些什么呢?”

“你有没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偶像,你的偶像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你觉得ta会怎么想?怎么办?”


大家遇到问题时,可以问问自己这些问题,不单单从自己的视角去看,还可以变换其他人的视角去看,也许会很有收获和启发。

2、变换时空法。

“五年后,你如果再来看这件事,你会怎么想,有什么感受?”

“你现在35岁,如果是18岁的你,会怎么看待这件事?28岁的你会怎么看?假设你穿越到45岁,45岁的你又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一件事距离我们远或者近,带给我们的感受和想法会不同。不同年龄的自己对同一件事的感受和认识也会不同。通过变换时空,我们可以扩大视角,增加视角,形成更灵活的自我。

3、1.0、2.0、3.0版本的故事。

“如果要你和别人讲一个故事,你会怎么讲自己遇到的这件事(这段经历/生命故事)?如果有3个故事版本,这几个版本是平行或者升级的关系,1.0、2.0、3.0版本的故事分别是什么样的?”

举一个例子,有个来访者对我说:“自己高考失利,没有考上本科,在专科学校里面,包括后来参加工作,我总感到很自卑。”

我说“这是故事的1.0版本,我看到一个2.0版本的故事,‘因为这种学历上的自卑激发你这么多年不断努力,坚持自我提升,所以你现在的工作才会干得这么好,这就是阿德勒所说的自卑与超越,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这种自卑会促使我们追求优秀。’”

如果要总结自己过去的5年/10年,你会怎么讲述自己生命中的这一段人生故事?先讲一个版本,然后思考一下,如果还有其他2.0、3.0版本的故事,你又会如何讲述呢?

我们的大脑会选取不同的材料,讲不同版本的人生故事,不同的故事,又会展现出不同的感受和意义。

进行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打破固化的自己,增加内心的灵活性,丰富和灵活自己的视角和故事。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旅行的意义很多,其中一点就是丰富我们的视角,开阔我们的思维。

平常我们可以多看一些电影、图书,尤其去看电影和书中的人是怎么生活,怎么思考,怎么应对人生的难题。

还要多出去旅行,到处走一走,看不同地方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走出自己认知的舒适区,了解到人的多样性,了解人的成长和生活方式具有无比的丰富性,借此丰富和灵活自己的视角。



互动时刻


文章开头吵架的那对夫妻怎样才能解决他们的矛盾?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供自己牛逼的视角。还有什么可以增加一个人内心灵活性和视角的方法,也欢迎大家留言。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meiya(ID:OneStepUp),爱生活,爱成长,改变就趁现在,成长从心开始。

作者简介:meiya,人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0年心理咨询经验,个案和团体咨询时间累积超过4000小时。畅销书作家,26岁出版第一本图书《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畅销五十万册,后续出版《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改变,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认识你真好》等众多图书。


原作者名: meiya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meiya(ID:OneStepUp)

原文标题 什么叫增加内心灵活性?太认真的人要学会糊弄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

0

回复

什么叫增加内心灵活性?太认真的人要学会糊弄-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meiya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私信

meiya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

每一种付出,都值得被鼓励
  • 1元
  • 2元
  • 5元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
打赏是什么?如何开通
请根据你的付款情况点击以下按钮
已付款未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