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佳萌
来源:微信公众号:春萌心理(ID:harumoepsy)
最近在读John Steiner的《精神退缩》和《看见与被看见:走出精神避难所》,作者举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来论述羞耻感如何让人们逃回“精神避难所”,带来咨询中的僵局。内容很有趣,分享给大家。
01
“精神避难所”是什么?
“精神避难所(psychic retreat)”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我尝试使用一个隐喻去描述。
如果我们把人生比作一段野外探险,那精神避难所就是旅途中一个可以帮助我们遮蔽风雨的洞穴。
遇到可怕的暴风雨时,退缩进洞穴可以护我们安好,让我们免于生命危险。
但洞穴中并没有能真正滋养我们成长的食物。假如我们沉醉于洞穴的安逸,便只能一直困于洞穴之中,无法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和发展。
在精神避难所中,我们是安全的,又是停滞不前的。并且,这种安全也只是一时的安全,我们最终也会因为饥饿不得不离开洞穴。
对于一些人来说,离开洞穴,走出精神避难所格外困难。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难想象,假如人生中风雨不多,手里有帮助遮蔽风雨的雨具,或者身边有可以一起撑伞的人,那离开洞穴去面对外界的未知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假如一个人的人生里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创伤打击,疾风骤雨来得太多太猛烈,他自己没有雨具,也没有人帮他撑伞,那对他来说,走出洞穴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这样的人可能倾向于一直蹲在洞穴之中得过且过,不断祈祷食物不要耗尽,祈祷自己可以永恒地呆在洞穴的安逸之中,无需面对现实世界的风雨。
然而这种自欺欺人终究要破灭,他们会被饥饿驱赶出洞穴去面对现实,外界猛烈的暴风雨可能让他们陷入崩溃。
很多时候人们是在这种崩溃中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有些人在咨询室里寻求“锻炼”,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进行面对风雨的演习,逐渐发展出真正直面风雨的能力,不再依赖精神避难所。
而有些人实在是很难相信自己能发展出这样的能力——他们感到自己不可能承受“锻炼“的痛苦,只希望咨询师陪伴自己熬过崩溃再给自己多喂点吃的,然后他们能带着食物回到洞穴之中,继续守着自己的精神避难所。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洞穴崩塌。
上述两种使用心理咨询的方式没有对错之分,有些时候人们经历了太多痛苦,他们来到咨询中并不真的寻求成长,只求自己能活下去。
也许某一天,当他们对于自己能存活和成长的能力更有信心,他们会开始寻找离开精神避难所的方法。
02
《皇帝的新装》与精神避难所
大家应该都对《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很熟悉:昏庸的皇帝被骗子所迷惑,以为自己身上穿着只有聪明人才能看见的衣服,赤身裸体地出现在大众面前游行。当童言无忌的孩子喊出皇帝没穿衣服,人们也由此纷纷议论说皇帝的确没穿衣服,他才突然意识到这是个骗局。皇帝很震惊,他觉得群众们说得对,但他心里又觉得,我必须挺到底。于是皇帝继续假模假式地在侍卫的配合下完成了游行。
我们小时候读《皇帝的新装》,可能都是哈哈一乐,觉得皇帝实在奢侈虚荣、愚蠢可笑,被骗了还不能承认。我们不太会真的代入皇帝的视角。
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些时刻成为没穿衣服的皇帝。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需要去面对让自己感到十分羞辱、难以承受的真相。
不妨试着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故事中的皇帝,你突然意识到自己被骗子愚弄戏耍了,此刻压根没穿着什么华丽的服饰,而是正在大庭广众之下赤身裸体,被所有人看光、瞧不起,你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你会像故事中的皇帝一样继续自欺欺人,假装无事发生,还是忍受羞耻、选择面对现实,赶紧找点东西遮蔽自己的身体?
也许不少人会选择后者。但当羞耻感对一个人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他很可能会选择前者。
甚至,他可能会把认为他没穿衣服的人都拉出去砍头,致力于让指出真相的人闭嘴,以继续维持美好的幻觉,逃离被羞辱的体验。
心理咨询中不成熟的结束有时也与这样的情境有关:心理咨询师就像这故事中的小孩,指出的真相实在是太让人感到被羞辱,这种羞耻感强烈到让人无法承受。那与其继续探索真相,不如不再咨询,假装华美衣裳还穿在身,退缩回虚幻的精神避难所。
03
我们该如何走出精神避难所?
在故事里,假如皇帝想,或许他能在精神避难所里住一辈子,永远地回避自己内心的羞耻感。
毕竟,他是权力至高无上的皇帝,就算外面的民众大肆议论他,皇宫里的侍卫大臣也得配合他装傻。
然而在故事以外,精神避难所始终是虚幻、脆弱的,人们可以临时在里面避避风雨,但不可能在里面住一辈子,我们终究要被抛到现实里去面对真相。
假如我们能有一定的忍受羞耻感的能力,或者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去缓和羞耻感,我们会更容易面对真相和成长。
这或许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治疗联盟(therapeutic alliance)是超越心理咨询流派之争的最重要的疗效因子。
心理咨询有些时候是一个需要当事人去面对真相、直面问题,意识到自己穿着“皇帝的新装”的令人沮丧甚至羞耻的过程。
当双方建立了比较好的治疗联盟,来访者感到心理咨询师看待自己问题的目光是友善、支持、乐于帮助的,来访者会更能承受羞耻感,能更勇敢地去打开自己、暴露问题,心理咨询师也由此能提供更多的帮助。
而当治疗联盟不稳固,来访者担心心理咨询师怀有恶意,想要羞辱和评判自己,那来访者肯定会潜意识地关闭内心,保护自己,心理咨询也就很难帮到来访者了。
走出精神避难所的过程的确是十分艰难而痛苦的。在John Steiner所写的《走出精神避难所》中,“走出”的英文原文不是leave,而是emerge。
emerge在这个语境里很难信达雅地翻译,译为“走出”比较简明,但似乎失掉了一部分重要的含义。假如借用一下北方方言,emerging from the psychic retreat可以翻译成“从精神避难所里蛄gù蛹yong出来”。
我们没法从精神避难所里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地走出来,只能缓慢地、努力地挣扎着蠕动着,往外蛄蛹出来。
在这样艰难的旅程中,我常常想起宇多田光的《桜流し》中的一句歌词:
“无论多么恐惧我都不会移开目光,只要在这一切的结局有爱存在其中。”
作者简介:王佳萌,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春萌心理(ID:harumoepsy),“Everybody finds love in the end.”不定期更新心理咨询和精神分析相关文章,咨询预约方式见推送~
原作者名: 王佳萌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春萌心理(ID:harumoepsy)
原文标题 精神避难所:难以脱下的皇帝的新装——羞耻感如何阻碍我们对内心的探索?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