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破除心理问题过度“疾病化”

发布时间:2024-05-30 2评论 132阅读
破除心理问题过度“疾病化”-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现在社会似乎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各种心理疾病漫天飞,究其原因:


  • 一方面我经常讲的,当人们的物质需要普遍得到满足的时候,心理层面的需要就会凸显出来,当心理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烦恼、痛苦,出现所谓的心理问题;


  • 另一方面就是心理问题过度“病症标签化”。


    各种心理疾病被发明出来: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一个恐惧症又分化出很多,什么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症、赤面恐惧症、余光恐惧症、幽闭恐惧症、密集恐惧症、恐高症、艾滋病恐惧症、狂犬病恐惧症,还有专属于小孩子的自闭症、多动症等等,数不胜数。


为什么会搞出这么多名堂,原因有两点:


  • 一是由于典型的“西方思维”。


    这些病其实都是西医搞出来的,西方思维属于“具象思维”和“分析性”思维,缺乏整体观,而且往往停留在现象层面对待问题,他们往往只观察到人们的一些行为、情绪等异常表现就给贴上标签,然后就开始治疗,并不关心人们为什么会有这些异常的行为和情绪表现。


    那么治疗当然就是以消除这些西医认为异常的表现,例如焦虑就用化学药片抑制焦虑,抑郁就用化学药片让你开心起来,但实际上不可能消除,最多只能控制,服药就控制住,不服药就不行了,因此人们需要长期服药。


    现在比较常见的所谓“焦虑症”,西医心理医生关注的就是各种症状,如情绪上紧张焦虑,躯体症状上心慌、胸闷、肠胃不适,失眠等,西医就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症状。


    但个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当然西医也有解释,认为是神经递质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把心理生理化,就如同手机软件出了问题,非要在硬件上找原因。


    心理问题必然要从心理上找原因,容易焦虑的人往往就是安全感不足或者自卑感比较重,要从这里解决问题,要一个人既有安全感,又有自信,怎么可能会焦虑呢?


  • 另一方面,由于医疗的市场化,也成了生意,医院要赚钱,要想赚钱必须要制造“需求点”,有需求才能产生交换,才能赚钱,所以没病也可以制造点病。


    而且“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西医“心理治疗师”的专利,是有《精神卫生法》保障的。


如果说老百姓的心理健康靠去西医那里吃药片来保障,恐怕是个天大的笑话,而且那些精神类药物基本都是化学制剂,都是有副作用的。


同时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人们的“病耻感”,很多人对于“心理疾病”觉得羞耻,心理出现问题往往拒绝寻求治疗,所以老百姓也是排斥这种“标签化”的,忌讳、反感自己被贴上这样的标签。


那么既然这样,我觉得心理学界就应该顺应民意,要“去标签化”,把“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权利就留给西医,事实上这种标签化本身没什么实际意义,对老百姓也没什么好处,反倒让人背上心理负担。


那些漫天飞的心理疾病,在本质上就是个体的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导致心理发展不成熟,例如很多人安全感没建立好,就容易因为一些事情而引发所谓的恐惧症、焦虑症;还有很多人从小没有得到养育者接纳认可而形成自卑的心理,就容易因为某些事引发社交恐惧、焦虑、强迫症等所谓的心理疾病。


所以我们清楚这些事实后,完全没必要理会这些标签,就直接进行安全感的重建、学会自我接纳认可,这些基本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心理就会发展成熟,内心就会强大,就根本不会有什么心理疾病。


责任编辑:日月银


0

回复

破除心理问题过度“疾病化”-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内观心理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私信

内观心理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

每一种付出,都值得被鼓励
  • 1元
  • 2元
  • 5元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
打赏是什么?如何开通
请根据你的付款情况点击以下按钮
已付款未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