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争渡心理咨询(ID:zhengduxinli)
你是否有过以下类似的经历:
1,常常道歉:有时候,甚至在你不确定是否是你的错之前,你已经在道歉了。为此,你会感到很脆弱,并面临更多的麻烦与人际关系矛盾。
2,过去的尴尬经历常在脑海里出现:你倾向于反复地重温一些尴尬的瞬间吗?你特别喜欢回忆过去,也时常想若是回到那时候,修正一些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否会有不同。
3,更多的麻烦:因为你的优柔寡断,可能导致其他人认为你不值得信赖,这在工作中很明显。为此你可能需要花更长的时间为客户或项目解决问题。
4,睡眠问题:晚上躺下睡觉时,大脑开始处理一天的所有信息,你可能晚上9点半躺在床上,却发现自己1点还醒着。你时常躺在床上不断地制定着工作计划、健身方案甚至一些零碎琐事。
5,担心让他人不开心:你常常为了满足别人而无视自己的欲望,你可以压制自己的意见,以免与其他人产生矛盾。也会仅仅为了让他人高兴而不断根据其他人的反应做出决策,即使这些决策并不适合你。
6,需要他人的建议:你很难独自做出决定。例如当你在商场购物时,因为你要拍下每件试过的衣服并发给你的朋友们,询问朋友你该买哪一件。对于日常中需要选择的事件上你会很花费时间,因为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决定都需要咨询他人。
7,担心事情不受自己控制:世界上总会有你无法控制的事情。而且大多数事情都属于“无法控制的事”。你可能会因为某一件事没有按照你的计划发展而失眠、焦虑、自责,或者是对无法企及的事情抱有幻想,这样的生活都会让你觉得很痛苦。
如果上述情况频繁的出现在你的生活中,那么你就需要注意了。
因为你可能陷入了思维误区中的「反刍思维」。
01
什么是反刍思维?
反刍的本意指的是,反刍类食草动物的一种习性,将胃中半消化的食物再退回口中咀嚼。
「反刍思维」则是借用了这一比喻来特指人的一种思考模式:指对过去事件或问题的重复性担忧。
当一个人无法控制地沉溺于过去不愉悦的经历,陷入非理性思考、难以自拔时,就可以被视作为反刍思维。
区别于正常的反省,反刍思维危险地方就在于,「持续性地」纠结于过去,只要得不到答案,就无法停止反思。
当我们用反刍思维思考某个问题时,往往陷入一种境地——想出一个答案后,又再次否定这个答案,回到寻找答案环节,试图找到一个更加完美的答案。以此反复循环。
可是当我们回答“无法回答”的问题时,是自我的不切实际期望,只会让人越思考,内心越焦虑。
许多研究显示,长时间的反刍,这种思维习惯只会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加懒于“解决问题”,徒增自我厌恶,内耗,进而引发一系列心理病症,例如焦虑抑郁、社交障碍、强迫症等。
02
如何停止反刍思维?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三种方法,在我们的大脑为「反刍思维」创造一个“停止按钮”。
方法一:正念冥想
因为反刍时,人的注意力会过分的集中于“过去”,所以,这时就需要一种方法来帮助人们回到“此时此刻”,而这种方法就是「正念冥想」。
正念疗法被广泛的运用于治疗反刍思维中,心理学家Segal,Wiliams和Teasdale研究发现,通过系统规范的正念训练,能够有效的减少反刍的出现。
在一组对比实验中发现,进行过冥想的抑郁症患者和没进行过冥想抑郁症患者相比,前者的反刍行为出现频率,显著降低。
Lloyd等研究员为此创建了一个「正念练习清单」,清单具体内容如下:
*固定留出一个的时间进行正念冥想,每周至少六天做这些练习。
1、建立呼吸意识。
进行有意识的呼吸活动,这包括,用嘴巴吸一口气,然后通过鼻子进行另一次短促吸气,接着再长呼一口气。
这个过程要确保呼气时间长于吸气时间,专注于呼吸的过程不一定要很长,3-5分钟即可。
2、练习并实践正念瑜伽。
瑜伽过程中,用意识去扫描身体,就比如:从放松额头的肌肉开始,逐步放松眉毛、眼睛、脸颊、下巴、脖子...
3、在放松状态下进行简单思考。
当你全身放松下来后,你可以试着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等等我需要做什么任务?以及我为什么要执行这些任务?
4、用正念呼吸进行自我调控。
当你觉察到反刍行为出现时,立马停止手中的工作任务,找到一个较为安静的地方,进行3-5分钟呼吸训练,当你平静下来后,再尝试理清大脑思路。
*起初在做正念冥想的时候,可能会感到生疏、难以上手,这没关系,在刚开始,冥想的时间可以稍微短一点,当你找到感觉后,再慢慢增加时间,直到一次冥想时长达到 45-60 分钟。
方法二:学会质疑「反刍思维」
质疑问题,也是回答问题的一种思路。
有时候沉溺于反刍的世界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内心相信“这样的思考,能够给我们带来价值”。
当你无法在问题的回答过程中找到答案时,不妨尝试质疑问题本身:这个想法有根据吗?回答这个问题有用吗?这是我该管的事情吗?
如果不是,我就不需要重复思考它了。
当你学会用这种方式来对抗反刍思维时,你会发现,许多你过去长时间纠结的问题,它其实没那么重要。
方法三:内心设立「三M原则」
三M原则指的是:移动(Move),行动(Make),相遇(Meet)。
移动:摆脱反刍的最好方法是简单地开始移动,这包括散步、跑步等方式。
前段时间爆火的「公园20分钟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行为都属于「外在导向型」活动,可以有效将意识从负面思维中抽离而出,起到关键时刻“暂停思考”的作用。
行动:当人们在进行创造力或生产力活动时,其实也能够起到对抗反刍思维的作用。
例如,做一做家务,整理收纳、写文章、手工、做饭等等,只要这件事情能够让你行动起来、并且专注其中,那就是有效果的。
相遇:一个人的反思是一座孤岛,视角难免受限碰到壁垒,这时候不妨找一个值得你信赖的朋友,向ta倾诉感受、听听ta的声音。
对话带来的碰撞,往往能够让我们找寻到更加开阔、更加全面的答案。有句话说得好,朋友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另一个触角,对话是“构建深度联系”的过程,任何有价值的联系,都是摆脱一个人反刍思考的有力方式。
如果上述的方法都没能够有效帮助你缓解反刍思维,不要气馁,不妨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来改善状况。
专业的咨询师陪伴你成长,每一步前行,都是对反刍思维的最好告别。
作者简介: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争渡心理咨询(ID:zhengduxinli),提供线上/线下心理咨询服务,线下门店:广州心理咨询、深圳心理咨询、东莞心理咨询。
原作者名: 争渡心理咨询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争渡心理咨询(ID:zhengduxinli)
原文标题 什么是「反刍思维」?(附三个心理学改善方法)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