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吉亮
来源:微信公众号:侯吉亮(ID:psychotherapist-hou)
张老师是我们“认知行为治疗(CBT)读书会”的一员,她参加读书会希望解决自己的拖延症问题:
“因为拖延症,我错过了很多机会……”
张老师在学校的教学能力强,受到领导重视,但一直没有晋升,因为论文迟迟不能动手。她心中非常清楚:晋升后自己的职业发展无疑会有更大的发展,但是为什么她就没有动力写论文呢?她似乎在等一个时机,那个时候她有了灵感,就能很快写好论文。问题是,她等这个灵感,已经3年了。
张老师的情况并不罕见。学生为作业拖延,打工人为PPT拖延,考试人为备考拖延……很多人拖延的同时并没有享受到“无所事事”的快乐。相反,拖延症让他们错失了很多机会。
那么,张老师最后是如何解决拖延症的?
拖延的本质
很多研究表明,拖延的本质是恐惧焦虑带来的回避行为。即便不是全部,但大部分拖延的事情(无论是写论文、写文章、做PPT、备考复习……)都是令人恐惧的,应该不像看电视剧、看电影、吃甜点那样轻松愉快。
让我们拖延的事情,往往具有这样一些特色:
特别复杂,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解决。写一篇论文,往往要查看很多文献,然后自己做实验或者写出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中还要考虑创新性、和导师或同学讨论,反复修改,提交后还要面临别人的评审,可能的退稿和重新修订……我的天呀,想起来就烦!没有心情。
比较重大,万一做不好就会带来失败。比如给领导汇报项目,要做PPT。此前要做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竞品对比,然后要做产品原型设计,还要做财务规划,人员配备。万一领导不通过,你可能会在会议上丢脸,别人会否定你的能力,想想这些就恐怖!
为了做到完美主义,迟迟无法开始。既然那件事如此复杂、如此重要,而你又要这个事情做到完美无暇,会让事情更加不知从何入手。想到可能的不完美,过程中的各种挫折、瑕疵,现在缺少的各种数据,只有准备充分后你才能开始干,而仿佛永远也不能充分准备。
有这些特点,那么手头的这件事(无论是论文、项目PPT、考试备考等等),想起来就会让人恐惧、烦躁。
而我们面临烦恼、恐惧的时候,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回避。拖延由此产生。
解决拖延第一步:获取行动的动力
想象一下你正在准备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你已经学习了几个星期,但你仍然感到有些紧张和不知所措。你很容易分心,也很难集中注意力。
你可能会想等到更有动力的时候再开始学习。但是,你可能会发现,你等得越久,你就越没有动力。这是因为拖延会让你更加焦虑和不知所措。
很多时候我们迟迟不行动,是在等那个推动我们行动起来的动力,比如灵感、冲动、某种欲望。遗憾的是,大部分时候你会发现,那个动力迟迟没有来,最后还是靠deadline的力量,强迫自己开干的。
解决拖延的第一步,就是改变一个错误认知:
先有动力,才有行动。
其实,很多艰难的事情,并不是先有动力才做的,而是做了之后,才有了动力,然后持续的做下来。
例如,即使你没有动力也开始学习,你可能会发现随着你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你也会获得更多的动力。这是因为当你开始行动时,你会开始看到自己的进步。这会给你带来成就感和动力,让你继续努力。
所以,至少在做那些需要付出很多才能做成的事情的时候,不能靠本能的动力,而是要先有行动。所以,上面的认知需要做一个调整:
先有行动,才有动力。
事情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乐趣的。边做边看到收获,从而进入正循环的。正如下面的方式,打破了拖延: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总是强迫自己做你不想做的事情。如果您真的感到不知所措,请花一些时间休息一下。但是,如果发现自己只是在拖延,请尝试采取一些行动。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这正是你需要的动力。
解决拖延第二步:开始行动
有了这个认知调整之后,接下来就是调整行动的思路:
把任务分解成小任务,不要一下子做太多事。
这时候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
方法一:把复杂的事情分解成小步骤,先做一个小步骤。这个步骤要足够小,足够简单。如果是写一个PPT,可以先把框架列出来;如果是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先把时间定下来;如果是租房子,先约3个房屋中介;等等。
方法二:把时间分解成一段一段,每次只做一点点。比如,备考的话,上午先看30分钟。对,只看30分钟!这也比什么都不做强。然后下午再看30分钟,晚上再看30分钟,这样一天也看了1.5小时了。
而且别忘了我们前面说的,随着行动的开始,你会越来越有动力,所以,可能慢慢就可以每天复习2个小时甚至3个小时。一周下来,积少成多,你可能就复习了一个重要章节或者一本书了。
最重要的是,从行动一小步开始!而且,要足够小,从每天做30分钟(甚至15分钟)开始。只要动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当你有了行动之后,别忘了给自己奖励。这算是第三步了。比如,吃一个冰淇淋,或者休息15分钟刷一会儿抖音,只能15分钟!自我奖励是非常重要的,这会让行动变得有意思,并更愿意行动。
张老师解决拖延的巧妙方法
读书会上,通过对焦虑、回避行为、拖延症本质的学习,张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针对她的具体情况,想办法解决了她写论文的拖延问题。她巧妙的利用了领导的资源,因为这位领导一直支持她写论文。于是她告诉告诉这位领导,说自己要在半年内把论文写出来;并且,她每天会给这位领导写100~200字,不管写得好不好,都会发给对方。通过这个方法,张老师顺利的开始动笔,三个月就写完了论文。
拖延的本质是对困难的恐惧,由此引发的回避行为。一时回避爽,持续回避就是痛苦。解决回避最好的方式就是直面恐惧,然后你会发现,它其实也没有那么吓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开始,做出一点点,走出第一步,是解决拖延的重要开始。
欢迎文后留言
分享你关于拖延症的故事或观点
你是否有拖延症?你怎么看待拖延症?
你尝试过什么方法解决拖延症吗?
作者简介:侯吉亮,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师。清华大学硕士(计算机),西北师大硕士在读(心理学),曾在网易、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工作,作为创始人和CEO有7年的创业经历。长期接受注册督导师李飞医生(D-22-079)的个人督导。目前生活在北京,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专注情绪问题、个人成长以及青少年群体。咨询请联系:(微信)36787253。咨询费用:400元/次,每次50-60分钟,在校大学生或困难来访可申请100元/次的公益价格。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侯吉亮(ID:psychotherapist-hou)。
原作者名: 侯吉亮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侯吉亮(ID:psychotherapist-hou)
原文标题 “因为拖延症,我错过了很多机会……”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