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挫败经历:当你的好友、恋人、家人难过时,你满怀好意,使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去安慰TA,可是效果却适得其反,不但没有收获感谢,还落得一阵莫名的埋怨?
今天,我将通过这篇文章带你走出安慰他人的“心理雷区”,获得有效安慰他人的智慧锦囊。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小丽和相恋三年的男友小刚分手了,是男友主动提的,说两人性格不合适,生活在一起太痛苦。小丽感觉自己被抛弃了,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她向闺蜜小芬哭诉。
假如你是小丽的闺蜜小芬,你通常会如何安慰小丽呢?
A. 别难过了,想开点。
B. 走,咱们化悲痛为食欲,我陪你去吃点好吃的。
C. 小刚他就是渣男一枚,他配不上你。忘了他吧,这段时间就不要再跟他联系了!
D. 天下何处无芳草,在我眼里,你这么优秀,肯定还有更合适的在等你!
E. 我完全明白你的感受,因为我也曾经有过同样的经历!
F. 亲爱的,想哭就哭吧,有我陪着你呢!
你最熟悉的安慰选项是哪一个呢?欢迎在文末留言哦。
01
安慰他人时,
你踩中“心理雷区”了么?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安慰朋友时,经常容易踩到的“心理雷区”。
雷区一:直接否认
选项A属于“直接否认”型。这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当一方伤心了,难过了,流泪了,另一方会说“别哭了!”、“别难过了!”、“不用担心!”、“就这么点小事,至于吗?”、“没事儿,想开点,啊!”......
在以上这个案例场景里,如果小芬说:“别难过了,想开点。”其实是否认了小丽在当下的真实感受。
当经营了三年的感情遭遇被分手,伤心,难过,不甘,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情绪反映了。认可和接纳当下的情绪,而不是轻易否认,是建立关系的第一步。
当你哭泣的时候,对方一句:“别哭了!”相当于把你好不容易敞开的心门被关上了,你最直接的感受肯定是:堵得慌,都不想再讲下去了。
雷区二:转移注意力
选项B“走,咱们化悲痛为食欲,我陪你去吃点好吃的。”属于“转移注意力”型。与此相似的还有,“我陪你逛街去,想买啥买啥!”、“我陪你打游戏,咱们打个通宵!”、“我陪你喝酒,咱们一醉方休!”这种方法会奏效,也提供支持,但不能真正地走进别人的内心。
如果小芬选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安慰小丽,这个也许会和小芬自身的经历有关。也许在小芬小的时候,家人经常会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回应她当下的情绪。如“你不哭,我就给你糖吃!”、“别难过了,我带你去游乐园玩!”。久而久之,小芬就学会了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处理情绪。
“转移注意力”对于小孩来说可能是奏效的,可是这不是长远之道,情绪不会因为转移而消失,而会在心里积压。时间久了,很可能失控地变成暴食症患者,购物狂等。
雷区三:给建议
选项C“忘了他吧,这段时间就不要再跟他联系了!”属于给建议型。相类似的有“这段时间你可以跑跑步”、“多参加一些同城的活动,转移一下注意力。”、“不要总去想失恋这件事,过段时间自然就会好一些了。”......
给建议的人,他内心的戏是这样的:哎呀,妈呀,你怎么又开始难过啦,我焦虑死了,赶紧给你点建议,让你闭嘴吧!
也就是说,爱给建议的人,往往是因为对方的情绪引发了自身的焦虑,通过给对方建议,来达到转移自己焦虑的目的,而非真正关注到对方。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向别人倾诉时,对方给你各种各样的建议,往往会让你更烦躁。因为要怎么做,其实你心理也明白,只不过当下沉浸在感性的情绪里,需要理解、安慰和陪伴罢了。
雷区四:讲道理
选项D“天下何处无芳草,在我眼里,你这么优秀,肯定还有更合适的在等你呢!”属于“讲道理”型。
类似的还有,“既然都已经分手了,就接受事实吧!”、“你们之间也曾经有过美好的回忆吧,珍藏曾经的美好,一切往前看吧!”......
分析问题讲道理是我们安慰别人时经常不自觉就做的。尤其是男性,通常在女性向他抱怨某个事情时,就误以为对方需要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其实不然,女性更多只是需要男性在边上陪着、听着就可以了,情绪宣泄完毕之后,自己的事情自己会想办法去解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经历了痛苦的事情之后,整理自己的情绪是一个首要而艰难的过程。这时对方需要的是情绪上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说理或者其他东西。即使你觉得他的想法很消极,也先别急着进行所谓的“纠正”。
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着能够自己解决困难的强大力量。只是有时情绪太过混乱,导致没有办法成功调用这些力量而已。
雷区五:谈论自己
选项E“我完全明白你的感受,因为我也曾经有过同样的经历!”属于“谈论自己”型。
常见的表达句式还有:我比你更……。比如,“你这个算什么,我比你更悲剧”、“你不知道,我的分手经历更加狗血”……这些都是对倾诉者感受的打击。
这种回应从表面上看,通过平行感受,引入了“我”,似乎是在尝试与“你”联结,但是侧重点确是在表达“我”,是在把话题引向自己,让对方觉得你只关注自己,只顾着表达自己。
被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安慰。
当一个人在倾诉的时候,就算你什么也不说,只要你倾听,让他感觉他是话题的中心,这种被关注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安慰。
02
安慰他人的
正确打开姿势
选项F“亲爱的,想哭就哭吧,有我陪着你呢!”则是正确安慰他人的序曲。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安慰他人的几个重要的步骤。
第一步:接纳当下的情绪
当对方处在情绪中的时候,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帮助对方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本身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痛苦,太多的时候,跟痛苦作对是我们痛苦的真正来源。
具体来说,一方面告知对方你注意到了对方有情绪。我们觉得自己最不被理解的时候,可能是默默生气、悲伤、愤怒却没有人觉知、关心。父母、朋友、恋人没发现或假装没看到我们的情绪,我们会感到失望,觉得被冷落。
另一方面,要告知对方你接受这个有情绪的TA。正确的做法是:“我注意到你有点不开心,想和我谈谈吗?”、“你的状态跟之前有点不一样,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吗?”
好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否定对方的情绪,是因为对方的情绪引发了我们自己的情绪。
还是上面的案例,假如小芬说:“别哭了”,这时候,很有可能是,小丽的哭泣引发了小芬的焦虑,小芬自己的焦虑无处安放,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制止小丽情绪的表达。
同样的场景也经常出现在家长和孩子的互动中。有很多家长无法忍受小孩的哭泣,因为孩子的哭泣让他们看到了内在的无助的自己。
家长其实是无法面对自己的无助、焦虑和脆弱,所以会瞬时将“脆弱、无助”的初级情绪转化为二级情绪——愤怒,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家长很生气,用“不准哭!”来粗鲁地打断并严厉制止孩子的哭泣。
第二步:安静的陪伴
请大家看看下图描绘的场景:
小芬一手搭着小丽肩膀,一手握着小丽,温柔地看着小丽:“亲爱的,想哭就哭吧,有我陪着你呢!”小芬就这样静静地陪着小丽,小丽边哭边说,边说边哭。一个多小时后,小丽渐渐安静下来了,抬起头对小芬说:“谢谢你今晚的陪伴,我好多了。”
在这个场景中,小芬首先充分肯定了小丽的感受,允许小丽的悲伤自由流淌。同时明确表达:我在你身边,我陪着你!
要知道真正能让事情好转的是“连接”。
事实上,当你能传递出:我知道你很痛苦,我跟你在一起。受伤的人,心理自然能够发育出强大的自愈能力。“尽管我的男朋友跟我分手了,但还有这么好的闺蜜在我身边,我感受到没有那么孤独了。”
人之所以执着于痛苦,就是因为他的痛苦从未被理解。因而,当你去安慰人的时候,最高级的安慰,就是让他感觉到,他不是一个人。
第三步:恰当的共情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小短片,题目是《共情不是同情,如何有效地安慰人?》大家点击下面的链接即可观看视频(https://v.qq.com/x/page/u0638fn6rwz.html)。
共情是与人一起感受情绪。正如短片里所说,就好比当一个人陷入一个地洞,他从底部大叫说:“我被困住了,这里好黑,我快受不了了!”
共情是我们看到了之后说:“嘿!”并爬下去说:“我知道在这下面是什么样子,你并不孤单。”而不是站在洞口说:“你太可怜了!”、“你怎么这么不小心!”
在我们今天的案例里,小芬可以边听小丽诉说,边有一些恰当的回应,如:“三年的感情,说分就分了,这事搁谁身上都会很难过。”、“你一下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内心或许挺不甘心的……”、“被分手的滋味着实不好受”等等。
共情的能力因人而异。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有些表面看似情感淡漠的人,不一定真的缺乏共情能力。
心理治疗师帕特丽西娅夏隆(Patricia Chalon)说:
“很多时候,那些看似缺乏同理心的人其实反而因同理心太强而痛苦,他们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疏导自己的情绪。表面的疏远甚至轻蔑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方式有利于保护自己不受同理心的控制。”
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在安全的关系中,当表面情感淡漠的人触及自己内心的柔软和真正的渴望,被一个人深深的共情之后,那些表面的冰霜就会开始融化,迎来内在春天的到来,这样也就有能力去共情别人了。
现在,大家可能注意到了,真正有效的安慰其实不需要说很多,做很多。全然接纳的态度,安静的陪伴,保持目光的关注以及简单的共情性回应就够了。
在陪伴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视双方的亲密度而定,可以有适当的肢体接触,比如拍拍肩,握着手,或者给一个温暖的“爱的抱抱”等。
生活中,大家可以试试这样新的安慰方式,体验一下新的陪伴所带来的新的变化。
文:周凤琴
责任编辑:殷水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