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女人)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男人(女人)?原因很复杂,我说不明白,正如我也同样说不明白一个男人为什么会爱上一个女人。这篇文章也不是想去探讨亲密关系形成的动力和模式,只是想从逻辑的角度来理解一下同性恋现象的合理性,寻求一下对同性群体的认同。
同性恋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同性恋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社会包容度的问题。
自然的,自然就是合理的。于是有很多说法会认为同性恋很大一部分是基因决定的。这样的逻辑链是:基因的就是天生的,天生的就是自然的,自然的就是合理的。这种对自然和合理的理解有点过于狭隘,而且在逻辑上立不住脚。
首先,如果同性恋是基因决定的,那么这个基因大概率不在人类的原始基因库里面,因为它没有办法进行繁衍。尤其是在人类早期,没有道德观念和世俗成见的约束,在原始欲望的驱使下,这个基因会被淘汰掉。那么如果现在还有同性恋基因的话,它只能来源于基因突变或重组。
如果我们认为同性恋的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或重组,那么它好像就失去了自然存在的合理性。因为有很多基因引起的特异症状是需要我们想办法去治疗的,比如六指儿、白化病、血友病、唇腭裂等等。
如果说这些基因疾病因为影响到了我们正常的生活,需要治疗的话,那么同性恋有没有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是不是要定义为基因疾病?需不需要治疗?这方面的探讨在电影《X战警》里面有很多,我在这里没有办法比它更深入、更有建设性。
因此,即使我们退一步承认同性恋是基因决定的,它其实还是一个社会包容度的问题。
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其实能够比较明显地感受到同性恋更多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不然也就没有“掰弯”这个词了。与此同时,我们生活中很多的兴趣爱好、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都是后天形成的,我们并没有过多地去质疑它们的合理性。
所以后天形成的也可以是自然和合理的。同性恋在古今中外的各个社会阶层中都存在,中国的皇帝与名仕中不少人有龙阳之好,在古希腊的贵族中更是蔚然成风。
因为性与爱恨、满足、控制、生死、价值、道德等众多方面有非常复杂的联结,常常被我们混在一起。所以我们把同性恋这个词细品,可能可以品出“同性恋”与“异性恨”,也可以拆分出“同性爱”和“同性性”。
先来说说“异性恨”。作为一名异性恋,正常的状态是:我喜欢异性,但是我也可以和同性朋友保持良好亲密的关系。同样,作为一名同性恋,正常的状态是:我喜欢同性,但是我也可以和异性朋友保持一个良好亲密的关系。
但是如果我们对同性的喜欢仅仅是基于对异性强烈的讨厌、排斥或者恐惧。那这里面就稍微有一点问题,值得我们在咨询中去进行探讨。
再来理解一下“同性爱”。爱,其实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很广的词,爱情、友情、亲情等等都可以囊括在内,有时很难划分出一个明确的界限,我把它们统统归为亲密关系。
回想一下,在我们成长的某些时刻,我们会对儿时的亲密好友有爱,会对陪伴自己成长的狗狗有爱,甚至会对自己喜欢的玩具充满了爱。既然我们能对狗狗与玩具有爱,那么这样的感情出现在一个同性亲密关系里面是不是非常自然呢?我们唯一需要考量的是我们要把彼此之间生活的空间和时间的边界划在哪里。
当边界足够重叠,同性爱就自然而然了。
再来理解一下“同性性”。好像很多人理解不了同性性行为怎么会有愉悦的感觉?那就再跳出来理解一下:我们用自己的手来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时,有愉悦的感觉吗?我们用一些成人玩具的时候,有愉悦的感觉吗?
既然我们的手和玩具都能够给我们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那么一个活生生的我们喜欢的人和我们一起玩耍,带给我们愉悦,不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儿吗?
这样的一个对“同性爱”和“同性性”的理解,会不会让你觉得同性恋确实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儿呢?虽然它的形成非常多地受后天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流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但我们每个人的爱好、审美、性格、信仰等特质不都是这样形成的吗?
这并不妨碍同性恋的自然合理性。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提高社会对特异群体的包容度,提高我们自己对特异个体的包容度。
■ To Be Happier ■
原创:Happier心理咨询室
责任编辑:一只梨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