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豌豆
策划:蒙迪
排版:阿南
来源:微信公众号:心理趣谈(ID:gh_1f882deac12d)
你见过孩子们在沙滩上堆城堡、挖隧道时的专注吗?那种看似简单的玩耍,背后可能藏着治愈心灵的密码!
一群心理学家将玩沙子引入心理治疗,用来帮助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比如抽烟、逃课、打架的“叛逆少年”。结果发现,短短8周的群体沙盘游戏,不仅能缓解他们的抑郁焦虑,还能让冲动的“小火苗”渐渐熄灭,甚至帮他们找回丢失的自尊心。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项有趣的研究,顺便教你怎么用“沙盘思维”改善日常情绪!
我是浓缩精华的分割线
研究对象—
68名有抽烟、逃课、暴力倾向等偏差行为的韩国青少年。
疗法内容—
每周1次、持续8周的群体沙盘游戏,每组3-4人用沙盘和3000多件小道具自由创作。
效果验证—
抑郁焦虑下降,效果明显,高风险组改善更显著(效果值中等到偏大)。
冲动和ADHD特征降低,比如上课走神、坐不住的情况减少。
自尊心提高,尤其是原本自卑的青少年更显著。
隐藏彩蛋—
女生在控制冲动上进步更大,男生则不明显。
实用建议—
日常可通过“迷你沙盘”(比如桌面摆件)整理情绪,或尝试用“象征表达法”替代吵架。
我是正文的分割线
说到“沙盘游戏”,你可能以为是幼儿园小朋友的过家家,但心理学家们早就把它升级成了正经的心理治疗工具!
这项研究里,68名被贴上“问题少年”标签的韩国青少年(平均16.5岁),接受了为期8周的“群体沙盘游戏疗法”(group sand play therapy,GSPT)。
他们被分成3-4人小组,每人发一个沙盘和3000多件迷你道具——从恐龙、城堡到小汽车,堪比心理版的“乐高乐园”。规则很简单:每周50分钟,自由摆弄沙子和玩具,完成后向组员介绍自己的作品,但需要自己独自完成,不可以合作摆放沙盘。
看起来整个研究好像只是在玩沙子,但数据证明,玩沙子真能玩出心理上的改变哦!
治疗前后,研究者用经典量表测了孩子们的抑郁、焦虑、自尊、冲动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等特征(比如注意力涣散、多动)。
结果发现抑郁和焦虑程度大幅下降,尤其是原本抑郁焦虑严重的高风险组,改善程度堪比“从阴雨天切换到多云转晴”。自尊心小幅提升,相当于从“我好像很菜”变成“我也没那么差”。冲动和ADHD特征也减少了,比如原本上课总想冲出教室的“多动少年”,治疗后能多忍几分钟了。
更有趣的是,性别差异在治疗过程中逐步显现:女生在控制冲动上进步显著,男生却没啥变化。研究者猜测,可能女生更擅长在团体中反思自己的行为。
而所有改善最明显的,都是那些“问题严重”的高风险组——这说明沙盘疗法对“重症患者”更管用,轻度困扰的人可能觉得“玩了个寂寞”。
为什么摆弄沙子能有这种心理治疗的效果呢?研究者搬出了心理学大咖的理论:沙盘就像一个“安全的象征世界”,青少年通过摆放玩具,无意识中投射出内心冲突,比如放个破碎的桥代表家庭关系,而小组分享又能促进自我觉察。比如,一个总摆战争场景的少年,可能在治疗中意识到:“原来我打架是因为害怕被忽视啊!”
不过,这研究也有局限性,没有直接测量偏差行为本身,也没有设对照组,就无法排除“时间自然治愈”的可能性,。但至少证明,沙盘疗法可以作为药物和说教之外的补充选项——毕竟,哪个叛逆少年会拒绝“合法玩沙子”呢?
心理学小建议
DIY迷你沙盘
在家用浅盒装细沙,放些小摆件(乐高小人、贝壳等)。心情烦躁时摆个场景,比如“压力山”或“理想花园”,能帮你直观看到情绪并重构它。
“象征表达法”替代吵架
下次想怼人时,试试用隐喻描述感受。比如:“我现在感觉像被锁在迷宫里的怪兽”,比直接吼“我生气了”更有助于冷静。
团体复盘游戏
和朋友聚会时,可以轮流用道具摆出“最近最开心/糟心的事”,促进深度交流(还能发现谁偷偷摆了前任的照片)。
高风险人群优先
如果你身边有人明显抑郁焦虑或冲动,可以推荐TA尝试艺术类疗法(沙盘、绘画等),这类人改善空间更大。
参考文献:Lee, S., Kwak, H. J., Ahn, U. K., Kim, K. M., & Lim, M.-H. (2023). Effect of group sand play therapy on psychopathologies of adolescents with delinquent behaviors. Medicine, 102(40), e35445. https://doi.org/10.1097/MD.0000000000035445
作者简介:豌豆,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理趣谈(ID:gh_1f882deac12d),分享高质量心理学文献的内容,探索有实证支持的心理学奇妙世界,用不正经的方式讲很正经的事儿。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传播心理学知识,让世界更美好❤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