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会看到或听到朋友们说要好好爱自己,很多人也一直在努力地学习如何爱自己,但似乎效果并不理想,从我的观察来看,很多时候,他们反而在做着相反的事情。
而另外还有一部分朋友,他们并没有信心可以学会或做到爱自己,因为从小到大,他们没有体验过什么是被爱,他们总是被严厉地对待,父母对他们的爱往往伴随着需要完成严苛的条件,于是,他们迷茫了,他们觉得没有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的爱,自己就学不会爱自己了……
实际上,我们存在不少关于“爱自己”的误区。
01
学会做自己的内在父母
爱自己不是要建立在父母是否爱自己的基础上,而是需要学会做自己的内在父母。
你的内在本自具足,不是一定要父母爱你,我们才能够学会爱自己,你的内在本身就有爱自己的力量和资源。
很多朋友会觉得自己因为缺爱,没有被父母好好爱过,或者父母没有给到自己想要的爱,所以并不知道如何去爱自己。
这可能我们心里有一个假设,只有好好被爱过的人,只有小时候没有缺失的人才会懂得如何爱自己,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是这样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爱自己的能力,因为我们的内在都是本自具足的。
如果我们把爱自己或者说自己值得被爱这样的需求寄托在我们的父母身上,觉得只有父母爱自己,自己才值得被爱,我们就会一直去期待父母改变,期待他们给到我们无条件的爱。
但是,现实却是父母都是有局限的,他们也是在缺失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也不懂如何去爱自己,他们自然是教不会我们如何无条件接纳自己和爱自己的。
我们当然不需要把自己是否值得被爱建立在父母是否爱自己的基础上,否则,那些从小没有被爱过的孩子将永远无法成长,就像《生命的重建》的作者露易丝·海,虽然她的父母没有给到她爱和温暖,但是因为她自己足够爱自己,便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是的,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我们天生并不会爱自己,但爱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获得的。
当我们开始觉醒,开始成长,就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重新审视自己,破除原来的思维模式,实现思维升级。虽然我们生来并不懂得如何爱自己,但正是由于我们曾经有不爱自己的那段经历,当我们重新学会“爱自己”时,我们才更懂得对自己的这份无条件的爱是多么的珍贵。
当你长大了,父母是否爱你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成为自己的内在父母,给到自己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02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在学习如何爱自己的这条路上,我走了快六年了,目前,依然还在路上,所以,这真的是需要一直坚持,不断去练习的一件事情,这里,我总结了我的一些经验,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参考,从我的体验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学习和练习"爱自己"。
首先,爱自己,是不把所谓“不好的自己”推出去,而是全然接纳那个真实的自己,不完美的自己。
真正的爱自己,并不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存在才觉得自己值得被爱,而是要去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无条件地接纳这个不完美的、真实的、全部的自己。
其次,我们要学会做自己的“内在父母",为自己的生命完全负起责任,而不是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别人。
学会做自己的内在的父母,不是溺爱自己,而是全然抱持自己,但也需要有约束和规则,这才是对自己的负责。就像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既要有爱,也要有规则,既要有抱持,也要有“阉割”,我们才能够逐渐发展为一个完整的人。
第三,做自己的内在小孩,真实地面对自己,对自己坦率,而不是不敢去看自己“阴影”的部分。
最近很流行将自己重新养育一遍,这些年,我也是将自己当自己的女儿来养,我知道在我的内心有一个脆弱的孩子,那个孩子需要被看见,被安抚,被支持,我不排斥她的脆弱,而是每一次都可以给到她抚慰。
第四,做自己的朋友,对自己倾听、对自己共情,学会鼓励自己、支持自己。
曾经的我,和很多朋友一样,不是自己的朋友,而是自己的敌人。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总是对自己很苛刻,不断地批判和质疑,甚至攻击和打压,而那样做并没有让我变得更好,反而让自己觉得很糟糕。
当我开始成为自己的朋友,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给到自己接纳、理解、包容、关怀和支持,我不再内耗,终于可以过上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
最后,学会做自己的伴侣,对自己信任、欣赏、爱慕、不离不弃。
这个世界上其实很难有一个人可以给到你完全的信任、欣赏,可以保证始终对你不离不弃,如果我们把这份期待寄托在别人身上,那么注定会受伤,会受挫。但如果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的“伴侣”,给到自己信任、欣赏、爱慕和不离不弃的陪伴,那么,你在真实的亲密关系中反而会更有安全感。
03
爱自己的实操练习:自我关怀
如果说前面说的是对爱自己的“理解”,那么学会自我关怀,并练习自我关怀就是如何具体地去做,如何在生活中去运用,这是有具体的方法的。
这里推荐两本书:《自我关怀的力量》和《静观自我关怀 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一本是理论基础,另一本是实操练习,阅读完之后,相信你就会明白该如何真正地去爱自己,又如何具体去做到爱自己。
学会自我关怀,我们需要从善待自我、共同人性、静观当下三个层面练习爱自己,你会发现,当你足够爱自己,你也会更多地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爱,也会更有力量付出爱,从而进入一种爱的良性循环之中。
善待自我:不管遇到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友善地对待自己,就像对待自己的好朋友那样包容、温柔和接纳。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态度层面(永远保持对自己的接纳和不评判)、身体层面(比如经常对身体、脸颊进行轻柔的抚触,蝴蝶拍)、语言层面(对自己说友善和关怀的话语)来善待自己。
共通人性:看到其实所有人遇到和我们类似的情况都和我们差不多。
所有人也都有缺点和不足,都是不完美的,所有人都不可能获得其他人始终稳定的喜欢,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起伏,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我们都是一样的。
我们不需要把自己孤立起来,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那一个,你和所有人一样,虽然并不完美,但依然值得被爱。
静观当下:我们之所以烦恼,是因为我们总是跟随头脑的惯性,去到了过去或未来,因为过去的事情而懊恼,为还没到来的事情而焦虑。
可是,当我们能够跳出来看,你会发现,其实生活的实相只在当下,当下是我们唯一能够掌控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存在于我们头脑的幻象里,我们也是无法改变和掌控的。当我们能够学会静观当下,培养自己回到当下、活在当下的能力,我们就会收获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当然,这也是需要练习的,需要我们通过呼吸以及五感锚定在此时此刻此地,前面提到的书中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大家可以去阅读参考。
愿我们都可以好好爱自己,不做自己的敌人,而是做自己的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贵存在,且值得拥有一切美好和幸福,包括爱~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一起传播心理学知识,让世界更美好』
责任编辑:日月银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