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云
插图:陈云
排版:查一畅
来源:微信公众号:亲社会实验室(ID:Prosocial_Lab)
Coco有话说
尽管市场上许多AI伴侣应用都声称其能够减轻孤独感,但目前对于其实际效果的科学验证仍然有限。今天推送的这项研究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来回答两个重要议题:AI伴侣能否减轻孤独感?AI伴侣如何减轻用户的孤独感?
全球化浪潮下的孤独困境
日益加剧的孤独感正成为全球性社会现象,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大量人群。从定义上来看,孤独感是一种主观上的社交孤立状态,表现为实际的社会联系与期望的之间存在差距。
事实上,感到孤独是一种很常见的状态,然而长期的孤独感与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比如抑郁、焦虑、免疫系统受损等紧密相关,对健康的潜在威胁甚至超越了肥胖等传统风险因素。因此,解决孤独感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尽管有一些干预措施(如高质量的一对一互动、养宠等)被证明可以缓解孤独感,但这些方法的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有限。因此,探索更为高效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尤为重要。
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减轻孤独感?
科幻爱情电影——《她》(英文片名《Her》)讲述了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萨曼莎”和刚刚遭受感情破裂打击的男主西奥多的爱情故事。人类与AI之间的情感关系是否真实?是否真的能够寄希望于AI来拯救我们的孤独感?今天,随着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突破式发展,这些看似遥远的问题正在从电影走向现实。
区别于更广泛的、包含各种人机互动的关系型AI应用,AI伴侣作为一种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和模拟真实人际互动的“社交互动伙伴”,逐渐成为一种应对孤独感的可能的解决方案。
AI伴侣能够通过跟踪上下文,记忆对话内容并提供动态的回应;通过主动发起对话、关心用户的情感状态等方式,AI伴侣与用户建立起深层次的情感连接;此外,AI伴侣多采用免费增值模式,基本对话功能免费向用户开放;与需要人类参与的人际干预项目相比,AI伴侣的可扩展性也更强。它们可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不受地域、时间等限制。
如果AI伴侣真的可以减轻孤独感,那么它的机制是什么呢?
人工智能如何减轻孤独感?
以往的文献指出,“被倾听感”(feeling heard),即个体感受到对方真正理解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偏好,并以关注、共情、尊重和相互理解的方式回应,被发现能够显著减少孤独感。生成式AI可能正是因为提供了类似的体验,让用户感知到了被理解,被倾听,继而减轻了孤独感。
此外,机器人性能(比如及时响应、感知可信度、连贯性、响应可变性和领域相关性等)在减轻孤独感方面可能也起着重要作用。
本篇文章研究者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探讨了如下问题:
① AI伴侣是否能减轻孤独感?
② 其效果是否优于其他常见技术解决方案(如观看视频)?
③ AI伴侣的哪些特征在缓解孤独感中起到关键作用?
研究 1:真实对话
研究1选取了 Cleverbot(AI陪伴类应用)中2022年2月2日和2021年9月13日这两天的真实对话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用户在使用这类应用程序时是否会主动提及孤独感,以及这些提及孤独感的对话是否更具参与性。
结果发现,部分用户确实会在与AI伴侣的对话中明确表达孤独感,在与AI伴侣讨论孤独感时,用户会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对话持续时间更长,涉及更多轮次,并且包含更多词汇(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1结果
该研究结果说明,用户可能通过AI伴侣寻求情感支持,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聊天。
研究 2:应用评论
研究2选取了5款热门AI伴侣应用以及一个通用型AI助手(ChatGPT),收集了它们的用户评论。
结果显示,Replika应用(一款AI伴侣应用)中有19.5%的评论提到了孤独感,而ChatGPT仅为0.4%。此外,提及孤独感的应用往往与更高的评分和更多正面评价相关。而在提及孤独感的评论中“被倾听”的提及比例更高(如图2所示)。
图2 研究2结果
虽然这些结果与多种解释一致,但一种可能性是这些应用成功地缓解了消费者的孤独感,而它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部分原因是让用户感到被倾听。
研究 3:实验室实验
研究1和研究2都发现了消费者可能使用AI伴侣来缓解孤独感。然而,这些研究均为观察性研究,无法确定AI伴侣是否真正有效。因此,研究3通过实验直接测量消费者在与AI伴侣互动前后的孤独感变化,并将其结果与其他常见方式(如与人互动、观看YouTube视频等)进行比较,同时探讨消费者是否低估了AI伴侣在减轻孤独感方面的效果。
实验将被试随机分五组:什么都不做组、人类互动组、AI伴侣组、聊天机器人冒充人类组、观看YouTube视频组。
结果发现,与人类互动和与AI聊天机器人互动能够显著降低孤独感,而观看YouTube视频或什么都不做则没有效果。此外,参与者普遍低估了AI伴侣缓解孤独感的效果(如图3所示),这表明用户可能对AI伴侣的能力存在误解。
图3 研究3结果
研究 4:纵向追踪
研究3发现与AI伴侣进行单次互动可以显著降低用户的孤独感。然而,单次互动的效果可能无法反映长期使用AI伴侣的真实影响。因此,研究4通过一周纵向设计评估AI伴侣在连续使用过程中对孤独感的缓解效果。
1072名参与者被随机分入实验组(每天与AI伴侣互动15分钟,7天)、对照组(不互动,仅完成孤独感问卷)、预测组(仅在第一天预测与AI伴侣互动一周内孤独感变化)。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孤独感在一周内逐渐降低,但下降幅度在第一天后趋于稳定。互动参与度越高,孤独感的下降幅度越大,表明积极的互动是AI伴侣减轻孤独感的重要因素。此外,参与者普遍低估了AI伴侣在减轻孤独感方面的效果(如图4所示)。
图4 研究4结果
研究 5:中介机制探讨
系列实验均显示AI伴侣能够显著缓解用户的孤独感。然而,什么因素使得AI伴侣有效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研究5旨在进一步探讨AI伴侣缓解孤独感的机制,特别是验证“被倾听”和聊天机器人的性能的作用。
1381名参与者被随机分至三组:与具共情能力的AI伴侣“Jessie”互动、与不提供情感回应的通用型AI助手“AI assistant”互动、与功能受限仅能执行基本任务的“AI assistant”互动。
结果表明,AI伴侣缓解孤独感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者,缓解作用主要通过让用户“被倾听”来实现,而聊天机器人的性能也对孤独感的缓解有一定的贡献,但其作用相对较小(如图5所示)。
图5 研究5结果
该结果表明,AI伴侣在设计时应注重情感支持和共情能力,以增强用户的“被倾听感”,从而更有效地缓解孤独感。
研究 6:实验结果再验证
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者采用的是前后测量设计,但这种设计可能因为提前让参与者意识到孤独感这一概念,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外部有效性。研究6通过仅在交互后测量孤独感来验证AI伴侣的效果是否仍然显著。
研究6的聊天机器人设计与研究5相同,但删除了“AI助手”条件,参与者随机分入AI伴侣组(15分钟交互)与对照组(与基础功能聊天机器人交互15分钟)。
研究结果与先前研究一致,进一步验证了AI伴侣在缓解孤独感方面的有效性。表明AI伴侣对孤独感的缓解效果不依赖于实验设计中对孤独感的提前提示,从而增强了研究结果的外部有效性。
研究结论
AI伴侣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和模拟真实的人际互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户的孤独感。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让用户感知到被理解和被倾听,以及聊天机器人的性能。用户往往低估了AI伴侣对孤独感的缓解效果,这可能与人们对AI的刻板印象或不熟悉有关。
从社会角度来看,AI伴侣可能成为应对孤独感危机的可扩展工具,尤其是在孤独感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当然,需要明确的是,AI伴侣并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人际关系,但它们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的缓解孤独的方式。
文献来源
De Freitas, J., Uguralp, A. K., Uguralp, Z. O., & Stefano, P. (2024). AI Companions Reduce Loneliness. https://doi.org/10.48550/arxiv.2407.19096
作者简介:陈云,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亲社会实验室(ID:Prosocial_Lab),本公众号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寇彧教授实验室主办。在这里,我们将分享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推介相关心理学前沿文献,普及相关心理学知识。
互动时间
孤独时,你愿意找AI伴侣倾诉吗?来评论区聊聊吧!
原作者名: 陈云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亲社会实验室(ID:Prosocial_Lab)
原文标题 亲社会实验室丨我有一位“AI”朋友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