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呀梨,本来最初计划初一去看《封神2》,奈何没买到票,后来看到哪吒的呼声太高,趁还没有看到太多剧透,初四立马买了《哪吒2》的票。
年前,我曾与小姨探讨过《哪吒》中的灵珠和魔丸之谜:为何在截然不同的环境和基因影响下,他们仍展现出相似的善良本性。观察我身边的两位亲戚家的小男孩,一个性格沉稳且幽默,另一个则调皮而内敛,这让我深刻感受到环境和基因对个人性格的塑造作用。
或许,看完这部电影,越来越多的人也能逐渐学会尊重每一个孩子/人的个体特质,而不是心里永远较量。
在电影中,灵珠和魔丸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基因属性,灵珠象征着善良和正义,而魔丸则代表着邪恶和破坏。
基因可能对个体的性格和命运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展示了即使拥有“不良”基因,通过适当的环境和引导,个体仍然可以克服内在的倾向,选择自己的道路。
为什么哪吒生性暴戾的基因下,还是可以长成善良的人?
01
成长环境之殷夫人,神仙级育儿高手
哪吒的成长环境对他的性格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他是由魔丸转世,但他的父母、老师和朋友的爱与教导,帮助他克服了内在的“魔性”,最终成为了一个保护陈塘关、为民除害的英雄。
魔性激发后的哪吒,咬得殷夫人手臂鲜血直流,面对失控的哪吒,殷夫人温柔地说:“别害怕,娘亲在这里。”正是在这次事件中,哪吒首次体会到,即便被世界遗弃,灵魂依然能在母亲的怀抱中找到救赎。那充满母爱的紧紧拥抱,才是安全感的真正源泉。
忙得四脚朝天也能陪着踢毽子,冲天头发被妈妈扎成了可爱丸子头。
成长环境、原生家庭对个体发展很重要,甚至可能超越基因的影响。除了环境,还有性格的可塑性。
02
性格存在可塑性——
哪吒坚硬又易碎,敖丙柔和又坚韧
哪吒父母双全,但是在缺少父母的陪伴、外部环境对他出现偏见、恐惧、疏离的情况下,即使天生携带邪恶与毁坏属性,但他其实更易碎。
所以哪吒看上去像一点就燃的炮仗,但是非常内耗,有严重的自毁倾向。
有些时候他更可能是在用张牙舞爪来掩饰自己的不安和失落,以此维护自尊。
除了他有三观正的父母,还有一位师父——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善良慈爱、有责任心,对哪吒如同亲子,不仅教会哪吒法术,还对哪吒包容有加,也尊重哪吒惯有的随性性格。
天生带有善良属性的灵珠,敖丙虽出生就没有了娘,但是他家人把他内核培养得稳定又强大。
从电影就能看出,敖丙虽然对自己人很包容、对其他人一开始很礼貌,但是在触及利益时,下手快狠准且不留情面的,他内心其实相当强大。(即使开打前还要双手作揖)
他的目标感很强,在父亲委以重任下,时刻给自己无形的压力。
还有一个原因是申公豹,他心机深沉,因为渴望得到重视,所以更多关注结果和表面成就,成为敖丙的师傅后,对敖丙练功严格,教导中也灌输“目标”很重要的信。
由此才能看到电影中敖丙受伤后对父王说的第一句话是“对不起,没有完成使命。”
03
社会偏见,正邪善恶如何分清?
哪吒的故事还反映了社会偏见对个体成长的影响。哪吒因为被贴上“魔丸”的标签,遭受了社会的排斥和误解。
恰恰是社会环境和文化偏见可以极大地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成长路径。
当你给某人或某事贴标签时,你便在无形中为某人或某事设置了极限,那个标签就是你设置的极限。
而如果听到你贴标签话语的是一个小孩,这些话很快会成为孩子内心的想法。比如女孩就是学理科更笨、你长得丑不讨人喜欢……
相反,殷夫人对哪吒的拥抱、安慰、陪伴以及最后告诉哪吒自己永远爱他,这些将化作最原始最强烈的力量来帮助他成长与突破。
尽管基因和成长环境对个体有重要影响,但电影最终强调的是个人选择的自由。哪吒选择了一条不同于预定的道路,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面对基因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个人仍然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命运。
还有电影中,申公豹、鹤童、敖闰、石矶娘娘……这些角色们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段经历,都像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射。
我愈发明白,生活并非只有非黑即白,而是丰富多彩的渐变色。
在善与恶之间,更多的是人性的挣扎与成长,我们开始去理解、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凡故事。
作者简介:呀梨。图片来源:《哪吒1》《哪吒2》。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片刻呼吸(id:gh_6851662c770d)。
互动时间
朋友们有看《哪吒2》吗,你们又有什么心得感受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