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有爱,但不多”:这种亲密关系比单身还可怕!|《假性亲密关系》

发布时间:2025-01-07 10评论 2023阅读
“有爱,但不多”:这种亲密关系比单身还可怕!-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编辑说:文章整理自壹心理读书会,部分内容有删改)


在亲密关系中,你和伴侣是否也曾陷入过这样一种状态:

 

在外人看来相敬如宾,把日子经营得很好,实际上却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你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走到了一起——

 

“都30岁了,该给自己找个伴了。”

“他条件挺好的,可以让我过上满意的生活。”

“爸妈都觉得他人不错,也许可以凑合着过日子。”

 

权衡了各种利弊,唯独看不见“爱”。

 

每一段食之无味的关系背后,都有着难以跨越的情感障碍。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书,是一本关于如何认识和改善亲密关系的书——《假性亲密关系》。


点击领取会员体验卡

免费收听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史秀雄老师,多伦多大学本硕毕业,是一名个人执业的心理咨询师,专注于80、90后的情感生活。

 

在《假性亲密关系》这本书中,他用大量工作和生活案例,为读者解读了假性亲密关系的缘由和破解之法。

 

如果你也在亲密关系里举步维艰,相信这本书会帮到你。

 

01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假性亲密关系,那就是:拥有最亲近的关系,却体验不到爱和连接。

 

汪晓和刘元,这对外人眼中的金童玉女,在上海拥有令人羡慕的房产,但私下里,他们的关系却如一潭死水。

 

两人各自忙碌,偶尔交谈也仅限于日常琐事,从不触及内心深处。

 

这就是假性亲密关系的典型写照——无爱、无争,却也无感。

 

为何他们不愿分享彼此的烦恼与心情?其实,每对伴侣都有不愿触碰的话题,而汪晓和刘元之间,负面情绪的表达就是一大禁区。

 

为了避免冲突,他们选择沉默,久而久之,这些未被触及的领域成为关系中的盲区,影响着爱与连接的深度。


 

那么,哪些人容易陷入假性亲密关系呢?通常有以下两个特征:

 

① 她们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很多女性会有这样的困扰:先生工作很好,收入高,也没有不良嗜好,自己工作也很忙,当初结婚也是父母认为对方踏实可靠。

 

可是现在的生活状态是夫妻两人,相安无事,没有冲突,但是索然乏味,很想逃离,和朋友诉苦,也基本不会被理解。

 

但是,当我问到:你想要的情感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她却回答不出来了。

 

不难理解也正是因为自己不知道想要的是什么,就匆忙进入一段关系。

 

该结婚的年龄,按照大众标准,找个所谓合适的人结婚,按部就班地走每一步,殊不知这每一步都不会在自己的内心激起任何波澜。

 

② 她们也不了解对方,不知道对方的需求

 

电视剧《女心理师》中有个夫妻的案例,也是现在特别普遍的现象:

 

亲密关系中女性一直索取,而男性一味逃避,这种状况导致女方认为丈夫不爱自己,不停地用各种指责对方的方式,强调“我需要你的爱”。

 

而男方认为妻子不尊重自己,选择用回避或远离来表达“我需要你的尊重”。

 

而实际上,不是不爱,也不是不尊重,只是不知道对方的需求而已。

 


③ 自己的成长局限,阻碍了发展亲密关系

 

快40岁的元元从小和母亲一起生活,现在也想进入婚姻,但几段平平无奇的恋爱都不了了之。

 

从小缺乏父亲陪伴的她,在建立自己的亲密关系时感到无所适从。

 

在和男友相处的时候,只要自己稍有亲密的感觉,就会出现隐秘而深切的“对妈妈的内疚”,这种内疚感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不由自主地去回避亲密的体验。

 

这说明个人的成长经历会阻碍亲密关系的建立。

 

整体来说,假性亲密关系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双方习惯性地维持表面和谐,却忽视了内心的真实需求与连接。

 

要想打破这一困境,关键在于深入了解自己与对方,勇敢直面关系中的问题与挑战。

 

02

我们为什么会进入

“假性亲密关系”?

 

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进入到“假性亲密关系”?

 

关于进入假性亲密关系的原因,书中讲述了很多,我提炼出了两条最核心的原因。

 

第一点是,在亲密关系里,我们忽视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有对情侣来到咨询室,他们的诉求是明明很爱对方,不想和对方分开,可是完全感受不到对方的爱,也体会不到情侣间应有的亲密。

 

我邀请他们一起摆个沙盘,他们表示很乐意,并开始精心挑选、摆放,但是从头至尾,双方没有一句沟通,各摆各的,最终沙盘被摆得满满当当,空间小得令人窒息。

 

女孩说:我没想到会是这样,我以为我们都会懂得对方想要什么,但呈现的结果却是我们谁都不想要的。

 

发生了什么?

 

她们认为“相爱”是个万能钥匙,只要拿着这把钥匙,所有相处中的困境都可以迎刃而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彼此吸引的爱,只能让双方走到一起,更持久的亲密还需要学会表达情感和需求。

 

而不是像这个女孩子认为的那样:他爱我就应该知道我的需求啊,还用我说么?

 

除此之外,不能直白地表达情绪,也可能是因为关系的黏合度不够,也没有意识去维护和滋养关系。

 

所以当需要表达情绪的时候,会因为不能确定对方会不会给出自己想要的回应,而避免去正面表达。

 

如果在亲密关系中你不能或者不愿表达情绪和需求,那么即便关系再近,也难以亲密。

 


当然也有人说,我知道要重视情感的表达啊,可是身处其中的时候就做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涉及到进入假性亲密关系的第二个原因了:管步入了亲密关系,但我们却缺乏爱的能力。

 

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的案例,女友亲手给自己织了围巾,还费尽心思给自己办生日派对,他表面上会像正常恋人一样给女友拥抱和亲吻,但实际上内心却没有丝毫感动。

 

他在书中坦言“我感受不到自己的爱,感觉不到对方的付出和温暖带给我的欣喜”。

 

这就是非常明显的没有“爱的能力”的表现。

 

咨询室里这样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妻子诉说:我兴致勃勃,充满爱意地为他做精美菜肴,他回复我的是一句非常礼貌的谢谢,但我感觉不到他为此开心,很多事情上都是……

 

很难感受到对方爱意的人,与其说没有爱的能力,不如说把自己爱的能力自动关闭了。

 

假如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承接了太多的负面情绪,就会慢慢发展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这种保护机制会把自己和那些难以消化的痛苦情绪隔离,让自己可以呆在相对安稳的空间里。

 

但同时也让自己的感受性变弱了,感受不到痛苦、愤怒、恐惧的同时,也很难感受快乐、温暖和爱意。

 

作者称这种自我保护机制为“一堵墙”,这堵墙阻碍了他去爱,去感受,让自己处于“爱无能”的状态。

 

尽管这堵墙曾经保护过他,但如果想拥有美好的亲密关系的体验,他必须得慢慢“推倒”这堵墙,让自己的情感从麻木中释放出来。


 

03

如何拥有真实亲密关系?

 

那么,要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在一段“假性亲密关系”当中呢?

 

通常来说,真实的亲密关系有这三个特点:

 

• 可以真诚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

• 氛围轻松,可以无话不谈

• 关系本身比好坏对错重要

 

具体要怎么做,才能拥有真实的亲密关系呢?书中作者也给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总结出两点精髓——

 

① 重塑“完美爱情”观

 

进入婚姻后,很多人会感到失望。

 

比如一位来访者发现,丈夫从秒回信息到爱答不理,从浪漫到沉迷工作和游戏。

 

其实,问题不在于对方变了或自己要求高,而是对“完美爱情”的误解。

 

真正的爱情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磨合、包容和理解。婚后,双方需要面对更多现实因素,如经济、生育等,这些都需要重新沟通磨合。

 

要打破“完美”的束缚,还需要直面双方在亲密关系中的冲突。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清冲突的症结点,探索自己内心有哪部分需求没被满足,导致无意识地把一些负面情感归结为对方的言行。

 

这里要说明的是:直面冲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要面对内在的软弱和无力,但是如果做到,对真实的亲密关系帮助会很大。

 

比如:当冲突发生时,对方因负面情绪而出现的指责和攻击,针对的并不是我,只是被压抑的情绪集中爆发而已。

 

同时,如果我们觉得对方不可理喻的时候,比如:对方不秒回信息,可以先觉察自己的内心需求,再尝试解决现实冲突。

 

重塑“完美爱情”观,需要双方都打破“完美”的限制,喂养内在的匮乏,同时看见对方的需求。


 

② 提升双方的共情力

 

在亲密关系里,我想强调的共情力是能够觉察和体验到对方情绪和需求的同时,给到相应的回应。

 

简言之,就是“看见对方”的能力。

 

有位同事对他先生说:我好想辞职专门学习心理咨询,可是现在心理咨询的收入还没有本职工作的收入高,好为难啊。

 

先生回复:那就不辞职吧,安心工作。

 

显然,这样的回复不会让同事满意,因为她要的不是一个建议,尽管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建议,但更能支持到自己的是“被看见”。

 

那如果先生的回复是:一边有收入,但没热情,一边收入低,但有热情,的确难以抉择,好纠结啊!

 

你也许会说,这不就是把对方的话重复一遍么?

 

看起来是的,但这是在用心体会对方的体会,对方会感觉到自己被看见了,被重视了。

 

当然,看见对方情绪的前提,是要先觉察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因为当我们自己情绪状态不好的时候,也是很难去看到对方的情绪的,从而解决现实难题的。

 

那么,要如何提升对方的共情能力呢?

 

书里提到,要停止“惩罚式激励”,当亲密关系中出现问题时候,很多人选择的不是一起去面对问题,而是用抱怨、指责、质疑和发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种方式对亲密关系的破坏极大。

 

你可以直接表达感受,让对方了解你,也习惯于看见你的情绪状态。

 

总之,亲密关系的深度在于对情绪的关注。

 

提升共情力,就是看见彼此的情绪,然后给出反应,这样,你们的关系将更加真实而亲密。


 

写在最后

 

“爱是勇敢者的游戏”。

 

因为恐惧和不信任而建立起来的假性亲密关系,很容易因为现实困境而走散。

 

当然,没有“对的人”,只有“对的关系”。

 

不必执着于寻找那个完美的“对的人”。

 

建立健康亲密关系的关键,要看两个人是否愿意于对方真诚相待,共同搭建一段“对的关系”。

 

那么,你现在所处的亲密关系,能否让你有“回到家”的感觉呢?来评论区偷偷告诉我吧。


点击下图

领取壹心理读书会7天会员卡


即可免费收听本书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撰稿人:宋研
编辑:Moon
图源:Pexels


End.


0

回复

“有爱,但不多”:这种亲密关系比单身还可怕!-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鲸厂荐书君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私信

鲸厂荐书君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

每一种付出,都值得被鼓励
  • 1元
  • 2元
  • 5元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
打赏是什么?如何开通
请根据你的付款情况点击以下按钮
已付款未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