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与人沟通,却苦于无人分享:“是我太讨人嫌了吗?”

发布时间:2024-06-27 9评论 2542阅读
渴望与人沟通,却苦于无人分享:“是我太讨人嫌了吗?”-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我叫巴音。 


起初去做心理咨询,是因为抑郁。


我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想离开这个世界,而且希望去世之后,所有人都忘记我。


随着心理咨询师引领着我走向内心,我才慢慢发现,我想逃离的,其实是一切人际关系。



我一次次推开了所有人


记不清是第几次咨询,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对咨询师说:“我真的好想死,我的生活毫无意义。”


本以为咨询师会像其他人一样跟我讲大道理,劝我积极面对人生困境。


然而并没有。


他沉默了片刻,认真问:“为什么你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做什么都是独来独往,平常连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找不到,可能是我太失败、太讨人嫌了吧。”


他问:“你渴望与人沟通,却苦于无人分享。可事实上,你身边有那么多人,他们真的都不愿意和你做朋友吗?”


咨询师的这段话,激起了我的回忆。


从小到大,我都挺受大家欢迎的。


和我做过朋友的人不在少数,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一段友谊可以长久地维持下去。


并非是性格不合,或者发生了什么争吵矛盾。


而是我在每一段关系里,始终保持着“淡如水”的态度。


别人感受到了我的疏离与冷淡,久而久之也就不再靠近我,我也从不主动联系别人,索性直接将其拉黑。


偶尔,也会遇到几个共同话题多,聊得特别合拍的朋友。


刚开始,大家都比较热情,但一旦心理距离变得近了,我就下意识创造各种机会离开。


比如对方某句话让我听了不舒服,我会在心里将这一点暗暗记下,不断放大,然后开始变得冷漠,逐渐表现出不喜欢对方和对关系毫不在意的样子。


毫无疑问,所有人都远离了这样的我。


这个时候,我又会感慨:“果然,没有人能够接受我。”


同时,越来越恐惧建立关系。



我把这些告诉咨询师时,一直低着头,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因为我觉得,自己落得如此糟糕的下场,全是作茧自缚,还可能伤害了他人。


我害怕,咨询师会批评我,指责我。


出乎意料,他只是点了点头,温柔地对我说:


“我非常高兴你能告诉我这些事情,我知道你一定很难受,我们一起寻找背后的原因。”


咨询师的态度触动了我。


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有人愿意陪着如此落魄的、抑郁的我,我可以不再是孤身一人。



死亡是终极的逃离方式


后来,我带着“逃避关系”这个问题,继续和咨询师探讨。


我谈到了我的原生家庭,我的父母。


从幼儿园到高中,我的学业、社交、日常生活等,基本被妈妈安排得事无巨细。


“我是为你好,你现在不去上这些课外班,以后就被别人甩开了!”

“你不要跟你的同桌交往,她对你影响不好,我已经请班主任把你们座位调开了。”

“你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学习,不在家里好好温习功课,总想着出去玩干什么?!”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每天都充斥着这样的话语。


虽然很多事我不情愿做,但从来不敢做出行动上的反抗。


如果我和妈妈对抗,迎来的便是变本加厉的打压。


咨询师了解了我的经历,说:“你的妈妈好像一直控制着你,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我想了一下,我的感受?那似乎是一种很模糊的东西。


从未有人关心过我的感受,回想起读书时代,我仿佛掉进了淤泥里,无论如何挣扎也爬不上来。


眼前的世界一片漆黑,看不到一丝阳光,我在死胡同里越走越远,陷入了更深的夜色。


我:“我不想按照她说的做,可我没有办法,除了照做,我无能为力。”


咨询师:“听起来当时的那个被控制的你是很无助的。”


我:“没错,我无时无刻不在想脱离这种控制,可惜被困住了。”


我还向咨询师讲述了我的梦境,梦里妈妈拿着我的手机,用我的微信编辑她想的消息发给我的同学,破坏我们的关系。


过去十几年,这种被控制感,紧紧扼住我的喉咙,我感到自己快窒息了。


咨询师微微皱着眉头,分析道:


“你不自觉地推开别人,根源是你害怕建立关系,但也许你真正恐惧的是被死死控制住的感觉,你渴望逃离小时候控制着你的母亲,而长大后的你将她的形象投射到了身边每个人身上,所以你想逃离一切人际关系,死亡或许是终极的逃离方式。”


“矛盾的是,人都需要深度关系的滋养,才得以快乐地生存下去,于是你抑郁了。”


“这只是你曾经保护自己形成的防御策略,不是你的错,不必自责。现在你长大了,妈妈已经控制不了你,你有权为自己选择,没有谁可以再控制着你了。”


我反复考虑了咨询师所说的。


是啊,我早已不是年幼无力的我了。


我完全有机会卸下过去沉重的包袱,重新认识和体验这个世界,享受不同于以往的人际关系。




给自己一次救赎的机会


我迈出了第一步,尝试接触各种不同的人。


我给和我一样患抑郁症的病友们寄去珍藏的明信片,互相传递温暖。


他们很信任我,我们用着书信的方式交流,信件令我感觉到重新与人发生共鸣。


我独自到国内外旅行,和旅途中遇见的人畅谈......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链接感”,抑郁症状减轻了,生活比从前有意思多了。


诚然,改变不是轻而易举的。


可能是在旧关系模式的驱使下,我居然想拉黑陪伴我一年多的心理咨询师。


我既想离开,又舍不得,我鼓起勇气将心声说了出来。


咨询师给我的回应是:“我明白你的纠结和痛苦,倘若你实在想离开,我尊重你的选择,将来也欢迎你随时回来,咨询室的门永远向你敞开,只要你需要,我就一定在这里等你。”


霎那间,我所有的防线都崩塌了。


内心涌上一股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情绪,感动,欣慰,又带着些释然......


我记住了那一刻被咨询师稳稳接住的感觉。


此后,每当我想断绝关系时,就会先自我觉察,是否陷入了逃避关系的循环。


经过咨询师的耐心帮助,加上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渐渐的,我学会敞开心扉,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最重要的是,我再没有无缘无故密谋推开他人、结束关系的念头,建立起了健康又真实的关系。


感谢我的心理咨询师,陪我度过了至暗时刻,也谢谢勇于踏进咨询室的自己。



咨访关系,是来访者所有人际关系的镜子。


来访者在咨询室外的关系产生的问题,都会呈现到咨访关系里,被咨询师看见,引导来访者进行觉察和改变关系模式,从而改变和外界的所有关系。


如果你也深陷抑郁焦虑,被各种关系所困扰,别硬扛。


也许是时候走进咨询室,向内探索,开启心理的疗愈之旅。


给自己一个救赎的机会吧,一个寻找专业人士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机会。


请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作者:来访者巴音
编辑:Lilith
图源:pexels


为你推荐


经历艰难、感到痛苦时,不想轻易放弃自己的,其实是你自己。


心理咨询给予你帮助,听到内心的真实声音,重新找到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我们向你推荐这位出身专业、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


孙字稳



孙字稳老师是美国芝加哥劳耀拉大学牧灵咨询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业超过12年,服务时长达6100+小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


孙老师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与内在心理家庭系统理论/部分心理学相结合,并借鉴其他理论流派的一些咨询技术进行整合取向,为来访者解决抑郁焦虑、情绪管理、童年创伤、人际关系、自我认同、个人成长等议题。


孙老师擅长于通过对来访者认知行为模式的探索,去发现导致来访者出现的问题和心理困扰,对引发困扰的根源进行疏导与处理,纠正破坏性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建立行之有效的新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


针对原生家庭的影响,孙老师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疏导负面情绪,探索内在心智,改变消极信念和错误认知,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以新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效果推动个人成长


来访者真实评价:



为了鼓励求助意愿,孙老师特地开通3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8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400元


如果你希望得到疗愈,可以点击下图和孙老师聊聊↓


0

回复

渴望与人沟通,却苦于无人分享:“是我太讨人嫌了吗?”-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来访者故事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来访者故事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