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有效的“大脑保健操”:每天半小时,让大脑变得更聪明

发布时间:2024-05-27 21评论 4050阅读
每天半小时,让大脑变得更聪明-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作者:李睿秋Lachel
来源: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


今天的文章,我想跟你分享一套简单又有效的「大脑保健操」。每天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有效地锻炼和强化你的脑力。


这些都是我践行了许多年的习惯,也有切实的实验和理论基础作为依托。


你不需要每天都完全按照这套模式来执行,可以从中挑出自己目前最紧迫、最需要的几步,试着把它嵌入自己的日常生活里,让它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习惯。


持续一段时间,你也许会发现:自己的大脑,变得更清爽、更有力,思考问题时也变得更敏捷了。



1. 记忆力:序列回顾法


市面上很多所谓的「健脑」方法,其实都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承认。那么心理学界有没有认可的方法呢?其实是有的。


有一个经典的提高记忆力的锻炼方法,叫作「n-back」测试,它是这样的:你面前有一块屏幕,屏幕上会不断随机出现1-9的数字。你要做的是,看当前的数字,把它跟「倒推 n 个数字」做对比。如果一致,按是;如果不一致,按否。


比如,屏幕上显示的数字是:……1, 4, 3, 4, 2……假设n=2,那么,当你看到数字3时,你需要回想:倒推2个数字是什么?是1,不一样,那么按否;下一个数字是4,你继续回想,倒推2个数字是什么?是4,一致,好的,按是。


这个测试看起来并不难,但要知道,n=2是最简单的情况了。难度往上走,还有n=3,n=4……那对记忆力就真的是一个考验了。


n-back 是一个有许多实证支撑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力和流体智力。不过,在日常生活中,要规范地做 n-back 测试并不容易(也许有一些app,我没试过)。所以,我日常使用的,是一个简化版的做法,我把它叫作「序列回顾法」。


简单来说就是:当你摄入信息 —— 比如读了一些文章、看了一些视频之后,间隔一段时间,试着让自己按照顺序去把它们列举和回忆起来。通过这个方法,来锻炼和强化自己的记忆力。


比如:我读完了3篇文章,我会先休息一下,做点别的事情,过了一段时间(一两个小时到三四个小时后),我会再问问自己:之前读了哪几篇文章?能否按照顺序把它们的大意和要点回想起来?


再比如:我在晚上看了好几个不同的视频,那么在睡觉前,我就会要求自己回顾一下:我刚看了哪几个视频?它们的主题和大意是什么?能否按照顺序把它们罗列出来?


这是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它不需要额外的工具,既能刺激记忆力,又能更好地帮我记住摄入的信息,一举两得。


这个方法有三个重点,使用时需要特别留意:


1)需要间隔一段时间。不要在摄入信息后立刻去做,这样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当间隔了一段时间,大脑几乎要将它忘掉之际去做,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2)不要急着去看答案。尽可能逼迫大脑去回忆,即使一时回忆不起来,也不要急着去看答案。你给大脑施加的难度越高,刺激记忆力的效果就越好。


3)最好按照顺序回忆。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大脑构建良好的线索,方便将更多的场景信息纳入其中,另一方面也能潜移默化地刺激大脑:在接收信息时,更有序、更持久地将信息保留在脑海中 —— 这才能更好地起到我们想刺激记忆力的作用。


2. 理解力:费曼学习法


对学习方法论有了解的朋友,一定都知道一个方法:费曼学习法。


简而言之,它的意思就是:当你学习到一个知识点之后,试着把它讲出来,通过讲述的过程来强化自己对它的理解,使得它能够更好地被你所吸收和内化。


这个方法得名于物理学家费曼。是否是他发明的尚有争议,但方法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我践行了许多年的方法,对我的学习帮助巨大。


简单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验和实践吧:


当我学习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我会在内心里想象有一个听众,他对这个知识点没有任何相关基础,而我需要把这个知识点彻底地、完整地讲给他,让他听懂。


如何讲解呢?我会分成这么几个模块来讲:


1)是什么:这个知识点的核心是什么?它跟其他相似知识点的相同点和差异在哪里?


为了让「对方」更容易明白,我会想办法找到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把这个知识点套上去;如果找不到,就想一个类比出来,尽可能把这个知识点讲清楚,让对方大致知道它是一个什么东西。


2)为什么:这个知识点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它有什么相关的背景需要了解?


我会把这个知识点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和框架里面去讲,可能包括:它是一个什么整体的一部分,它跟其他什么知识点是可以联系起来的,它用到了什么原理和机制,有些什么其他理论可以来解释和支撑它,诸如此类。


3)怎么做:这个知识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结论?我们可以如何把它用到实践中?


前面两步可能都偏向于细节,那么这一步,我会尽量拔高层次,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提炼总结,争取用几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它,给它一个简明扼要的结论,或者若干个可以明确记住和应用的要点,等等。


一般来说,这么一套流程下来,这个知识点基本就烂熟于心了。


更进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发现自己遇到了障碍,有些内容无法很好地「讲出来」,那就是一个极好的学习契机:你不妨以这些障碍和问题为出发点,去针对性地做主题阅读和学习,争取把它们弄通弄透,让自己对它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当下的文本、而成为综合了更多信息渠道和来源的一个「主题」。


这才是更加有效的学习。


3. 表达力:结构思考法


许多人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同意或不同意某个观点,内心有一些想法想要表达,但话到嘴边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又或者,能勉强讲出来,但讲出来的内容缺乏条理和逻辑,别说说服别人了,连自己也无法说服。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去锻炼和强化信息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能够立刻将信息组织和调用起来,不会落入「说不出理由」的窘境。


一个有效的锻炼方式,就是结构化思维。很多人可能都了解这个概念,但却不清楚如何把它应用到实践中。


简单分享我的一套锻炼方式:


当我看到一个观点时,我会先问自己,我是支持它还是不支持它?如果不支持,或者我觉得这个观点不够全面、有更好的表达方式,我会要求自己先用一句话概括我的观点,把它简明扼要地讲清楚。


然后,我会问自己:我用来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是什么?至少需要说出2-3个理由。这些理由必须是彼此独立的,不交叉,不重叠。


进一步,针对每个理由,我有没有有效的论据能够证明它?最好能够列举出来,每个理由找到1-2项论据即可。


什么样的论据呢?可以是较为权威和可靠的数据,可以是经过验证的实验和研究报告,也可以是有权威出处(比如教材和专业书籍)的理论和原理。务必要避免「我看到的」「我身边的」「我直觉感受到的」……这些没有什么意义。


当然了,大多数时候,这些论据是没办法立刻想到、脱口而出的,那么我就会把这个观点和理由记下来,等有空的时候对它去进行针对性的搜索和拓展,看看能否找到支撑我或反对我的论据,把它们记下来。


那么,把这些论据跟前面的理由整合到一起,用论据来修正和完善我的理由和观点,这就构成了一个更加严谨的论证过程。


下一次,当我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这个观点-理由-论据所构成的论证,就会成为我的一个强有力的素材,可以帮助我快速地对它给出一个判断和观点。它就相当于我脑海中的一个「思维模块」。


许多在日常交流和写作时总是能够「信手拈来」的人,其实也许并没有什么秘诀,只是他们在生活中,会更加注重去积累这样的「思维模块」而已。


4. 注意力:感官沉浸法


许多人都有容易走神和分心的毛病。尤其是在阅读、学习和工作的时候,总是时不时走神,等到发现时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不但容易浪费时间,也经常打断自己的专注状态。


针对这个问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提升日常的专注力。我把它叫做「感官沉浸法」。


具体来说:挑一个比较不忙的时刻出门,走到户外,找一个不容易打扰别人和被打扰的地方,静静地待10-20分钟。


待着的时候做些什么呢?什么也不做。试着把注意力集中在感官上,仔细地去感受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自己沉浸在这种安静的氛围里,尽量不要多想。


可以是观察来来往往的路人,观察他们的衣着、外貌、神情;也可以是观察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路上的商铺和招牌,绿道,风景,等等。尽可能地打开你的感官,暂且封闭住内心的信息和念头,向外去接纳和感受。


试着在脑海中轻柔地为你的注意力「松绑」,想象让大脑平静下来,自下而上地去接收环境中的信息,不用急着去分析、思考、评判,把这些功能暂且屏蔽掉,单纯地去接收和感受。


最近有一个热词,叫作「公园20分钟法则」,其实本质上是相似的。


这一方面对自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疗愈,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和强化注意力,让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更不容易分心。


5. 整理力:睡前引导法


我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不管每一天有多忙,我在睡前一定会做一件事情:对今天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审视,拎出几件我觉得有趣、有价值的事情,在脑海中简单地「回放」一次。


什么样的事情呢?包括:今天经历过的最有趣的瞬间,今天学到的有价值的知识点,今天做过的值得记住的事情……不需要很多,没有也无所谓。只是如果没有的话,我可能就会在第二天要求自己,至少做出那么一两件值得记住的事情。


这样的目的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是为了在睡觉前「引导」大脑,让大脑把它更好地记住。


我在往期文章里讲过:睡眠其实是一个整理信息的过程。当我们睡着之后,大脑其实会不断地回放那些它觉得重要的信息,并对今天建立的神经连接进行修剪。重要的留下来,不重要的,就修剪掉。


那么,大脑如何判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呢?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我们是否会去「回顾」它。


你回顾得越多的信息,大脑就会倾向于认为它是重要的,更容易把它妥善地保存下来。


所以,睡前在脑海里「过一遍」今天经历的有价值的事情,其实就是一个主动去调节权重的过程:把那些你希望大脑记住的信息,通过主动的回顾,增加它的权重,让大脑不容易把它修剪掉。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技巧。很多时候我们经常感觉每天都忙忙碌碌,但却似乎留不下什么,原因有可能就是缺了这一步:回顾。


实际上,它还意味着很重要的一点:睡前切勿反复地去回想、反刍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因为你的回想和反刍本身,其实就是在告诉大脑「这些事情很重要,请你帮我记住」—— 这就完全弄巧成拙了。


它会导向一个恶性循环:你遇到不愉快的事情 → 不由自主地去回想 → 你的回想让大脑以为它很重要 → 大脑帮你把它更好地记住 → 让你更容易在不经意时回想起来……


因此,尽量在睡前有意识地引导大脑,去回顾一些正面的、积极的、有意义的信息,告诉大脑:我这一天过得很棒,请你帮我把它记住。


这会为你带来更轻松、更美妙的全新的一天。


——  闲聊时刻  ——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和思考。


作者简介:李睿秋Lachel,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李睿秋Lachel,《打开心智》作者,专注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心智成长。每周四原创更新,与你一起探索事物本质。


0

回复

每天半小时,让大脑变得更聪明-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Lachel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Lachel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