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自我呈现:人生如戏,网络是演绎的舞台

发布时间:2024-04-30 6评论 2400阅读
线上自我呈现:人生如戏,网络是演绎的舞台 |「每周心理学研究」专栏投稿-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目录导航:
 
引言
1、线上自我呈现的定义及特征
2、关于线上自我呈现的研究进展
2.1社交焦虑中的自信水平会影响线上自我呈现
2.2 呈现后获得“积极反馈”会起到心理支持作用
2.3 “过度”自我呈现带来的社交危机和心理焦虑
3、结语
参考文献



引言

 

这个世界是一个舞台,我们都是演员

——莎士比亚

 

最近流行的网络句子叫“你的人生没有那么多观众”。

 

而事实真的是如此么?我们通过媒体平台记录和分享着生活点滴,在关注他人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也在被他人所关注着。在我们选择“可见”“公开”的同时,我们书写下的语句、发送出的照片,也被呈现在了这个名为互联网的“舞台”之上。

 

随着时代演进,我们的呈现渠道变得多元化,我们开始尝试着在各类社交平台进行线上自我呈现,我们会因为现实中的社交焦虑而不敢去积极的去呈现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会因为在社交平台的分享后收获他人肯定和善意而感到快乐的情绪,同时,可能又会因过度在乎他人评价或者看法,而在网络上呈现出和真实自己完全不同的面貌。


“线上自我呈现”作为社交媒体使用中心理学最为关注的研究课题,一直颇受研究者们关注。本期文章主要为大家介绍心理学关于线上自我呈现的研究结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线上积极自我呈现对我们的心理带来的不同影响。



01

线上自我呈现的定义及特征

 

“自我呈现”这个概念是在心理学家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中被提出[1],他认为,我们对外界的呈现,体现了我们对他人的印象管理,也体现了我们对自己的心理期待,每个社会成员作为演绎者,会关心自己是否呈现出了自己或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自我呈现(self-presentation)[2]指个体为使他人按其愿望看待自己而展示自我所做出的努力。线上自我呈现是指个体在社交网站中影响他人对自己印象的形成和改变的过程,通过操作呈现的方式和内容来得以实现。

 

与过往的线下自我呈现相比,线上自我呈现具有以下特征:

 

  • 内容选择性:我们可以对我们呈现的信息进行编辑修改有选择去表达


  • 时空滞后性:我们的呈现不是绝对瞬间同步的,记录与分享可能存在延迟


  • 对象区分性:我们对可见对象,会因平台不同或者亲疏程度不同进行分类



02

关于线上自我呈现的研究进展

 

1. 社交焦虑中的自信水平会影响线上自我呈现

 

微信作为目前我们使用的社交媒体之一,“朋友圈”的自我呈现反应了我们不同的心理状态。我有时会想,当我们有感而发的时候,会点开我们的“朋友圈”么?我们会不会在点击“发送”之前,是否会思考我们该如何呈现自己想书写的内容或者分享的照片呢?

 

也许我们在互联网上分享的内容及频率和在现实中的社交心理状态有关。在一项关于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和自我呈现关系的研究中,讨论了这个议题。



研究者对在校的33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大学生社交障碍量表、社交媒体用户社交焦虑量表、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量表、社交媒体自我呈现量表这四个研究工具去探究大学生群体的现实社交焦虑对微信自我呈现的影响[3]。

 

研究结果发现,现实社交焦虑中的缺乏自信维度对微信积极自我呈现具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不同现实社交焦虑水平会影响我们在线上的自我呈现频率。

 

现实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在人际处境中产生的紧张、忧虑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


社交焦虑水平比较高的人,在现实社交中更倾向于做出回避或消极的社交行为,当社交环境从现实转为虚拟,这种稳定的行为风格和信念同样会对情境中的人际信任产生影响,他们越不愿意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自我呈现。


——《现实社交焦虑对微信自我呈现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图片源自期刊文献 


自信是社交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当我们过度在乎他人的看法,并且自我评价很低的时候,我们就会在社交中感受到焦虑甚至是回避社交互动,现实中的心理困境有可能会衍生到线上,我们恐惧“被看见”,继而又导致了心理封闭,形成恶行循环。


当然,我们是否选择进行线上自我呈现,不仅仅取决于社交焦虑,也可能是每个人对于社交媒体的价值观点不同,其中心理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度探索。


2. 呈现后获得“积极反馈”会起到心理支持作用

 

当我们在网络上主动呈现与自我相关的部分时,我们内心是否也在渴望着被他人看到并且获得认同呢?而这种来自网络的积极反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幸福感的呢?

 

在一项关于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对1804 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让这些青少年填写社交网站自我呈现问卷、社交网站积极反馈问卷、牛津幸福感问卷和整体自尊量表,去探讨了在社交网络使用中,线上积极反馈在积极自我呈现与幸福感中的关系。


该项研究发现线上积极反馈在线上积极自我呈现与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


线上积极反馈作为社会支持的主要呈现形式,表现为对他人社交网络活动的积极关注和接纳,个体在社交网络中进行积极自我呈现不仅能获得更多友善的支持性评论或回应,而且还能够加强个体间的关系亲密并提升幸福感水平。

—《青少年线上积极自我呈现与幸福感的关系:线上积极反馈与自尊的作用》

 

图片源自期刊文献 


当我们积极的展现自我,在互联网上感受到更多的正向反馈,比如赞美与鼓励等,我们就会更愿意自信的呈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生活,继而会提升我们的生活满意度[5]。

 

我们人类具有社会属性,我们的心理健康也自然会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随着网络的发达,我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在悄然发生改变,而一个“点赞”一句“好评”会让我们感受到支持和温暖,会引发我们喜悦和满足的情绪,这种良性的互动也许会对社交带来好的影响。


所以,请不要吝啬自己对他人的认同与肯定,主动的去表达赞美,让善意与爱流动起来,同时,当我们获得积极反馈的时候,请感受自己好情绪带来的治愈力吧!

 

3.  “过度”自我呈现带来的社交危机和心理焦虑

 

诚然,在短视频、照片等等的线上分享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这本质上也是我们和这个世界产生链接的过程,我们渴望被看见被认同,勇敢的表达也会带来自信心的提升。但是,有时候,我们也会因为太在乎他人的关注,而变得失去自我本色。

 

在一项关于线上自我呈现的心理研究中,研究者通过质性研究,对当下社交网络媒体上的自我表达和展示进行了分析,通过观察与调研当代人们的社交互动现状,发现过度自我呈现会产生情境与语境崩溃、虚拟与现实混淆、虚拟现实沉溺等消极影响[6]。

 

在虚拟现实中产生的影响大都要延伸到现实,相互交织共同产生焦虑、抑郁等,继而导致现实社交功能受损。


该研究者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理想我”的追求,而有些时候,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是更倾向于展现出自己期待的理想面貌或者是理想生活和价值观念的,而这种呈现方式会促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一种良性的驱动力。但有时,它也会偏离我们自我呈现的初衷,变成满足他人对自己的预期投射。

 

带有表演的自我呈现本身无可厚非,但当追求“理想我”的自我呈现只是为了迎合他人的预期形象而丢失真实的本我成分时,就偏离了自我呈现的初衷。


——《媒介构建现实:虚拟现实中自我呈现的类型与影响》


图片源自期刊文献

当我们的线上自我呈现和现实真实自我出现裂缝,可能导致的后果是,我们越来越无法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并且,由于线上呈现的美化,会拉高他人对我们的心理期待,导致现实社交中的社交危机,这样的负向反馈会导致我们更加不自信,可能会使得我们越来越恐惧真实的自我表露,从而自我封闭。

 

为了迎合所谓的主流审美,或者为了吸引眼球,人们可能会对自我呈现的内容进行刻意的调整,而这种修饰或者修改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当我们的信息呈现完全是为了获得流量关注,扭曲了现实自我的真实面貌,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所以,我们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真实的自己和解。



结语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让人与人之间“距离”拉近,我们可以通过短视频、朋友圈等了解到不同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也可以通过他人在线上展现出的信息,了解彼此的经历与故事。


渴望被“看见”的潜藏驱动力,也会使得我们愿意去分享自己看到的风景以及展示自我的形象。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的社交媒体也是一个自我呈现的“舞台”,而我们的情绪感受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产生变化。

 

综上,线上自我呈现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我们在分享的过程中,获得认同和支持的力量,感受到幸福,另一方面,我们也可能迷失在他人的评价中,拉锯出现实和虚拟的巨大沟壑,无法接纳完整自己。所以,我们要带着科学客观的心态去看待我们的线上自我呈现。

 

随着自我呈现的内涵与外延的丰富,我们需要看到,我们的线上自我呈现的对象不仅是他人,也是我们自己。就如前文所言,我们的心中可能由一个“理想我”,我们在线上分享的不仅是真实的生活,也蕴含了对自我的期许。

 

我与他人,皆是演绎者,也皆是观众。



非常感谢大家的阅读

我们下期再见!

 

我是壹心理倾听师刘权熳

欢迎找我倾诉交流

世界和我爱着你!


参考文献
[1]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Leora T . A portrait of the self in the digital age: Attachment, splitting, and self-concealment in online and offline self-presentation. [J]. 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 2017, 34 (1): 78-86.
[3]蔡果恬,吴燕,马伟娜.现实社交焦虑对微信自我呈现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44(07):50-59.
[4]姜永志,白晓丽,张璐,等.青少年线上积极自我呈现与幸福感的关系:线上积极反馈与自尊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38(01):45-53.
[5]李笑燃.大学生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友谊质量的关系:线上积极反馈和社交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OL].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4(02):446-450+456[2024-04-28].
[6]黄文艺,陈功.媒介构建现实:虚拟现实中自我呈现的类型与影响[J].东南传播,2024(03):70-73.

责任编辑:日月银


0

回复

线上自我呈现:人生如戏,网络是演绎的舞台 |「每周心理学研究」专栏投稿-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刘权熳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刘权熳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