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了部台剧《有生之年》,讲一个中年失意的男人,在事业倒闭、女友劈腿、前途未卜、最终寻死未遂的情况下,借着酒劲儿回到了老家,想在死前见见家人。
一个中年男人,人生失意自觉无脸见江东父老,只能借着酒劲儿才敢面对家人,是多么地心酸!
英国的精神病学家比昂说:人与人的关系的本质是,谁制造焦虑,谁容纳焦虑。武志红老师基于此把一个人从原生家庭的命运分为5个等级。本来孩子天然有个容器,就是Ta的自我,围绕孩子的这个容器是变大还是缩小,就可以区分出5种不同的命运。
如果孩子通过与父母的关系把Ta的容器变得更大了,这就是一个好的命运;反之如果父母给孩子制造很多的焦虑,孩子本来的容器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反而变得越来越小,这就是糟糕的命运。
这5个等级是这样的:
第一等命运:父母容纳孩子,扩大孩子的自我容量,且还能帮助孩子做到极致。比如谷爱凌的妈妈不仅扩大了她的容器容量,还教会她把事情做到极致。
第二等命运:父母容纳孩子的焦虑,把孩子的容器扩大,尽管父母没有能力教孩子把事情做到极致是怎样的,但孩子深刻感觉在父母这儿是避风港,是可以放松的,什么事情都是可以被接纳的。
第三等命运:父母不管,孩子自己容纳自己的焦虑。就是父母不给孩子的成长添堵,这在现实家庭中已经非常非常难得了。
第四等命运:父母给孩子制造焦虑,诸如“你看别人谁家孩子怎么怎么样?你看看你?”
第五等命运:父母用肉体上的暴力击垮孩子,把孩子的容器撕得粉碎,孩子的容器根本没法维持,陷入彻底无助和绝望。
《有生之年》中的男主,借着酒劲儿才敢回家面对家人,知道自己这死样子家人肯定不能接纳,第二等命运肯定是不存在的。在中国,能有第三等命运,已经要烧高香;有第二等命运的,绝对算顶配;第一等绝大部分人就别想了,节省时间,人生苦短。
中国人的命运,大部分应该在第四等。
我有一个小来访,母亲焦虑地要死,一有情绪往来访身上发泄,发生什么都是数落来访不对不应该,来访在学校被严重霸凌也只说自己女儿肯定也有不对。
来访活脱脱现实版的松子,过着跟《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女主类似的生活,不论是什么事情,明明是别人犯错但她要自己认错,跟对方说“对不起”,哪怕她一开始会反抗但只要对方稍微pua一下,她立马陷落,结果事情最后真的就黑白颠倒。
还有另一个典型的第四等命运是,父母对孩子无端的高期待,把对自己人生的无望寄托到下一代身上,“既然我这辈子就这样了,那就指望孩子吧!”这对孩子的成长几乎是一种诅咒。
所谓言传不如身教,父母如果从来不学习不成长,孩子能学习成长到多好呢?成年人要有一个自觉是,要激,激自己,不要激娃,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我曾和2位流浪汉男生聊过,都是和父母关系非常糟糕,父亲缺失,母亲对孩子各种控制“你要好好学习考大学,不能跟小伙伴出去玩”“你这么大了赶紧跟我结婚,女朋友都没有像什么话”……最终受不了离家出走。
他们完全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接纳,只有无穷无尽地给孩子制造各种焦虑。面对这样的来访,我都是泪目,我猜测他们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疯或者自杀,但我知道我能力有限帮不了。
不是简单粗暴地说父母有错,罪该万死,而是我们要去看到这些原委,真的跟原生家庭好好去分离——所有的爱都指向亲密,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指向分离,背叛(养育者,通常是父母)才是成为自己的开始。
具体方法:做自己的父母,自己无条件地爱自己、接纳自己、难过气馁受挫等负面情绪时鼓励自己、支持自己、陪伴自己。
人到中年,往往是问题逐渐凸显的时期。就好像一座大坝,这儿有点问题,那儿有点缺失,短时间遇到一些什么事儿,还能扛,但时间累积长了,再遇到点什么重大挫折,一下就决堤,绷不住。所谓中年危机,便是早些年的诸多缺失导致的地基不稳或有脆弱点,外在压力一来最终就垮了。
人生的路也许对大部分人来说是越走越窄的。中年没有了年轻时候的热血、折腾、对未来的向往,但也远没有进入“不惑”的通透,真正“三十而立”人格立起来,而是上有老、下有小压力最大的时候,可能随时面临着被裁员、前途未卜、生病、婚姻关系、亲子关系、老人去世等各种各样人人都逃不过的难题境遇。
冯唐对中年的总结是:知道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也没有期待,没有梦了,没有远方,只有眼前的苟且。
李宗盛在他的歌《如风往事》中写:往事像一场梦,将我的心轻轻触动,从前的我没法懂,人生路怎么会困难重重。
在《爱的代价》中写: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在《给自己的歌》中写: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该舍的舍不得,只顾着跟往事瞎扯。等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
在《山丘》中写:也许我们从未成熟,还没能晓得,就快要老了,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唱尽人生的不如意,真实的生活就是很累人的,有时全靠熬。
若失意时还能在父母跟前哭一哭,有一个好的回应,说明父母是一个好的容器,能够很好地接纳你,成为你的避风港和安全基地。
一个人能在父母跟前哭,便一定也能安心放心地在伴侣、朋友等人际关系面前哭一哭,这种安全的体验会帮助Ta不断向外扩容。
对大部分没有这等好命的人来说,自己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去向外培养一些正向可以滋养自己的关系,便是出路。或者,寻找心理咨询也是一个方式。
人生会有很多事情,有的把你打哭,有的把你打跪下,最猛的可能就直接把你打趴下。打跪下还能拾掇拾掇站起来,打趴了可能起都起不来,怎么办呢?我的方法是那就干脆先在地上躺会儿,当条咸鱼,先活着保命要紧。
有闲心的话,多读一读苏东坡,听一听蒋勋说红楼梦、说庄子、谈中国文学唐诗宋词诗经这些的。命续上之后,再去有积累、有建造,有亏欠就去补,人生拼的是韧性!
没有好命,好运自己创造!
责任编辑:微青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