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Z时代的网络社交,会让我们加深抑郁?

发布时间:2024-01-21 0评论 194阅读
沉浸Z时代的网络社交,会让我们加深抑郁?-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又是一天周末,百无聊赖的躺在床上刷了一天的小红书、微博、抖音,想偷得半日闲,结果发现越刷越空虚,天色越晚,情绪越低落。


一项发表于《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Reports》的研究中,阿肯色大学公共政策项目的Renae Merrill发现:不管是哪种人格特质的人,使用社交媒体都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01

沉迷的代价


在知乎、豆瓣上,你会发现这届网友人均985、211,在小红书上,貌美如花身材一流的女孩子比比皆是,在短视频平台上,恋爱生活都是那么和谐有趣,另一半能给自己带来极高的情绪价值,且不必为柴米油盐担忧。


这种网络社交的气氛,很容易让人认为自己低于平均水平,谁都比自己强,从而带来心理上的抑郁焦虑。尤其是青少年。


一个是远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青少年不堪重负;

二来则是社交媒体上的扭曲形象造成的形象焦虑;

第三,则是语言能力和注意力被破坏造成的学业下滑。


正如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所说:社交媒体对 Z 世代造成的损害远远超过了新冠疫情造成的损害。 


  图|Pexel


网络社交为什么会对青少年有这么大影响呢?


瑞典首席心理健康学家安德斯·汉森在他的《手机大脑》中写道:


手机对我们来说都是稀松平常的事物,仿佛人类世界从一开始就拥有这些东西。但事实上,狩猎采集的生活占据了人类历史99.9%的时间,我们的大脑也是随着这一生活方式不断进化而来的。近1万年以来,人类的大脑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这就是说,尽管身处现代社会,但我们的大脑却认为我们仍然‘生活’在非洲的热带草原时期。


所以,这就意味着假如我们要保持心理健康,还是需要充足的睡眠、身体活动以及与他人的紧密联结。如果忽视这些,人类自然会不可避免地抑郁起来。


青少年与成人相比,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远比成年人脆弱,对未来美好生活也更渴求,因此往往遭受“破坏性”的心理冲击。


美国CDC在2021 年秋季对全美高中的 17,000 名青少年进行的青少年风险行为调查,发现女孩的“悲伤情绪”达到创纪录水平,将近3/5的女孩感到“持续的悲伤”,是男孩的两倍,1/3的女孩认真考虑过自杀。



大多数女孩会被视觉平台所吸引,如抖音/小红书/微博之类。在这种平台里,女孩们主要是观察别人的“完美生活”,然后想办法把自己的生活也展示得同样完美,而这带来的心理压力,对于她们的心理健康极其不利。


为什么男孩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好一些呢?答案可能会让你觉得有些讽刺:


因为男孩主要用手机玩电子游戏,和同伴竞争,这样的环境相对更‘正常’,男孩的心理健康受到的影响就没那么大。



02

走向抑郁


抑郁症是一种临床诊断,指的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价值观念降低、精力不足、睡眠和食欲改变等持续两周以上的症状。


并且这些症状影响到个人的日常生活、社交和职业能力的障碍性心境障碍。通常,抑郁症的高发期是在成年早期,即20岁至30岁。


然而近些年,抑郁症在青少年阶段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社交媒体使用过度”就是随着社会演变出现的新生因素,主要分为消极比较社交孤立信息过载负面反馈。我们举两个例子:


  • 消极比较


社交媒体上的消极比较,是指人们通过与他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成就来比较自己,并感到焦虑和不安。


心泉心理曾指导过一个案例,这位刚上初二的女生,沉浸在社交网络,逐渐对自己的容貌和身材产生焦虑,在两次因节食减肥在学校晕倒后,老师让她把家长叫到学校谈话,这让她感到背叛和崩溃,经过几次与学校和家长的对抗后,她陷入深度抑郁,甚至患上厌食症。


  • 负面反馈


社交媒体上的负面反馈,指的是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所表达的不满或批评。


曾在初中蝉联三年“三好学生”的小木(化名),到了高中终于拥有自己的手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发布了自己和奖状的合照,却被很多人评论为“远古时代的遗民”“给老师送了多少礼?”“最烦这种狗腿子!”等等恶意讽刺、阴阳怪气和人身侮辱。


小木气愤之下一一回击,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网络上的“骂战”,沉迷于自我否定和消极情绪之中,注意力涣散,心不在焉,成绩一落千丈。


奇怪的是,小木在难受之余竟然有一丝欣慰,有一点享受这份“成就”。他很恐慌,直觉告诉他是一种病态,不敢跟任何人说实话,每天带着这种拧巴的心态去上学,非常难过,最终高二的时候确诊轻度抑郁。



03

怎样共存


Z时代,以往单纯做内容做中介的平台都开始推出社交功能,有社交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变现的机会,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青少年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社交媒体共同成长。


好在,只要不去过度使用,社交媒体还是会为我们带来一定积极影响的。


你可以尝试:


轻度社交,从阅读电子书和交换书评开始,逐渐摆脱对电子设备的依赖;


培养面对面交流的习惯,你会逐渐迷上人与人之间深度交流的大脑愉悦;


又或是,把社交媒体当做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方法和心得的工具,如果需要发泄和纾解,不妨尝试写写日记,从送自己一个漂亮的日记本开始,回归到现实中来。


责任编辑:日月银


0

回复

沉浸Z时代的网络社交,会让我们加深抑郁?-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闫琳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闫琳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