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不小心做错事时,我的内心都会上演一出精彩的大戏

发布时间:2023-07-13 16评论 1951阅读
每当不小心做错事时,我的内心都会上演一出精彩的大戏-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作者:草芽君CY
来源:微信公众号:草芽家的心理树林(ID:Psy_Caoya213)


今天,我在推特上刷到了心理学家Adam Grant分享的一张插画,仔细一看发现:


哇,这画得可不就是曾经的我吗?


01


每当有一些事情做得不符合自己的理想预期时,很多人会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批评声:


“别人能做好,为什么就我做不好。”

“如果我能更努力一些,事情就会不一样。”

“我怎么也达不到ta的期望。”

......


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被一些有敌意的内部对话所困扰,严苛的自我批评(self-criticism)就像是一种「自我PUA」,会使人陷入持续的自我挫败中。


「自我PUA」会引发 “低人一等”的羞耻感和“感觉自己错了”的内疚感,这些消极情绪会使人在持续的自我质疑中丧失行动的动力,陷入一边拖延、逃避和摆烂,一边又自我谴责的痛苦状态(Thompson et al., 2004)。


可是,为什么明明知道内心的批评声有害,还是会经常控制不住这些想法?如何才能停止自我苛责、远离内耗呢?


我想到了之前在knowYourself写的这篇文章:《很多人不知不觉中,都在对自己PUA》,分享给有这些困惑的小伙伴

02


在自我批评之外,如果你发现自己也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思维的脱缰野马,陷入各种各样的忧虑中,不如就「允许」自己胡思乱想吧!


这并不是一个玩笑。很多人可能听说过白熊效应,它来自于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设计的一个实验:在接下来的10秒钟里,不断告诉自己不要去想象一头白熊,想什么都可以,就是别去想象白熊的样子。


你会发现,你压根就做不到在这10秒钟停止去想白熊。


同样的道理,当你忍不住又开始胡思乱想的时候,如果强行想要让你停止胡思乱想,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只会让它们更加强烈而鲜活。


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脑子胡思乱想的状态,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反刍(rumination)”。


如何才能停止反刍呢?

一个能够尝试的tips是:给自己设置一个“胡思乱想”的专属时间,每天有仪式感地选择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不干别的事,专门用来胡思乱想。这个时间段过去之后,就去做别的事。

这背后的原理就是停止压抑和充分「允许」。


03


然而,胡思乱想真的能够在不压抑后,想停就能停的吗?


恐怕还是不太行


在允许之后,更为重要的一步是:开启行动。行动使人能够接触真实的世界,而不是困在头脑中想象的、抽象的世界反刍。


很多时候我们“胡思乱想”,去思考一些抽象的问题,可能是对更具体、实际的问题的逃避。专注于悟出某个高级的人生哲学解决不了任何实际的问题。我们需要过“具体的生活”,解决具体的问题,而不是困在头脑中假设的、抽象的问题里。


李松蔚老师在《5%的改变》中写道:

所有的答案都藏在新的行动里。行动即使不能直接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偶尔会有这种情况——让问题变得更糟,它仍然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新的行动启动了探索新经验的过程。


行动的意义在于能够开启一个“向上的螺旋”,这是一种能够让你获得正向反馈的循环过程——只需要一点点行动,就会引发状态的改变,从而带来更多的行动。


所以,下次当你的内心又开始上演一出大戏时,不妨允许自己先看会儿戏?,然后开始做点不一样的事吧!


比如,如果长时间在室内的话,不妨出门跑个步,欣赏一下平时忽略的风景。


《上海晾衣文化风景线》拍摄于上海长宁娄山关路 by 草芽儿


如果感觉没有动力的话,关键是要降低预期,迈出小小的第一步,告诉自己——


“我只做这一次就不干了。“我只做5分钟就不干了”。


Make a baby step. Magic things will happen to you.


此外,你也可以尝试采取一种“做实验”的态度来生活,不强求必须要实现什么,不预设结果,而是保持好奇,关注探索的过程,无论结果是什么,都能获得对自我的新认识、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实现自我的成长。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当我们识别到自己存在两种彼此冲突的需求时,不必压抑委屈哪一方,不如选择在不同的时间里分别照顾到自己的不同需求,比如采取单双日实验的方法,轮流满足不同的需求,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行动之后,往往就会有新的体验,人也更能认清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内心的冲突和drama自然就会减少。


cr: Instagram @iuliastration

Reference: Thompson, R., & Zuroff, D. C. (2004). The Levels of Self-Criticism Scale: comparative self-criticism and internalized self-criticism.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6(2), 419-430.

作者简介:草芽君CY,一颗想变成树的小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草芽家的心理树林(ID:Psy_Caoya213),一名BNU心理学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日常,陪你从科学心理学的视角探索自我、理解世界。

原作者名: 草芽君CY

转载来源: 微信公众号:草芽家的心理树林(ID:Psy_Caoya213)

转载原标题: 每当不小心做错事时,我的内心都会上演一出精彩的大戏 ——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

0

回复

每当不小心做错事时,我的内心都会上演一出精彩的大戏-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健康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健康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