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走进房间,我的心都会被点亮”|《生命的礼物》

发布时间:2023-07-10 3评论 2265阅读
“她一走进房间,我的心都会被点亮”|《生命的礼物》-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作者:MR.
编辑:草芽君
美编:N
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原文标题:“她一走进房间,我的心都会被点亮”|欧文·亚隆《生命的礼物》


如果你与伴侣成为在生命终章共舞的两个耄耋老人,你更愿意自己先走,还是对方先?


对于当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而言,他一定会希望自己是留下来的那个。作为帮助过无数丧亲来访者的心理咨询师,欧文清楚地知道,留下来的人会面临更深的孤独和痛苦,一年、三年、或更久。


当欧文15岁相识、相伴60几年的妻子玛丽莲(法国文学教授、女性主义先驱)罹患绝症时,她提议一起写一本书——《生命的礼物》,来记录这段最后日子里的故事。


这本书前大半由欧文和玛丽莲接力每人一章轮流写作,后半部分则是由欧文独自完成,在玛丽莲过世以后。我无法准确的描述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只知道在阅读过程中我的心颤抖了数次。


《生命的礼物》是一本阐述爱、死亡、生命以及存在的意义的书,但这其中的内容却远远超过于此。玛丽莲面对死亡的无奈和坦然、欧文从拒绝接受、感受难以抑制的悲伤到随后的麻木、再到逐步恢复活力、独自生活。每一处都是真实的、生动的、每个人都将经历一次或是几次的人生图景。


玛丽莲·亚隆:生亦有时,死亦有时


玛丽莲是一位幸福的妻子,欧文从始至终地爱她,始终仰慕着她身上的光芒;她是温柔的母亲,抚育了几个孩子并始终被孩子们尊敬和喜爱:她尤其是一位优秀的女性,她热爱法国文学、为女性主义而坚定的发声。


同时,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她安排时间见了许多的朋友,其中许多人对她表示了真诚的感谢,感谢她的女性互助小组帮助这些人改写了人生。她的一生,光辉绚烂。


不仅别人这样评价她,玛丽莲自己也是认同的——她已然完成了自我实现。尽管她也有许多未达成的事,比如还想多写几本书或者多去旅行,有许多后悔的事,比如说错了哪句话伤害了哪些人,但这些都不代表她的整段生命。


或许有人相信死后有另一层世界、另一段探险、另一种存在形式,但玛丽莲知道死后就是彻底的消失:意识的消散、生物意义上的归于沉寂。


玛丽莲承受着痛苦,她甚至都没法从门口走到院子里的信箱。但她无比认可尼采的“死得其时”,她了无遗憾,活得越充实,死得就越坦然。


玛丽莲·亚隆 Marilyn | 图源维基百科,侵删


死亡是必然到来的,内心的丰盈和满足、意义和价值感才是支持玛丽莲坦然走向生命终端的力量。玛丽莲不追求生命的长度,而是更在乎生命的厚度和质量,一生都活的有意义有价值,现在她只求最后一步也要走得坦然和体面。


最终,玛丽莲选择了安乐死。我能感受到她克制的笔触,那种恐惧、迫切,那种平静、淡然,都是这位勇敢的女士关于生命最后的表达。真正是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图源网络,侵删)


欧文·亚隆:想象没有她的未来都是一种背叛


欧文·亚隆与玛丽莲共同度过了她生前的最后一段时光。


握着玛丽莲的手,是欧文此生最大的快乐,他对她始终“爱不释手”,永无满足。初中时是如此,70年过去了,仍然如此。


只不过在那时,他眼里是难忍的泪水,翻腾着巨大的哀伤和焦虑。对欧文来说,想象没有玛丽莲的未来就像是一种背叛,心思偏离她一刻都令他愧疚。


在玛丽莲去世后,欧文·亚隆继续独自完成了《生命的礼物》。他在书中写下了在玛丽莲的最后时分:


我的头靠着玛丽莲的头,注意力全部放在她的呼吸上,我感受着她每个细微的动作,默默数着她微弱的呼吸,数到第十四次时,呼吸停止。我俯下身亲吻她的额头。她的身体已冷,死亡降临。我的玛丽莲,我最爱的玛丽莲,永别了。


我要求再看她一眼,他们拉开袋子上的拉链,露出她的脸,我俯身把嘴唇贴在她的脸颊上。肌肤冰冷而僵硬。冰凉一吻,伴我余生。


玛丽莲·亚隆与欧文·亚隆


读到这里,我早已热泪盈眶。无论是多大年纪的人,有过多少人生阅历,在面临永远的离别时都是这般无助和绝望。


从拒绝接受玛丽莲的死亡到尊重玛丽莲安乐死的决定,欧文·亚隆实在太令人敬佩。先不提本土对安乐死这一“断崖式分离”的态度,只是缓和照顾就已经使大多数亲友难以接受,似乎认为那是被病魔打败的屈服,是对生命的不负责。


然而,一味延长受苦的时间,是否真的能带来对生活更丰富美好的体验呢?尊重每个人的意愿,选择最满意的死亡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图源网络,侵删)


走出哀伤: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生活


玛丽莲去世后,欧文·亚隆经历了对爱人的深切哀悼和漫长的哀伤历程——


心理防御——否认事实


欧文从未有过独居的生活,年少时有学校舍友抑或军队伙伴的陪伴,那之后就一直和玛丽莲在一起。独自住在和她一起生活的房子里,处处都是回忆。客厅角落里玛丽莲的画像被他翻到背面,因为见到那双眼睛就难忍悲痛;但偶尔也被他翻回来,因为她是如此美丽,他不敢忘、也不能忘。


自从失去他的爱人玛丽莲,欧文遇到有趣的事时仍是反射性地想和玛丽莲分享,在他心中,似乎只有玛丽莲获知某桩事,才能使它成为事实。欧文总是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自己的不理性行为,他此时的大脑的防御机制似乎强到难以抵抗,它始终坚持认为玛丽莲仍然活着。


(图源网络,侵删)


抑郁麻木——逐步接受事实


玛丽莲去世九个星期后,他诊断自己为“明显抑郁、行动迟缓,麻木恍惚,常伴有绝望感,体重减轻,生活无趣,难享独处,总的来说,在接受他妻子的死亡方面,没有什么进展。”


欧文每隔几天都会写这本书,最开始他感受到性欲增强,十分羞愧不解,在查找许多资料后发现一个结论:“当人们因为悲伤而麻木时,他们发现,性帮助他们去感受到一些东西,当应对死亡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性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一种肯定。


构建价值——应对死亡焦虑


他开始重温自己的作品,回顾自己写下的来访者的故事,回顾自己曾经处理的丧亲和哀伤相关的问题,回顾自己的字句中对妻子的爱,那正如叔本华的观点“爱的激情是炫目的太阳,当它在日后的时光中暗淡下来时,我们才会看到那曾经被阳光遮蔽的美妙星空。”


更多的,是处于晚年的欧文随着玛丽莲的逝去,失去了许多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他在麻木痛苦中辗转,在死亡面前不止地焦虑不安,在子女的陪伴、不停歇的写作和阅读、流淌的时间中慢慢地好转,在不断帮助来访者的过程中获得价值,在思考和体会中认识生命本身。


(图源网络,侵删)


自我实现——拥抱生命


萨特的自传中写道“我正悄悄地走向尽头...可以肯定的是,我的最后一次心跳将铭刻在我作品的最后一页,死亡将只能带走一个死人而已。”


走过一生,短短几十年,萨特在自己的作品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后人会因为他的作品而铭记他几百年,因而无憾。玛丽莲、欧文·亚隆乃至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如此,活过一生,灿烂热烈地活过,留下点什么,就足够。


欧文·亚隆在书中写道,“即便我不能再与玛丽莲分享我的生活,即便独剩我一个人,生活仍然是有意义的,有吸引力的,生活是重要的。”


无论失去谁、失去什么、怎样失去、情绪如何...都要明白,我们自己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好好生活、享受生活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或许重大的丧失会让你像欧文一样难以承受,但这也是你生命中的体验。



寻求帮助和支持,艰难但坚定的借助时间度过最困难的时期,接纳生活中总要有分离这一部分,“生活是重要的。”


最后,以本书的结语,也是纳博科夫自传《说吧,记忆》的卷首语作为结束:“摇篮在深渊之上轻摇,常识告诉我们,我们的存在只是两团永恒黑暗之间,一道短暂的光隙。”


-专栏君-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生命的礼物》主要讲述欧文亚隆和玛丽莲在面对玛丽莲的死亡时真实的心路历程,前半部分由两人共同书写,后半部分发生在玛丽莲过世之后,主要描写欧文应对丧亲后哀伤的过程和体会。


本书语言平实动人,翻译该平易处亲和舒适,该深刻处却也可典雅的恰如其分。期待本书可以为你对生命、死亡的思考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简介:MR.,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0

回复

“她一走进房间,我的心都会被点亮”|《生命的礼物》-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京师心理大学堂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京师心理大学堂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