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含芳
责编:高文洁
编辑:高文洁
美编:郭雨馨
来源:微信公众号:家姻心理(ID:gh_b23d067f4e3c)
2023年4月8日,在四川绵阳一健身房内,一名女子正在女更衣室洗澡,听到一个男孩和母亲说话的声音,当事人出来质疑男孩母亲,认为孩子这么大了,不可以在女更衣室里跑,男孩母亲认为不是自己主动把孩子带进来的,而是孩子主动跑进来寻找妈妈,同时表示“我儿子才上小学,懂什么?”双方当场发生争执,并且发生掌掴拽头发等肢体冲突。
这样的新闻不是第一次出现。2023年1月30日,在黑龙江哈尔滨一地铁站,一女子发现一名6岁男童在女卫生间里面,当场表示这里是女厕所,男孩子不能进来。随后,男童的家长认为该女子此举对孩子造成伤害,将其堵住要求道歉,双方因此在卫生间内发生激烈争执。
2022年10月,山东烟台,一位母亲将上幼儿园的儿子带入公共女浴室,遭到其他顾客投诉。
在以上案例中,有的是男孩自己主动跑到女更衣室找母亲,而有的孩子是在母亲的带领下被动进入异性卫生间或更衣室。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孩子进入异性私密场所的话题总会引发互联网的一番唾沫飞舞。
有人认为小孩进入异性的私密场所是在侵犯异性的隐私,是监护人和孩子都缺乏边界感的表现;也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并没有性别意识,因此不必忌讳;同时,还有人提出,如果孩子太小无法独立去卫生间、而同性监护人又不在场的情况下,如何让孩子在公共场所使用卫生间或者浴室?这似乎也涉及到孩子的权利问题。
关于“异性卫生间孩子能不能进、几岁能进”的问题争论不断,这些争议点本质上涉及到性别教育的问题,包括孩子的性发展特点、什么时候进行性别教育、性别教育的内容等,本文将对国内外性别教育的研究进行梳理,供各位家长、老师和其他教育者参考。
01
被忽视的「社会性别」与「性别教育」
我们平时所提的“性教育”多侧重生理层面对男女生物特点的教育,而事实上,性别除了生理性别(sex),还包括社会性别(gender)。
一出生,我们会根据生理特征分为男女,这是我们的生理性别 (刘秀丽, 2013);而社会性别是指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吴维屏,2013)。
简单来说,社会性别强调性别的区分是由社会文化造成的,与此相应的,“性别教育”也更多地侧重于社会层面,更多地探讨社会文化下的性别观念 (刘秀丽, 2013)。随着“全面性教育”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性教育和性别教育涵盖了对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意义 (郭凌风,肖瑶,芦鸣祺,刘文利, 2020)。
02
父母最关心的:该什么时候开始?
世界性教育专业领域的学者形成了一些共识: 性教育必须从学前就开始 (刘文利, 2013)。
3-6 岁是儿童性发展的重要阶段。研究发现,这一时期的儿童可能会询问关于性的问题、触摸自己的生殖器官、向同伴展示生殖器官、参与性别类型相关的游戏、扮演爸爸妈妈拥抱或亲吻 (陈佳悦, 郭凌风, 刘文利, 2022)。
该时期接受性教育会促进儿童对性、对性别角色行为的认知、了解动情反应以及了解今后性目标选择,有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成长,能够保障个体未来性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的需要 (李铭,李沛轩,郭凌风,刘文利, 2022)。
03
如何对儿童进行「性别教育」?
性别教育首先是让孩子认识到两性在生理层面上的不同,其次是认识和理解社会层面上两性在社会分工和角色扮演等方面的不同。《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阐述了5-8岁、9-12岁、12-15岁、15-18岁及以上四个年龄阶段对儿童青少年进行“人体与发育”“社会性别”进行教育的目标和要点。
01各年龄阶段“人体与发育”的教育要点
●性与生殖解剖及生理
儿童最早需要知道性与生殖器官的名称和功能,他们对此感到“好奇”和“有疑问”都是非常正常的。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需要理解区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不同含义,并且了解不同文化对性、以及合适开始性行为的年龄是不同的。
●生殖
儿童需要了解怀孕的过程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并着床,而非“石头里蹦出来的”“路边捡的”,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需要理解生殖功能和性感觉之间的差异,并且能理解和共情并非所有人都具备生育能力。
●青春发育期
孩子需要提前知道,青春发育期他们会经历什么样的变化,包括身体的变化和情感的变化。月经是女孩生理发育过程中自然的一部分,不应该被污名化。进入青春期之后,家长和孩子都需要认识到:针对青春发育期变化的玩笑、羞辱会对他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我们需要制止这些行为的发生,同时学习一些应对青春发育期变化的技能和方式。
●身体意象
身体意象是指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感觉、想法、行为和观念的总和,每个人都应该接纳和喜爱自己的身体。孩子需要了解:一个人的价值不由其外貌所决定,面对社会性别某些不切实际的“美”的标准,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挑战和质疑。
02各年龄阶段“社会性别”的教育要点
●社会性别及其规范的社会构建
儿童最早需要区分了解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差异,并逐渐认识到社会性别角色和社会性别规范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又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同时,敢于挑战自己和他人的社会性别偏见,对于孩子健全人格的成长也非常重要。
●社会性别平等、刻板印象与偏见
社会性别平等的观念教育,应该贯穿孩子的整个学龄阶段。孩子需要了解什么是与社会性别有关的刻板印象和偏见,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女孩子数学不行”、“男孩子怎么喜欢粉色”这一类的言论,都是会导致剥削和不平等的性别刻板印象。
●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
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在许多场所都可能发生,我们不能因为对暴力的恐惧而拒绝让孩子看见、并了解它们。孩子需要知道,任何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都是错误的,不论施暴者是同学、老师还是其他权威人士。另外,孩子需要掌握有效的求助方式和渠道,家长应当鼓励他们一旦遇到危险,可以寻求相应的帮助。
帮助孩子建立对性、对性别角色的科学认知的前提,是家长和老师们先了解性发展的特点,父母对性教育的科学态度和知识是性教育开展的重要保障。性别教育的实质不是消除两性的差异,而在于促进两性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重视性别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及健全人格,而且还能够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发展。
也许对于“小男孩能否进入异性隐秘空间”这一问题,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但相信,在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和性别教育后,孩子自身会做出更加尊重他人隐私的选择和判断。
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面对不再含糊其辞的「性教育」和「性别教育」,请记得,这是他们成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郭凌风,肖瑶,芦鸣祺,刘文利.基于全面性教育的初中生性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0):1455-1458.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20.10.004.
[2]李铭,李沛轩,郭凌风,刘文利.全面性教育视角下中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与教科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775-1778+1782.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22.12.004.
[3]刘文利.儿童性教育:必须全民高度关注的教育领域[J].人民教育,2013(22):21-23.
[4]吴维屏.性别角色教育相关概念及性别角色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12):28-32.
[5] 刘秀丽.论科学的性别教育[J].教育研究,2013,34(10):127-133.
[6]陈佳悦,郭凌风,刘文利.全面性教育视角下中国幼儿园性教育实践的困境与展望[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906-1910.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22.12.035.
[7] UNESCO,UNAIDS,UNFPA,et al.International technical guidance on sexuality education[M].Paris:UNESCO Press,2018:28-29.
[8] UNESCO.Out in the open:education sector responses to viloence based on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identity/expression[EB/OL]. (2016)[2022-03-20].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4/002447/244756e.pdf.
作者简介:周含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在读生,家庭治疗师、儿童游戏治疗师。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家姻心理(ID:gh_b23d067f4e3c),家姻心理是由北京师耘家和科技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品牌,致力于为婚姻家庭、婚姻家庭咨询师和相关机构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咨询电话】:010-62279199。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