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武志红:活不下去的咨询师,都有这两个特点

发布时间:2023-04-17 10评论 2202阅读
专访丨武志红:活不下去的咨询师,都有这两个特点-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文案:喜猫  & 武志红
来源: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


你好,我是心理界乖巧的喜猫。


本期心榜【创始人说】 ,我们邀请到了资深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


心理咨询市场爆发需要哪些条件?什么样的人适合从事心理行业?什么样的人又不适合?心理人创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如何打造一个成功的IP?时下大火的chatgpt对心理咨询师群体会产生哪些影响?......


今天我们就请武老师来聊聊他对于以上问题的思考。



喜猫:在您看来的话,如果心理咨询市场要爆发,需要具备什么样条件?


武志红:心理学,它是个主观性的行业,它和客观性的行业具有巨大的差别。


客观性的行业,比方说衣服,这是一个客观事物,一个物质产品。物质产品有几点,第一个可以标准化,第二个很容易量化。


当严重量化的时候,它的边际成本很低。


比方这个衣服,生产一件成本很高,你产10件成本也不低,但你产100件,成本也并没有明显上升,当你产1千件1万件,它的设计费、打模板费之类的各种东西,就会严重的被平摊。


所以,它可以迅速的实现标准化,再实现量化。


但是心理行业就不同。


比方说,假如我们想注册一个心理咨询机构,你发现工商局会说:我们不知道怎么批你们。是吧?即便到现在,仍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包括像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的考试,它好像一直都不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东西,这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就是: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产品本身,它不能够大规模地生产、成熟。


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除了这个问题之外,我觉得心理咨询,它作为一个主观性的行业,它不仅很难标准化,而且也很难量化。


我作为一个平台的管理者,会发现出现一些现象,复星(集团)的当事人也跟我讲过,他说他们投资了围绕着医疗的方方面面的行业,他就发现医疗器械药材、药品是可以挣大钱的,但是做这个医疗服务的,国内还好,国外基本上没有挣到钱的。


什么叫医疗服务平台呢?就是把一堆医生汇聚到一个平台之下,靠从医生的收入的分成,来取得收入的平台。


他说在国外基本上没有挣钱的,可能在国内因为还没发展起来,或者各种各样的原因,国内还有些平台能挣点钱。


而且还带了一个问题,就是既然标准化没法产生,平台下的咨询师,在出现几何级数增长的时候——比方说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你就发现你的管理难度严重地上升。


它不像是客观事件的产品,一般你本来就是有几十家分公司,你现在发展到几百家,并不会感觉到,管理难度明显的增加,甚至你都会觉得,作为总部的管理成本,好像差不了太多,这就是因为它可以靠一套标准化的东西去运作。


但是心理咨询作为这么一个主观性的行业,咨询师从几十个人发展到几百个人,你发现管理难度大了很多很多。


所有平台的管理者都会知道,每个老师都有个性化的需求,最终每个老师好像都想——一旦特别资深的话——做个人执业。这也是国外的情形。


这些原因加在一起,就让那个所谓的“(心理行业的)春天”,它一直也没到来。



喜猫:刚才咱们聊到这个行业,整个心理咨询的市场,其实还是蛮艰难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又看到有很多的新人,他想进入这个行业,或者说对心理咨询特别感兴趣。


所以我们这几年,会看到很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但是我们自己从业的话,可能更知道这个行业并不是那么容易走的,这个职业其实它的门槛还是蛮高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您觉得就是有哪些人他不太适合往这方面去走?


武志红:不是有这么个说法么?说:心理咨询行业,乱象丛生,比方说,有人拿着一个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借着国家的这个过去(的证),就来做心理咨询了,这是一个乱象。


其实关于这个说法,我一直不是那么地接受。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仅仅拿着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你就想来做咨询,你根本活不下去。


比方说,在做咨询的时候,有一个简单的指标,叫二次回访率:来访来了一次,会不会来第二次?


如果你只拿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你没有提升你的能力,没有去提升作为咨询师的核心能力,提升自己和来访者建立关系的能力,那基本上就是来访来了一次,就不来第二次了。所以你根本活不下去。


我们都知道,现在获取流量非常困难,咨询的流量就更加困难。


流量是很贵的,你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获得了初步的流量,但来访来了一次再也不来了,你怎么活呢?你根本活不下去。


我们可以把刚才那个问题变成:什么样的咨询师,能够在这个行业活下去呢?


他要能够发展自己的这些专业能力,要让这个来访来了,至少不会第二次就走。


当然,这个基础就建立在来访是感觉自己被理解了的。


有了一个初步的建立,当然还要有专业能力能够让来访感觉到在你这得到了一些帮助,但这些能力发展起来并不容易。


所以,假设你的人际关系能力很差,你发现自己理解别人、共情别人的能力很差,就不要进入这个行业。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其实很多人是想要找心理咨询师,但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人的不信任,所以就——特别是在早期,现在我觉得已经好了很多——自己变成了咨询师。


但实际上,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人一直缺乏构建关系的能力,缺乏对别人共情的能力,甚至严重的,都缺乏对其他人的关注、对他人的好奇。


像这样的朋友,他们就真的很不适合进入这个行业。


再一个,其实前面我们讲到过,就是说,心理咨询(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文化、经济有了比较大的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你看在大城市、超大城市,心理咨询的市场就会更大。


心理咨询行业也出现了这么一个特质,你得自己活得好一点,你才能够去做咨询师。


但这里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悖论,过去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广告说,你做不了这件事、做不了那件事,那你过来学心理咨询吧,心理咨询很能挣钱的。


我觉得这种宣传是真的是很危险的,实际上是:当你的个人的基本生活都活得很糟糕,你的经济很差,你的社会支持系统很差,你来学心理咨询,就会发现,你可能很难成为一个成熟的、资深的咨询师。


我想,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


所以有这样的现象,欧美外企的,本来收入都已经过百万了的员工,突然有一天就觉得:哎呀,这不是我喜欢的。然后他们就想,心理咨询是我喜欢的,结果他们就辞掉自己收入很高的工作,转去做心理咨询,终于学了七八年之后,能够收入二三十万了。


你看,和之前的年入百万相比,现在这个年赚30万差了多少?但是他们很满足。


这种现象,就是一个挺有代表性的画面。


我会这么觉得:心理咨询师,得建立在你自己的人格状态比较稳定,你自己的人格结构得还比较OK的基础上。



喜猫:【武志红】这个IP,其实是蛮成功的,特别在整个心理领域,真正的心理IP,能够出圈,被大众所认知的,其实不多。


现在有很多咨询师也在想,我能不能像武老师这样,成为一个IP。


在您看来,如果要做一个IP,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呢?


武志红:关于这个,我首先要回应网络上一个对我的理解,那个理解出来之后,我看了也啼笑皆非。


这个理解是这样的:首先找好自己的定位,在一入行开始就要做好设计,你预见未来什么会火、什么会成功,你要走这个。


在知乎上有一个帖子说,武志红一开始就选好了两个方向:原生家庭和成为你自己。这是因为,这两个未来必然会在中国大火特火,所以武志红选择了这两个定位,最后他就获得了成功。


我看之后就啼笑皆非。


的的确确,我现在是在倡导这两个,第一个探讨中国的原生家庭的问题,第二个讲成为你自己。


但是假如我一开始能有这个能力,能有这样的眼光,能有这样的预见,那我也太厉害了。


我特别想说,成功不是谋划出来的。


人们经常以为成功是这(指大脑,思考)的结果,但实际上成功靠的是这(指心灵,感觉)。


乔布斯、马斯克、巴菲特、贝索斯,包括其他各行各业的超一流的或者一流的人物,都讲过同样的道理,他们都讲过:尊重你的感觉。


比较有名的,就是乔布斯。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讲的就是follow your heart,追随你的心,相信你的感觉,而不是相信你的头脑。你以为头脑是你的,但是其实大脑里塞满了别人塞给你的东西,而且头脑很容易和教条联系在一起。

乔布斯讲过一个特别经典的故事,也是在斯坦福大学讲的:


很多时候,你的感觉推动着你,你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感觉经常是模模糊糊的,感觉不会形成像头脑这么清晰的判断、谋划。比方说他在大学的时候,就对那美工字体特别地感兴趣,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他就学了,包括突然之间想去徒步,他就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徒步了整整半年。


他(一开始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做所有的这些尝试。当最终要新生成苹果操作系统的时候,他才突然之间明白: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最终这个苹果操作系统而产生的。


但是之前他根本都不明白为什么要做这种选择。所以他说:每当你尊重自己的感觉,去做的一个选择,就像一粒珍珠,然后又一粒珍珠又一粒珍珠,其实它中间一直都有一条暗线。那个暗线我们捕捉不到,直到突然有一天,当你那个最终那个产品出来了,你才发现原来有一条线可以把这些珍珠都串起来,最终你发现:一个项链产生了。


我想,关于所谓的IP也好,成功也好,一个非常根本性的答案,就是:尊重你的感觉,追随你的心,而不是相信你的大脑。成功不是谋划出来的。


后来我做了一个理论上的拆解,就最终形成一个理论,就是:感觉和体验是真实的,而头脑里的思维,它是感觉体验的一个镜像系统,是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


思维和头脑,它必须和体验感觉相结合,才具备了真实的特质。


如果它完全脱离了感觉的体验,就是一种纯粹头脑的谋划,它就缺少了真实。


比方说,你自己根本就不喜欢医学,但是大家都说,医学未来会很成功,作为医生会收入很有保障,所以去学医吧,这是大家通常都会做的选择。


但是你并不喜欢学医,如果你按照头脑的谋划去学呢?虽然你的智商什么的好像也都够也都可以,但是你看见这个医生的各种各样的事物,你心里有抵触,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么这样的你,就算经过巨大的努力,最终也只能成为普通人,你不会成为高手,也不会成为天才。


所以说,只有尊重自己感觉的人,他才能追随着自己的感觉,和事物建立真实的关系。


尊重自己的感觉构建的是真实关系,用头脑的谋划构建的是虚假关系。虚假的关系成长不了,真实关系才能成长。这是根本性的区别。



喜猫:今年的话,我相信武老师也有听到ChatGPT这个话题,非常的火。


在您看来的话,这样强大的这样一个工具,对于整个心理咨询师群体来说,会带来什么影响?


武志红:有一个功能,AI会严重地取代(咨询师),就是陪护。


我曾经看一个ChatGPT和人的对话过程,看了之后我很感动。这个AI怎么具有这么强的共情能力?这个谈话我觉得要比初级的咨询师要强太多了,它很贴着这个人的问题去走。


我们看整个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和AI的对话,ChatGPT基本上没有冒犯过这个询问者,大家很希望有个东西,能够和自己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互动,我觉得这点上ChatGPT已经这么的厉害了,未来它这部分能力会越来越强,会让用户有一种称心如意的感觉。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ChatGPT变成个机器人,你会发现它真的是极大地满足了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事物的控制,让另外一个事物为自己服务的感觉。


如果咨询就是一个聊天,那抱歉,这个看来是要被AI给严重地取代了,你再怎么样也比不上。


但是,我觉得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它永不落伍。因为真正的咨询是灵魂和灵魂的一种碰撞,我个人会认为它永远不能够取代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我对这点还挺笃定的


就在这点上,我觉得咨询师不用太沮丧,就好好的去发展自己对人的理解、沟通、互动这些能力就好了。我觉得不用太担心。


当你对人性达成一种非常完整、非常深的理解的时候,也许你可以借助OpenAI的这个产品,生产出一些新的东西呢。



喜猫:可能OpenAI,它是一个新的一种工具。像我们十几二十年前那个时候,咨询师如果想成长其实挺难的,可能只能到线下去上课,但是现在不太一样,现在有了线上、互联网,我觉得ChatGPT的话对于整个咨询师来说,可能是一个更好的一个工具。


它取代不了咨询师,但是它可能会取代那些不会用ChatGPT的咨询师。


武志红:这倒也未必,就比方说极其资深的精神分析师,他们对人性的理解,和来访的互动,ChatGPT永远做不到。我的确会觉得,永远做不到。


当然如果有一天这个ChatGPT做到,人类就可以灭亡(笑)。


从这个意义来讲,一个极其资深的咨询师,他甚至不必去用这些东西,他就靠他的沟通能力就可以了,甚至有些资深的精神分析师,可能就顽固地坚持你就得到我这来,连线上的这个远程的我都不接受,就要接受面对面的。他们也都活得还相当不错。


深度的沟通,是ChatGPT没法取代的。


我有这么一句话:一切美好事物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一切的根本,都是我们能否构建深度关系。


这一点上,我觉得ChatGPT它永远没办法比得上两个灵魂的碰触——当然,这两个灵魂得能碰触。


这点上,我觉得,就我个人还是有挺笃定的这么一个判断。


喜猫:对,所以还是回归到咨询师本人内在的成长,以及跟人建立关系的能力,比方说能否和自己、能否和来访、能否和自己的家人,以及和这个世界构建深度关系。


我想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答案,无论这个时代怎么变化,这个答案应该永远不会改变。


作者简介:喜猫 & 武志红,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心榜(ID:psytop),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0

回复

专访丨武志红:活不下去的咨询师,都有这两个特点-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心榜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心榜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