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抗抑郁药是最广泛使用的处方药之一,但人们通常对它们如何起作用的了解有限。
抗抑郁药需要时间才能生效,不应在症状消退后立即停用。
研究表明,抗抑郁药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可以带来最佳治疗效果。
“我整天精神不集中。老是觉得好累,这是怎么回事?”
“晚上老是失眠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半夜一点动静就醒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在科普栏目《院士开讲》中提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数亿人出现失眠问题,新增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5亿人正在遭受抑郁症的折磨,占全部疾病负担的6.2%,且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全球第2位疾患。
很多人对“抑郁症”是既熟悉又陌生,通常都是等到躯体症状严重或是影响到日常生活时,才会走进医院寻求帮助。到医院后,经过一系列检查与医生问诊后,会根据情况开相对应的精神类药物。这时候有些人可能会看着手中的药,心想:吃了这些药会变“蠢”吗?这些药真的可以帮到我吗?如果我吃了,是不是就成了神经病了?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一项调查,抗抑郁药是18至44岁人群最常用的药物,也是所有成年人中第三常见的药物。然而,患者往往不了解药物是如何起作用的。
帮助大家对抗抑郁药物有所了解。以下是人们在考虑药物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七个关键点:
1. 抗抑郁药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起作用。
虽然有些人在一两周内就开始感受到有作用,但精神科医生通常会需要观察4到6周才能确定该药物对病情是否有积极作用,而症状完全缓解则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一般要持续服药3个月。药物治疗并非快速解决方案,请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让药物起作用。
2. 副作用发生。
通常发生在开始用药的最初几周内,10% ~ 40% 的患者中会发生如胃肠道不适、头痛和镇静等多种副作用。对于许多人来说,副作用是轻微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但对于其他人来说,严重和持续的副作用可能需要尝试使用另一种抗抑郁药,或者使用其他药物对症治疗副作用。使用不同的药物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副作用体验。
3. 抗抑郁药并非一劳永逸。
所有抗抑郁药的有效率约为70%。这意味着有相当大比例的人对这些药物是无效的,所以这些人需要使用心理治疗的方式来应对抑郁症。
4. 这不是短期治疗。
如果一种抗抑郁药没有让情绪和功能有显着变化,您的医生可能会建议改用另一种抗抑郁药或增加另一种精神类药物。研究表明,大约 30% 的患者为抗药性抑郁症(对两种或多种抗抑郁药无效)。
5. 持续治疗至关重要。
人们往往想在感觉好转后停止服用抗抑郁药。一旦他们感觉良好,就觉得应该停止服药。但研究表明,如果不继续服药,第一次抑郁发作后一般会在一到两年内复发,其复发率约为40%至50%。因此,精神科医生通常会在第一次发作后治疗 6 到 12 个月。抑郁症发作两次后,五年内没有服用药物的复发率为75%。在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抑郁症发作后,通常的做法是使用药物作为维持治疗。
6. 戒断反应。
虽然停止抗抑郁药不会导致心理成瘾,但突然停止使用抗抑郁药的人中,多达40%的人可能会有戒断反应。这些包括大脑“电击”(对大脑的电击感)、恶心、头晕和流感样症状。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是戒断反应是难免的。所以抗抑郁药一般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缓慢减药。
7. 药物与心理治疗结合的作用。
研究表明,心理治疗与药物的结合似乎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式更有效。这可能是由于现在有两种互补的改进途径。例如,心理治疗对人的影响是持续存在,但药物停止后药物效果就没有了。同样,当抑郁症的影响如此严重以至于难以进行心理治疗时,添加抗抑郁药可以产生所需的改善,使人能够更好地利用治疗。
(注:本文有对原文进行增删)
翻译、改写:翠
编辑:翠
审核:唐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责任编辑:婙莛
原作者名: Ann Woo-Ming Park M.D.
转载来源: Psychology Today
原文标题 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Before Starting Antidepressants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