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里人物心理浅析

发布时间:2023-02-16 1评论 799阅读
《狂飙》里人物心理浅析-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最近追完了电视剧《狂飙》,我和很多人一样,也喜欢上了电视剧里的“坏人”高启强和高启盛。但把人物设定为好人和坏人只是小孩子的思维,高启强兄弟也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好人”或“坏人”,是我们复杂人性所共存的世界。

       

高启强在13岁时父母双亡,带着弟弟妹妹在父母生前的环境中谋生,也成为了这个家庭实际意义的父母。生存环境的恶劣(经常被小龙和小虎等欺负压榨),让他形成了忍让屈服的性格(压抑攻击性),也让他把攻击性转化为对弟妹的责任和宠溺。他被打后送到派出所,首先关心的是弟弟妹妹没有饭吃,因为他们“不会做饭”。而安欣告诉他“你的弟弟妹妹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弱”。


从这里可以看到,高启强把自己内在柔弱的部分投射给了他的弟弟妹妹。当安欣有意地想要保护他的时候,剧情的设定是高启强似乎意识到了权力带来的微妙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这时候有点像狐假虎威的操作,假装安欣是他的靠山。


但从心理的意义来讲,这个时候,高启强将安欣为代表的警察形象移情为理想化的父母,强有力的父母是可以保护孩子,带给孩子骄傲感和自豪感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启强后来不管怎么狠都不会对安欣动手,甚至也不会杀任何一个警察,缉毒队长杨健虽然也是参与调查他弟弟高启盛的人,但高启强宁愿和杨健合作也不愿意和赵立冬与其他黑帮势力合伙。

      

高启强的黑化和弟弟高启盛息息相关,高启盛也将因为没有父母从小被欺凌的屈辱和羞耻感演绎到了极致,高启盛对这个世界更多的是恨,以及因屈辱和羞耻感而激发的自恋暴怒。所以我们看到最狠的人是高启盛,最可怜的人也是高启盛


高启强对弟弟有很深的共情,甚至是牺牲自己来成全高启盛对自尊的渴求。然而正是这种无底线、没有原则以及不断退守的道德超我,让兄弟俩一起滑向深渊。


自体心理学提到父母养育孩子的观点:没有诱惑的深情和没有敌意的坚决。我们不能说高启强对弟弟没有深情,但这种深情是有诱惑性的,也就是说它无意识中满足哥哥无所不能的幻想“只要弟弟想要的,我都可以满足;只要弟弟不想要的,我都可以帮他摆平”。


所以高启盛感慨:“为什么我做什么都是错的”,那正是哥哥无意识中想要表达的:“弟弟什么都做不好,只有我才能帮他做好”。而没有敌意的坚决,在高启强哪里更是无法实现。


所以,尽管一开始高启强意识到已经触犯了法律,想要自首及时刹车,但对于弟弟妹妹的内疚感,以及无法坚定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无法维护界限让他进一步迷失。这就像一辆车失去了刹车系统,真的只能一路狂飙,直到跌入深渊(很像莾村李有田)。

      

也是因此,我们无法真正去恨高启强和高启盛,因为在我们每个人自恋脆弱的时候,我们身上都有他们的影子。我们想“杀”掉我们认为“坏”的部分、“恨”的部分,从而维护我们脆弱的、“好”的部分。但世间哪有绝对的“好”与“坏”,一味地这样“分裂”,也就蛊惑了我们内心的恶魔。

      

高启强和高启盛给我们呈现了我们内心世界里不断演绎的冲突和挣扎,爱与恨,欲望与限制,这些也基本演绎了我们心理学工作者需要工作的内容:丧失,哀悼,理解,共情,整合,悲悯......



文:李乃侠
责任编辑:殷水
0

回复

《狂飙》里人物心理浅析-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李乃侠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李乃侠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