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ndfront
来源:微信公众号:曼朗mindfront(ID:mindfront)
疫情似乎把所有事物往线上推,聊天也不例外。在这几年的小窗和群聊中,越来越多相似的字符正在反复出现。
“你好”变成“你好鸭~”,“在?”变成一张猫猫探头的表情包,无论对待新加上的朋友还是职场中的熟人,人们总是显得稍微无害一点。
这种将自己表述攻击性降低的线上交流策略被称为“文字讨好症”,同时它也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默认设置”。
01
键盘对文字的降温
1982年,第一个颜文字笑脸“:- )”出现在了电子屏幕上,而在三十年后,无论是跟家人、朋友,或者是跟上司、老板,表情包与emoji已经在我们的微信中随处可见。
是什么让我们用无关内容本身的东西来填满我们的输入框?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调查发现,64%的受访者认为,表情包在聊天中的最大作用是“活跃聊天气氛,表达情绪”,49%的受访者认为表情包能够“弥补文字表达的缺陷,便于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意思”。
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我们大部分的沟通内容其实是通过肢体语言与语调传达的,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信息通过文本传达。
对于接收者而言,肢体语言和语气背后的情绪或许远比冰冷的文字重要。对方说“没事”,我们会用对方的表情和语气判断是否真的没事,而不是完全依赖这两个字。
但用键盘打字时,我们看不到对面的眼神、表情和语气,从而无法单纯通过文字了解对方的情绪。
情绪信息的缺失对于交流的准确性是致命的,我们给对方发送“没事”后就去睡觉,可能第二天起床会收到对方的道歉小作文。
这种时候,一张猫猫图能够让对方了解我们的心情,一个“~”能够避免别人的误解,“没事啦~”看起来也比“没事”更柔软。
“文字讨好症”的交流风格弥补了纯文本交流造成情感缺失,让线上交流不仅有信息的交换,也有感情的传达。
在互联网肆意生根的时代,我们面对屏幕比面对人脸的时间多得多。为了更顺利有效地沟通,对抗社会疏离感,“文字讨好症”是以一种良性的外表出现的。
02
版本更新后的文字通胀
以前,我们回复朋友发来的搞笑内容只需要“哈哈哈”,两年前我们会说“xswl(笑死我了)”,但现在,拿起手机的我们绞尽脑汁,仍难以让对方确定我们的回应是否认真。
每个人对于文字的理解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对于“哈哈哈”的理解就是“我被逗笑了”,有的人却会觉得对方有些冷淡、敷衍。
因此,我们会担心自己的回应是否足够热烈,会去考量自己的表达方式是否有歧义。
我们开始在对话结尾加“~”,加“啦”,顺便附赠一张表情包,防止对方不满意自己的态度,我们发送的文字也变得臃肿。
那个表达开心只需要“哈哈哈”的年代,似乎已经回不去了,现在的我们至少要“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才配得上开心。
在这种通“哈”膨胀的趋势下,“文字讨好症”的传递情绪功能也变得堵塞。
“文字讨好症”就像一套言语处理脚本,修饰、润色文字从而传递情绪。但在一天天的版本更新中,“文字讨好症”渐渐偏离传递情绪的良性作用,反而给我们的表达画上红线,造成恶性的情绪损耗与表达疲劳。
回望疫情后的这几年,大笑表情都能被解读为阴阳怪气,我们对于快乐的描绘似乎也得更小心。
03
我们面对的讨好真相
在与亲人朋友的沟通中,我们选择“文字讨好症”往往出于对他人情感的关心;但在工作中,我们对leader发送的“收到啦~”好像更出于对自己饭碗的关心。
前者的结果是文字的通胀和表达的疲劳,后者的结果是沟通的异化和规训的形成。
一份关于“文字讨好症”的调查显示,92.24%的人遇到过有“文字讨好症”的交流对象,91.81%的人有过“文字讨好症”的相关行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在收到“讨好体式”回复时会感到被尊重。
而关于形成“文字讨好症”的原因,表达尊重排名第一,职场压力排名第二。
随着大厂缩招、学历贬值、内卷加剧,每个人都不知道升职和“毕业”谁先到来。“文字讨好症”也变成了大环境下的应对策略,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这种交流方式,无差别地表现自己的尊重,防止在发送消息时冒犯到他人。
这种潜移默化的模仿和竞争,加快了“文字讨好症”的传染,也让一部分人为了表现得合群而被迫选择“文字讨好症”。
被迫选择自己不习惯、不喜欢的事,这就是“文字讨好症”的“讨好”所在,也是让大家觉得被冒犯的原因。
当我们因为惯用“文字讨好”,而忘记自己最真实状态下的聊天方式时,恐怕也就偏离了社交的初衷,加剧了某种精神上的内耗。
实际上,讨好式的沟通方法,未必能让我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六成受访者表示被尊重的同时,仍然有15%左右的人对“讨好式”文字感到不满。
表面上,“文字讨好症”或许会有着良好的反馈,但并不会得到他人对我们好的主动意愿,我们无法通过“文字讨好症”掩饰下无利益交换的讨好行为,来换得情感上的联结。更多关于讨好的科普内容,欢迎点击查看这篇《为什么我总是开不了口拒绝他人?》
所以,与其被流行的聊天方式所规训,不如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语气。
对他人的尊重不需要讨好来表现,我们的输入法里可以有“明白辽~”“收到啦~”,也可以有“嗯嗯”“好的”。尝试从无界的工作状态下抽离,回收泛滥的尊重与共情,既是给予他人的真诚,也是回馈自我的谅解。
“文字讨好症”是一种现象,一种策略,一种工具,但绝不是一种规定。我们可以选择“文字讨好症”来改善越来越淡漠的讲话氛围,也可以选择让自己更舒服的交流方式展开对话。
毕竟,决定我们打字风格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References:
剥洋葱, & 崔庆龙. (2022). 为什么我们会患上“文字讨好症”?. https://mp.weixin.qq.com/s/aeZ9HAQSncqSsUBznqrfhQ
Medical Review:Mindfront Psychitherapist Sophie Deng
作者简介:Mindfront,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曼朗mindfront(ID:mindfront),曼朗医疗(mindfront)是绿叶医疗集团旗下专注精神心理健康的服务品牌,依托绿叶医疗在澳拥有的18家精神心理专科机构的临床服务产品和运营体系,目前在国内核心城市开设了7家心理医疗机构,打造适合中国人群的个性化精神心理整合循证治疗体系。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