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误解了众生皆苦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12-01 2评论 2080阅读
你可能误解了众生皆苦的意义-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01


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来解决问题的;人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就是人生的真相。


02


回想一下我们的出生,一开始,我们就是父母眼中的难题,是他们生活的重担。没有我们,他们可以过得很好,有我们,貌似增加了人生的某些乐趣,但这些乐趣是用他们的辛劳换来的。


扫描身体,抱孩子抱得酸麻的手,背着孩子背到抽筋的脊梁。沾上孩子口水,以及奶水的衣服,没有力气整理的头发和体重。


成长过程中,和孩子争吵的泪水,为孩子生活费、学费张罗而忧愁的皱纹。


同学会上,看见那些没有结婚,以及没有生孩子的朋友,他们的时间是自由的,想安排旅行,只要考虑自己。如果想要辞职,只要考量好自己的未来,就能痛下决心。


我们的出现,让父母陷入永难回复的困局,他们多了不能推托的责任,就像割下就会杀死自己的一块囊肿,讨厌也不是,喜欢也不是,就那么一起过了。


有些人可能会拿他们的家族照片,或是录影给我看,指出画中人的笑容,企图证明孩子给全家人带来多大的喜悦。


这些画面就像打满红勾勾,并写上分数的考卷,说明这些人应对「儿童问题」的考试,考得还不错,等于承认问题的存在。


并且听他们絮絮叨叨说了很多画面以外,他们的付出,更说明要做好这道「题」所需的代价,没有谁是容易的。因孩子而快乐,和快乐背后的辛苦,两者并不矛盾。


这些问题是孩子带来的,是生下孩子的人要处理的。这不就是「母难日」的意义吗?强调这是一场受难记,而不是一场开心爽朗的游记。


03


我们生来就是父母的问题,而他们生下我们,他们就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负责任这件事,从来不会因为你想得多美好,或多不美好就产生变化。责任是选择的副产品,就像服药的副作用。


面对「你我皆问题」,或者说「你我皆是他者痛苦的原因」的人生处境,哲学家对此展开许多思考。


德国哲学家奥伊肯(Rudolf Eucken,1846-1926)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Life)中析论:


我所认同的真理能适用于现代社会,因其满足三个条件:首先、它能引起我们对庸常生活的不满;其次、它能帮助我们从混乱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澄清;第三、它能提供我们一个重新凝结精神力量的立基点。


奥伊肯的观点在揭示苦难的作用。


首先,当你觉得生活很苦,当你觉得生孩子简直是在毁灭自己的人生,当你悔不当初……这些让人难过的感受并非坏事。


你会觉得这些很糟糕,表示你的精神尚未被腐化。


看看那些大家说「结婚好!」、「你这年纪不结婚不行!」,就去结婚的人。往往他们结完婚,又要承受大家说「你们怎么还不生孩子?」,生了孩子,后续又要承受他人左一句「生孩子不能这样……」,又一句「养孩子不能那样……」


你承受的不只是他们的话语,你承受的还是一种自我麻木,这种麻木下,你对庸常生活不经思索的认同,却没有想过,你不一定要过这样的生活。


曾经,裹小脚也是社会上对女性的一种「好」、「正确」的价值观,但只有那些对这件事不满,认为「裹小脚好疼!我不要!」的人,他们才能从庸常生活中自我解脱出来,扔下那些看不惯的人们,走上自己的路。


因此,一个觉得生孩子很痛苦的人,无论他最后做了什么选择,至少他开始学会反思,那么对他人来说理所当然的庸常生活,便不再是一种不加思索就接受的事务。


有些事务,就是属于「他者」的,而我们有权力去质疑和否定他者的事务。这种质疑和否定,使我们走出庸常,使我们的选择出现意义。


04


奥伊肯指引我们的第二点,诉说庸常的生活,表面上看来平静,实质上是混乱的。


奥伊肯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中举了一个例子,「劳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


在他看来,劳动的意义原本是帮助一个人身心、精神与肉体互相协调。


但在当时社会,劳动却成为一种割裂身心、减损精神力量、伤害健康的来源。


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的生活就像机器。


当某些流水线上的工人换成机器人,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把原本肉身的机器人,换成金属的机器人而已。


但奥伊肯的考察告诉我们,更早的时候,人们通过劳动来保持身心的健康。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生活。


比如为自己做的事情骄傲,而不是投入漫无目的的竞争。


人们因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满足,而不是需要通过各种慰藉,方能挨过过程的辛苦,只有最后拿到一点温饱的钱才放松那么几天。


有本绘本描绘的就是这个场景,有一头熊不小心误入一座工厂,结果工厂的主管没把它当熊,让它换上工人的衣服,开始和其他人一样在流水线上工作,跟大家一起三班倒,跟大家一起吃饭,跟大家一起为了一点钱节衣缩食,跟大家一起在每天累倒之后,靠喝那么点啤酒、赌博之类的方式放松。


直到有天,有一个人认出它,跟它说:「你是一头熊,不是人。」


这个人把熊赶出工厂,熊脱掉人类的衣服,在森林里走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慢慢想起自己的本质,恢复熊的行走形态。


这头可怜的熊,它飞也似的逃进森林深处,再也不敢靠近这座工厂。


05


奥伊肯指引我们的最后一点,旨在提醒我们要凝聚我们的精神力量。


精神力量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立性」,而独立性是不同于其他动物,亦是每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热情、伟大与人性尊严。而正是因为人的热情、伟大与人性尊严,人创造了包括人类文明在内的一切有价值的事物。


放到个人,那就是个人基于他的独立性所创造的志业,也是其自我价值感之所在。


一个事事依赖他人,没有自己主见,不知如何为自己而活的人,他丧失了自我的独立性,那么他就丧失了自我价值感的来源。进而,他就失去了属于他的精神力量。


对苦难还有感受力,并且会质疑苦难,并通过苦难质疑人间事的人,这个质疑是他内心的呼喊,是他独立性的来源:


「为什么我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而是要按照你们诉说的方式生活?但,你们自己了解你们遵从的生活方式吗?不!你们不了解,因为你们从未质疑,或者你曾经质疑,但你如今已经失去质疑的勇气。你对生活麻木了!你对内在的矛盾和社会的混乱麻木了,以至于你以为那矛盾和混乱是一种稳定。」


06


终究,没有人能逃离苦难。因为我们无法逃离自己,而无巧不巧地,我们就是苦难自身,我们生为他人的苦难,也是自己苦难的来源。


但我们可以藉由苦难质疑活着的意义,藉此更加明确自己和任何人都不同,我们是独一无二的,专属于某些人——比如专属于我们的父母,而不是别人的父母。专属于某几位恋人,而不是所有人……——的人生课题。


反之,有些人也是我们逃离不开的苦难,而他们藉此使我们品尝到人生每一次欢愉的背面都有苦涩;每一个失落的背面藏有希望。


众生皆苦,但每一个人对其经历的苦难,有其独特的反思,绽放出独特的意义。



文:高浩容  (哲学博士,前台湾哲学咨商学会监事。著有《小脑袋装的大哲学》、《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等著作。公众号:"容我说"。)
责任编辑:殷水
0

回复

你可能误解了众生皆苦的意义-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高浩容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高浩容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