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认知天性》:11位心理学家教你如何学得好、记得牢

发布时间:2022-10-08 0评论 485阅读
《认知天性》:11位心理学家教你如何学得好、记得牢-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学习的目的在于记住学习的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所以记忆能力在一个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通常,不管在任何领域,人们都倾向于反复阅读课本或演练动作,并集中练习,以达到识记的目的。


《认知天性》这本书却颠覆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记忆观念,它认为人们“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是一种效率最低的学习方法,对知识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产生不了持久的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这本书是以美国心理学教授罗迪格为主要负责人的11位世界前沿认知心理学家10年的科研心血结晶,提出了一套有效学习的认知规律。


.让我们先从一条曲线谈起。


记忆是人的心理过程,属于认知范畴。早在1885上,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研究出了一条“遗忘曲线”,虽然描绘的是“遗忘”,但是同时也告诉人们何时记、怎样记,并且表明有效的学习就是要中断遗忘。


从这条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曲线呈陡峭山崖样急速下降,遗忘过程进展非常快——在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就可达到41.8%,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遗忘过程变慢——31天之后遗忘仅达到78.9%,可见遗忘过程是先快后慢的。


这一规律在教育领域的指导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学习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在遗忘最快的时候给予及时记忆,否则将会迅速遗忘。于是,人们就不断地反复阅读教材、机械式地一遍又一遍地默读和背诵所学的知识要点,滴水石穿铁杵磨针,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将所学的东西记牢。


然而,经过心理学家的实证研究证明,这种“填鸭式“的集中练习,也许在之后的考试中能够取得好成绩,但是记忆只有短期效果,即所学知识很容易忘记。对于知识储备的长期性,在以后遇到问题时能提取出来为自己所用来说,没有一点意义。


《认知天性》为我们提出了有效学习、记忆知识的科学方法。



.检索练习:爱上小测验


在运动心理学上有一种“表象训练法”。


在学习投篮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一位教练员将运动员分成了两组。一组每天在篮球馆中练习投篮技术动作,第二组不练习只是在头脑中努力地回忆投篮的技术环节。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对这两组运动员进行投篮测试,第二组运动员的投篮命中率却高于第一组,可见努力回忆技术动作在技术学习和训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检索练习正是这种努力的回忆过程。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在谈到自己中学时代的学习时说,“每次大考前,我不会一遍一遍地看书、看笔记,而是拿出一张大纸,靠自己的回忆把这学期学习的公式、重点、单词、生字、诗词都默写一遍。每门课用一张纸。遇到想不起来的,就使劲想一会儿。最后才查书,补充完善这学期知识图谱。”


《认知天性》中严谨的心理学家用科学实验和统计分析告诉我们在记忆中检索知识和技术动作,能使人牢固并长期的记住所学知识和技能,效果远远优于反复阅读。


除了努力回忆、默写知识要点和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图外,检索练习的最主要形式其实是“自我测验”。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安排一些小测验——老师主导的和自我主导的。很多人讨厌测验,那是因为人们往往认为测验是用来评定学习效果的,其实它可以作为我们的一种学习记忆工具。


通过检索性的测验,可以让人发现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看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了解自己什么知道,什么还不知道;在测验的过程中,也会使人努力地回忆起所学的知识要点,并能牢记它。


这就像用一根绳子串项链,每一颗珍珠都是我们所学的知识,为了不让它们从绳子上掉下来——遗忘,我们就一定要把这条细绳打一个结。打结的方法就是用“小测验”。这些测验你可以在头脑中自问自答,也可以利用教材章末的练习题,或者是一些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系列权重小的测验来进行。



.学习并不轻松:检索测验有讲究。


在《认知天性》中,心理学家们还认为,检索练习是有方法而不是任意而为。检索练习中的“自我测验”怎么安排测验内容、测验时间等都是有规律要遵循的。


(一).让“子弹飞一会儿”:测验之间要有间隔。


“练习,练习,再练习”人们往往相信不断地重复最终会让我们学好知识和技能。但是,这样的方法往往给我们一种假象,使自己认为已经记住了所学的资料。其实,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每一次练习和测验时,我们的大脑并不会付出太多的努力,而这种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所记住的东西也是暂时性的。


好的办法就是在每次练习与测验之间,安排一定的间隔。有了间隔,就意味大脑在两次测验之间会出现一定的遗忘,那么在接下来的测验中,就要尽力回忆起一些已经模糊的知识点,你就不得不更加努力地重新调取知识,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记得更牢、更长。


比如教练员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经常采用“间歇训练法”和“间隔训练法”。一次大运动量的训练实际上就是一次对人体机能的破坏,随后要给机体一段恢复时间,并产生“超量恢复”,接着再进行下一次训练,再一次产生“破坏和恢复”循环往复从而使人体的机能得以不断地提高。与此相似,学习知识就是在有所遗忘时,努力的回忆巩固,知识才能逐渐的为我所有,并为我所用。越付出努力,你学到的也越多。


在这种间隔测验中,间隔时间非常关键,心理学家认为,具体间隔时间取决于资料本身:课本中的新资料需要在第一次接触后隔一两天温习一遍,之后或许只需隔上数天或一周再看一遍即可,掌握资料后,隔月自测就好。


其实,当自己感觉对知识有所遗忘时,就该再进行一次自我测验了。



(二).做学习上的侦探:穿插安排不同类型问题


作为数学老师,我经常对学生说,解题如同警察“破案”,我们要能从众多蛛丝马迹中,分辨出解题线索,找到问题的答案,所学的数学公式、定理等就是破案工具。


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对于数学知识都是按照单元、章节进行编排的。教师在每堂课中都集中讲授某一特定的知识点,而后进行的随堂练习、课后练习等也都是针对这一节的知识重点进行考察的。但是,我们在单元、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往往是一种综合性的测试,即把几个单元或是一本书的不同知识重点放在一张卷子里面,对学生进行考察。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像侦探一样从不同的问题中辨析出所要用到的不同知识要点,在记忆中搜寻工具,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注意知识的综合。


在《认知天性》中,心理学家建议要在平时检索测验中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提高学生分辨不同问题类型的能力,从而将知识学得更好,记得更牢。而只解决单一类型的问题,知道了所要考察的知识点,如同为问题预设了答案,不利于知识的学习与记忆。


比如,在测验体积公式的掌握程度时,我们可以将圆锥体、正方体、圆柱体等不同形状的体积公式交替安排在测试中,让学生辨别不同体积公式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加强记忆。



(三).让学习更有趣:多样化的练习


很多体育老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只用一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去学技术动作时,不到十分钟,学生就会出现打哈欠、精神不集中、厌倦练习的现象。聪明的老师这时就要改变练习的方法,使学生面对一种新的挑战,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篮球的投篮技术时,我们可以让先学生练原地投,再改变投篮距离投,再改变投篮位置投,再进行行进间投,再进行对抗中投……同一技术动作,运用不同的练习形式和方法,更加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


学习知识同样如此,经常解同一类型的问题,就如同总在一个位置用一种形式去练习投篮,难度低、没有挑战性,学习兴趣性自然不高,学习和记忆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相反,多样化、难度更高的测验练习需要耗费更多的脑力,用这种方式学到的东西,会记忆的更长久,也更灵活,适应的范围也更广。


在《认知心理学》中,心理学家们强调多样化的练习相对集中式的“段落练习”来说,会使我们在学习中更加获益。




.别忘记它们:其他有效的学习记忆方法


记得中学时代,为了记住我们国家的13个沿海港口城市,地理老师教给了我们一句顺口溜“大秦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分别代表着: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宁、上海、宁波、温州、广州和湛江,由这一线索牵出的记忆始我终身不忘。同样,金庸的全部作品也可以用一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来概括吧。


我们要注意学习方法中的细节处,正是一些有效的小方法,使我们的学习记忆变得更有效。


(一).细化


细化是在新知识中找到其他层面的含义的过程,即把学习的新知和你已知的东西联系起来,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解释,或者解释这些知识与你的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比如,在学习热传递原理时,想象自己握着一杯热咖啡,可以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热传导;理解热辐射,也可以想象冬日的阳光照进小屋。


(二).生成


生成是指在得到答案或解决方案前,尝试回答疑问或解决问题。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努力地去回忆所学的知识,看看自己能不能解答题目,比起直接找答案、背答案,学习记忆的效果要好。


(三).反思


教育界有一条公理,是说如果教师坚持写好每堂课的教学反思,最终会成就他成为名师。在学习知识上,反思同样重要。学生学会写“学习小结”,花几分钟时间复习最近学过的课程或取得的经验,并且自问:在哪些地方做得好?还能想到其他什么知识或经验?需要做些什么,会让知识掌握得更好?……这种反思性的自学形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记忆方法,效果要比单纯的花几个小时抄笔记强很多。


总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使我们终身受益。4年蝉联亚马逊认知心理学分类榜首的《认知天性》中,11位世界前沿认知心理学家为我们详述了有效学习记忆的全部窍诀:检索练习,按排上有间隔、有穿插,练习的多样化以及细化、生成和反思等,这样一整套的心理认知规律能够帮助我们用更科学的方法打开知识的大门,让知识记得更长久。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涉版权,请告知删除
作者:倾心诉
责任编辑:一只梨
0

回复

《认知天性》:11位心理学家教你如何学得好、记得牢-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孙宏亮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私信

孙宏亮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

每一种付出,都值得被鼓励
  • 1元
  • 2元
  • 5元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
打赏是什么?如何开通
请根据你的付款情况点击以下按钮
已付款未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