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困境」是什么?关于自我的收缩与扩张

发布时间:2022-10-03 25评论 1948阅读
「心理困境」是什么?关于自我的收缩与扩张-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01

昼夜


行星与行星之间的撞击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基本会消灭行星上的所有生命体。


行星存在的事实,不因是否有生命体附着来决定。


人类对星辰大海的仰望,是生命体与自身属性照面的时刻,每个照面的时刻,个体都处于一种似生似死、恍恍惚惚的状态。


海德格的《存有与时间》中提到一种类似的状态,人的一生就在不断在光明与黑暗中交替,有时,我们前一秒还在光明中,下一秒就如临「黑夜」(night view)。


黑夜会过去,但当黑夜临在于我们面前,有时我们会以为黑夜就是永恒,永恒就是黑夜。


所谓绝望,就是一个人面对黑夜临在,他遗忘了白昼的来临。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孩子,他本来自己玩得挺好,突然发现爸妈「不见了」,他吓得开始哭泣,放下手上正在玩的事物,朝四处探头寻找爸妈的身影。


等孩子看见父母,孩子心安了,但同时可能还会出现气愤的心情,气愤爸妈怎么没有如他所想的一直处在原来的位置,有些孩子还会有羞耻感,对自己的脆弱和哭泣的样子感到不好意思。


这份羞耻感,也能怪到父母身上,这是一种摆脱羞耻感最简单的方式,把羞耻感的原因归结于他人,那么好像我们的羞耻感就和我们自己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把羞耻感抛掉,把我们的情绪矛头对准他人,这时我们很容易对他人有所指责。


这告诉我们,有时一个人的攻击,看起来张牙舞爪的,好像很吓人,实际上可能这是一个人的面具,面具底下是一张哭泣、颤抖、胆怯的脸。


面具的主人必须通过把他攻击自己的情绪朝外,他才能从对自己的无法自恃中生存下来。


02

超脱


存在心理治疗谈到,人有向外「扩张」和向内「收缩」两种心理状态。


比如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男主查尔斯多年处在收缩状态,他没有自己真正的梦想,他令人称羡的中产阶级生活,不过是社会伦理与主流价值观束缚下的产物。


直到四十岁,查尔斯才真正将他的自我向外扩张,代价就一般人来说是离经叛道的,他抛家弃子、放弃原本的工作,独自到巴黎开启画家的梦想。


中国也有这样的人物,弘一法师(李叔同)同样是抛家弃子,面对妻子在寺门外求见,他依旧不改出家修行的决定。


曾经有人问我对弘一法师「抛家弃子」的看法,我想这里刚好可以澄清一下,「抛家弃子」这个观点本身是世俗的,所谓世俗就是一件事情的价值观符合一般社会的善良风俗,但不等于这个风俗是永恒的真理。


所以我没办法对弘一法师有什么看法,因为出家不是社会善良风俗中的人间事务,出家是「脱俗」。


同样地,可能查尔斯这样的人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会诧异,甚至难以接受,但我们无法用一般善良风俗的标准去要求他,但我们依旧有批判他、指责他、佩服他或其他我们可行使的观感,因为我们的观感是一种自由,但我们的自由和查尔斯的自由,两者都是自由的一种体现。


实际上,查尔斯的前半生对你我来说再熟悉不过,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学历、工作、婚姻、家庭都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期盼,即使不是社会前百分之三的顶尖人物,熟悉的幸福感与焦虑的来源,充斥在社会各处,在人群中,在你我心中。


但查尔斯后半生的选择,那是极少数人会做的选择,一个人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并因此做出对自我前半生的强烈否定,就像把自己的人生重新关闭又打开,其所要冒的风险令人难以想像。


03

虚假


查尔斯的选择是一种积极的扩张,或者说表里如一的扩张。


相反的,有些扩张不是积极的,也不是真实的,而是一种以扩张为假象的收缩。与之相连,有些收缩也是虚假的,是一种以收缩为假象的扩张。


比如有些人缺乏人际交往方面的安全感,所以他通过大量社交,让自己在人际的海洋里穿梭,让自己成为一位貌似极度善于社交的社牛,藉此来化解自己在人际相处中没有安全感的问题。


当他处在社牛的状态,他四处交际,一副跟谁都很亢奋,很难聊得来的样子。


但当他处在关系中安静的时刻,或者面对他人的沉默,他会很慌张,这时他就得赶快说话,或者活络气氛,这就是一种以扩张为假象的收缩。


他的自我收缩到一个很小的范围之中,小到必须让自己不断说话、不断与他人产生表面上的交往才行。


换言之,他很害怕真实自我的暴露。吊诡的是,他内心又会十分渴望被人发现自己的焦虑与慌张,可是要他更进一步相信自己的暴露能得到他人的接纳与安抚,这又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


那么,这个人就陷入一般心理咨询谈的心理困境。


有些人是虚假的收缩,比如有些人总是对他人「冰冰」有礼的样子,但他把一切内心的心声都隐藏起来,好像很习惯离群索居似的。


就像有些人会在社交软件上,比如豆瓣之类的地方标示各种「拒绝被私信打扰」的说明,好像深怕别人去打扰他。


可实际上,平常并没有人会打扰他,除了原本令他困扰的家庭或某个团体。


他渴望被看见与倾听,渴望有深刻的连结,于是当可能的机会出现,他会非常主动,结果有时会让他人有被打扰的感觉。


他平常收缩的型态,是害怕自己被拒绝,或者认为没有人会接受自己等心境的表现。


他的收缩,都带着动机相反的信号,并且他无比渴望有人能捕捉到他的信号。


无疑的,这也会让一个人陷入心理困境。


每个他的拒绝,都是一种对对方的抗议,抗议对方没有解读他未言说出口的心意。


从这里我们便可以更好的理解心理困境,「困境」就是一个人被困住的状态,困住说明一个人动弹不得,前进也不是,后退也不是,左右为难。


当一个人无法真诚展现自己,他就会陷入该收缩却无法收缩,该扩张却扩张不了的困境中,因此他做的一方面好像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却又同时把真正的需要推远,把真实的自我遮蔽。


04

呐喊


不同文化下,影响一个人自我扩张与收缩的习惯。


华人文化往往更鼓励和收缩有关的道德律令,像是谦逊、隐忍、低调等。如果我们能够辩证性的去看这些概念,拥有我们自己的思考和做法,包括去挑战与重新建构,那么这些概念就不再那么容易让人处在虚假收缩的压力下。


除此之外,这个社会也不鼓励扩张,常见的扩张也是虚假的扩张,比如鼓励一个人迈向成功,但却用少数几点标准去评断他人是否成功,那么这种扩张实际上还是一种收缩,人难以实现自我。


从这个角度来说,某些年轻人选择躺平,是一种对社会文化做出的抗议。


既然社会鼓励虚假收缩,即使给出扩张的选项,给的也是受压抑的虚假扩张,那么干脆就更加收缩算了,于是躺平出现了,这是另外一种收缩,以「我的收缩」回应「他人要求的收缩」。


就像今年上半年,一度有年轻人喊出「谢谢!我们是最后一代。」


你说这是躺平吗?你说这是收缩吗?


我以为这是一种扩张,就像有时沉默才是人际相处张力最大的时候。


当一个人放弃延续生命的权力,这种抗议的声音无比响亮,这种扩张是自我的呐喊。


告诉那些试着用社会教条控制人们「只能往东走」、「听我的!」的少数人,我们没打算听你们的。


有时,当我们无法走出现实困境,我们还能走出心理困境。这听起来无奈吗?是的,当我们承认我们的自我,承认我们的感受,那么我们至少开了一个头。


当我们开始能看见我们的困境,这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也许你担心会不会走到哪一步就走不下去了,但如果没有第一步,就不可能出现后面的几步,而且那会比一直停在这里差吗?当然,对某些人来说,光是设想本身就足以令人裹足不前。


对此,我暂时保持沉默,因为最好的回答来自你的感受,而不是我的回答。



文:高浩容  (哲学博士,前台湾哲学咨商学会监事。著有《小脑袋装的大哲学》、《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等著作。公众号:容我说。)
责任编辑:殷水
0

回复

「心理困境」是什么?关于自我的收缩与扩张-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高浩容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高浩容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