轱辘的心理周记 03:这不是外向者「垄断」的世界

发布时间:2022-08-20 1评论 1631阅读
轱辘的心理周记 03:这不是外向者「垄断」的世界-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本期要点:无论是外向者还是内向者都需要破除「外向迷信」。

  

首先要强调的是,我个人并不认同在某个性格维度上将人群一分为二的做法。比起简单地描述「外向」和「内向」,处于中间态的人应该才是大多数。

 

但不可否认,大部分人对自己「更倾向」的那一边总是会投入更多的关注,整个社会上也更习惯运用「外向」和「内向」的说法。

 

说起外向和内向,这两个估计是最常被人们拿来比较的性格倾向了。虽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外向和内向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不过大环境下人们似乎对外向者抱有更积极的态度。

 

我大一实习时对一个前辈的评价印象很深。这个前辈没有批评我工作态度或者工作能力不好,而是说我「缺少大学生应有的朝气」。

 

老实说我直到大学毕业都没完全搞明白「大学生应有的朝气」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至少我搞明白了社会环境对「不怎么爱说话的人」的态度。

 

说起来2017年英国有一项研究,调查的是新晋妈妈最期望自己孩子未来能拥有的特质。在综合142位妈妈给出的答案后发现,比起对学业、事业、甚至婚姻关系影响度更高的智力和尽责性,妈妈们最希望孩子未来能成为一个外向的人(Latham, & Von Stumm, 2017)。

 

考虑到人毕竟还是社会性动物,我能理解大部分人对外向者的青睐,也认同很多情境下外向会比内向拥有更多的适应性。但我并不觉得过度放大外向者的优势而忽略其劣势、形成某种「外向迷信」,会有利于人们的自我认知,无论是对外向者来说还是内向者来说。

 

对于外向者,从交际过程中获得的收益、以及社会环境的偏好,可能会让外向者产生只要外向就能有所收获的错觉。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外向的特点都能带来好处。而且过度外向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对于内向者,尽管有大量文章介绍内向的优势,但因缺乏社会交流而吃亏后再来「找补」,很可能会陷入「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别人优秀」的无意义比较中。了解内向优势确实重要,但也要清楚这个世界并不是由外向者「垄断」的。

 

01

外向者拥有的优势

不代表所有外向特征的优势

 

虽然外向/内向两种倾向属于外向性这一性格维度,但在这个性格维度之下还有更细分的「方面」或者叫「特征」。

 

因此,同样外向的两个人,在具体表现上可能会有略微的不同。一个人可能对亲友更为热情、另一个人可能更喜欢找刺激。

 

特定情境下外向所呈现出来的适应性,有可能是由具体的某几个方面决定的,而不是外向的所有方面共同影响。

 

举个例子,在职场中确实有一些外向者特征会获得别人好评,比如更容易让人感知到的工作动力、面对挑战时的积极态度等等。

 

但这不等于把所有外向特征和好评画等号。

 

2019年一项综合了近百个元分析结果的研究发现,促使外向者获得职场成功的因素更多集中在热情、自信、积极情绪这些方面。而交际能力和寻求刺激这些特征,虽然也属于外向性,但对职场成功没有太明显的作用(Wilmot, Wanberg, Kammeyer-Mueller, & Ones, 2019)。

 

从这个例子来看,即便外向者拥有职场优势,那也是有范围限定的。盲目展现外向并不一定能获得想要的效果。

 

02

看似外向优势的错觉

 

有时人们会将一些优点误认为是外向的结果。

 

比如考虑到外向者更倾向于和人打交道、交朋友,一个可能的误解是外向者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

 

但事实是,大五人格(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亲和性、神经质)中只有亲和性与别人的信任感有关,外向性在这方面并没有显示出更多的优势(Stavrova, Evans, & van Beest, 2022)。

 

03

向者也有可能遭人嫌

 

虽然外向者看起来善于社交,但和外向者交谈的对象不一定有相同的感受。

 

今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外向者其实有可能会被认为是更糟糕的倾听者(Flynn, Collins, & Zlatev, 2022)。

 

因为外向者善于交际,部分人会觉得外向者可能会更善于控制和调整他们在别人面前的表现,使得他们表面看上去在认真倾听,但实际上不会去关心别人到底在说什么。

 

注意这里更关注的是人们对外向者的印象,而不代表外向者是否真的善于倾听。但至少从实际的社会互动效果来看,人们的印象依然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除此之外,外向者还有可能会让人感到「过度热情」。

 

我们经常会说凡事「适可而止」、「要适度」,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外向者身上。一定程度的外向能让人在群体内受欢迎,但过度的热情很有可能让人感到难以招架(Hu, Zhang, Jiang, & Chen, 2019)

 

04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破除「外向迷信」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外向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性,而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去否定外向。

 

对外向者来说,要了解自己受益的原因,往后更精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在特定场合适当收敛自己一些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困扰的特性。

 

而对内向者来说,除了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也可以试图从外向者身上学习到一些能帮助自己提高社会适应性的特征,形成互补。

 

目前一些研究认为,先天遗传对性格的影响大致占到50%左右,这意味着人们的性格塑造也会受到后天的影响(Bouchard, & McGue, 2003; Jang, Livesley, & Vemon, 1996)。

 

通过一些个人努力和行为训练,我们也可以从当下需要但先天不太相符的性格特征中获得一些益处,而且即便是简单的「假装」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一项研究曾尝试鼓励一些参与者在一周内尽可能地「健谈」、「自信」和「主动」,而在此期间他们确实也感受到了比往常更多的积极情绪(Margolis, & Lyubomirsky, 2020)。

 

当然,这种「定制式」策略也要结合实际需求确定。就像前面提到的,人们不需要变得完全外向才能获得外向的「福利」,着重瞄准几个要点就好。毕竟如果完全按自己性子反着来,很有可能会触发负面情绪(Jacques-Hamilton, Sun, & Smillie, 2019)。

 

参考文献:
Bouchard Jr, T. J., & McGue, M. (2003).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human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 Journal of neurobiology, 54(1), 4-45.
Flynn, F. J., Collins, H., & Zlatev, J. (2022). Are You Listening to Me? The Negative Link Between Extraversion and Perceived Listen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01461672211072815.
Hu, J., Zhang, Z., Jiang, K., & Chen, W. (2019). Getting ahead, getting along, and getting prosocial: Examining extraversion facets, peer reactions, and leadership emerge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04(11), 1369.
Jacques-Hamilton, R., Sun, J., & Smillie, L. D. (2019). Costs and benefits of acting extraverte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48(9), 1538.
Jang, K. L., Livesley, W. J., & Vemon, P. A. (1996). Heritability of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nd their facets: a twin stud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4(3), 577-592.
Latham, R. M., & Von Stumm, S. (2017). Mothers want extraversion over conscientiousness or intelligence for their childre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19, 262-265.
Margolis, S., & Lyubomirsky, S. (2020).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 of extraverted and introverted behavior and its effects on well-be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49(4), 719.
Stavrova, O., Evans, A. M., & van Beest, I. (2022). The Effects of Partner Extraversion and Agreeableness on Trust.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01461672221086768.
Wilmot, M. P., Wanberg, C. R., Kammeyer-Mueller, J. D., & Ones, D. S. (2019). Extraversion advantages at work: A quantitative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the meta-analytic evide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04(12), 1447.


文:车轱辘
责任编辑:殷水
0

回复

轱辘的心理周记 03:这不是外向者「垄断」的世界-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车轱辘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车轱辘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