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拆除无助的墙

发布时间:2022-07-30 9评论 159阅读
如何拆除无助的墙-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大家好!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大家可以叫我媛媛。从前,我不太喜欢自己的名字,因为觉得这个名字是爸爸借用了明星李媛媛的,李媛媛漂亮、聪明、大方,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在屏幕前就已经能迷倒一片……和我这又黑又矮小,且大大咧咧的假小子简直都不是一路人。


还依稀记得,小学老师上课喊我的名字时,我容易进入“外挂”的状态,有的时候一站就是一节课。我就在这种和他人比较的内心环境下长大了。还好,长大后我接触了心理学,让我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开始喜欢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个转变的过程嘛,我先卖个关子。


问几个问题: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类似这样的经历?


面试心仪岗位或单位竞争上岗的时候,追求心仪对象的时候,演讲比赛的时候,会觉得“别人都比我优秀,我做不到”而最终选择放弃?如果有,你可能已经触到了一堵“无助”的墙。


可能有些小鲸鱼们觉得不会,那换种情况看看,看到孩子做事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说“哎呀,你怎么做成这个样子呢?还是我来吧!”如果有,那你可能给孩子的内心筑这道“无助”的墙。


我知道咱们的小鲸鱼们,有很多都是学习心理学的行家里手,自己不一定还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但也许,你们会留意到身边的人会有类似的情况,帮忙转发给他,也许能帮他一把。


去年,我的导师团长精心策划了一个“导师个人风采展示大赛”,由十大核心导师带领我们学习、挑战自我,这对我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没多想,我就报了名。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拉龙的名单越来越长,我发现报名的学员里,好多都是专业讲师、咨询师,要么也是教育界的精英,顿时退堂鼓响起!我打电话给了团队中的导师,本想说退赛的事情,结果她说:“媛媛,这是个属于你自己的绝好的题材!”


正当我思虑万千的时候,看到团长在导师群里发了个TED演讲的短片,一个七岁的小女孩用7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题材《躲猫猫可以改变世界》,孩子淡定从容的给台下所有比她年长的成人上课,论资历,才7岁的她做到了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脑海中响起了团长的那句话:“世界无限,除非你自我设限!”这一刻,我清楚的意识到,要拆除眼前无助的墙,我需要一个人的力量——我自己!



如果你碰巧也要拆墙,我们一起研究知道墙从哪儿来?如何拆?有什么趁手的工具?


说到无助,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他的狗狗可是专家。(引用自360百科)1967年塞利格曼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狗狗的躺平,得出“习得性无助”结论,是指个体经历某种学习后,在面临不可控情境时形成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事情结果的不可控认知,继而导致放弃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狗会有,人也会,人的病毒性信念多半产生于生命的早期,也就是原生家庭当中。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开始抱怨父母,也有父母会开始自责……来,别急,这个实验其实一直都在延续,时至今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无助很可能是我们大脑中发展出来的,提升生存率的应激机制,用于应对信息越来越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节能来保障生存,所以会提前对一些不风险的事情产生一些“我不行”的预判。但随着未知的挑战越来越多,大脑开始罢工、瘫痪,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躺平”


换而言之,真正要“习”才能“得”的并不“无助”,同时也得学习“无助”后如何自救!


可以说是很幸运,在我自建的高墙下躺平之前,可以走进智慧行的课堂预见团长。在NLP执行师的课堂上,课间,我问团长:“我说话总是比较直接,还不经大脑,以至于开口得罪了别人都不知道,知道别人不喜欢我后又受挫,都不想说话了。”团长听完笑笑:“哦,说话不用过脑袋思考呀,那证明你语言能力很强哦!你只要能在这个基础上多加一些看到他人的慈悲就好。”这一段话,我细品,有三重含义,对我而言,都是拆墙的工具。


其一,重定意义,助我转念


首先,“说话不经大脑”我和在团长的理解是不是有不同的意义?一个是贬义,一个是褒义,能从我的负面信息中获取积极的信念的是一种换框转念的能力。团长能,咱们也能。


介绍一个小游戏给大家,在家中也能和孩子进行玩耍——罗素的不规则动词


第一人称用褒义词;第二人称用中性词;第三人称用贬义词。


例:我足智多谋,你想法很多,他老谋深算。


再如:我严谨,你三思而后行,他胆小怕事。


我勇敢,你大胆,他莽撞。


我妙语如珠,你能说会道,他巧舌如簧。


简单的一个游戏,能让我们发现,其实我们生命中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其二,看到资源,给予肯定


如果说“被看见”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滋养,那被“肯定”就是一种让人雀跃的鼓舞了。团长的话中隐含了NLP16条前提假设中之一“所有人都拥有获得成功或理想效果的所有资源”,团长告诉我“本自具足”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激活那个可以持续给我激励的人——我自己!


推荐大家一款工具——写《三正日记》,记下每天自己的好的转变,一件好事情的发生,一个好的念头的觉察,哪怕只有一句话。比如,我们刚才不规则动词中玩的一个小小的转念。


其三,不作改变,只做叠加


在课间追问团长,是不是很急于去改变?团长的回复中“只要”这两个字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团长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运用了叠加心锚,这是NLP的“下心锚”技术,在这里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有机会大家跟团长学。


这里重点是想告诉大家,想把无助的墙一拳打倒,不是不能,而是很难,疼痛之下,我们很可能会选择放弃。如果我们能在看见自己的前提下,选择一点一点的去做思维和行为上的叠加。


有人说“每天只做1%的变化,也许就能改变你的世界”,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比如每天增加一点慈悲去看到他人的苦,觉察自己的模式;或者做点自己拿手的事情;又或者象我这样,拿点勇气做那么一点点的尝试和突破……这是在做什么?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掌控感,帮助我们对抗人生中的无助。


好了,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到的拆墙工具:


1不规则动词小游戏,帮助我们换框转念;


2、一正日记,告诉我们“本自具足”;


3、每天只做1%的改变,世界就会因此而改变。


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无助感如新冠病毒般随时会反扑,如果我们能学习更多对付他的办法,就能给自己增加一份自信去面对更多的未知。也能帮助我们的孩子勇敢的面对未来,对抗躺平的状态。



文:COCOLIKE121
责任编辑:殷水
0

回复

如何拆除无助的墙-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COCOLIKE121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COCOLIKE121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