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轻”的食物越健康?

发布时间:2022-07-27 7评论 1701阅读
越“轻”的食物越健康?-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作者:xxx号火山
编辑:阿某
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我们对食物的要求也由最初的能够饱腹渐渐转变为美味可口、健康营养。


面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食品,你是否也会被食品包装上“无糖”“低脂”等标签所吸引?


既然健康与否在人们对食物的选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人们是根据一些怎样的准则来对食物健康程度进行判断呢?


研究证明,人们大多数遵循着一些由过往经验形成的准则,比如“贵的一定更健康”、“好吃的一定更不健康”,而最近,研究者们又提出了另一种在选择食物时常见的方式「轻=健康直觉」(The Light = Healthy Intuition)——人们会认为重量轻的食物更健康。


轻的食物更健康?


在YiLi等人实验中[1],参与者被告知,小明想要根据菜谱做一道沙拉,按照菜谱的操作做出来的沙拉分量应为300克,热量为400卡。然后将参与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参与者被告知小明最终做出的沙拉轻于300g,而另一组则被告知沙拉重量大于300g。


研究者提供了七对原材料,每一对原材料分量均相同,不同的是,其中一份原料被描述为是低热量的或是有机的(例如:低脂沙拉酱vs常规沙拉酱),参与者需要从每一对原料中选出其认为是小明在制作沙拉时所用到的。


实验结果显示,第一组的参与者更倾向于选择低热量的原料,同时,第二组的参与者认为小明完成的沙拉含有更高的热量,是更不健康的。


上述结果表明,人们似乎会不自觉地将重量上的“轻”与热量上的“轻”划上等号,进而认为:越“轻”的食物越健康。


健康的食物应该更轻?


既然人们认为轻的食物是更健康的,那么当商家想要对自己的产品贴上 “健康”、“轻食”等标签时,是否需要考虑宣传食物的重量,以使人们更相信其商品是更健康的呢?


YiLi等人的研究验证了这个猜想[1]。参与者被告知,某品牌最近推出了一款轻食版的蛋黄酱,与原版本相比,新版本蛋黄酱更“低脂、健康”,两个版本的蛋黄酱均使用相同的罐子包装。


参与者需要想象自己用双手同时拿着两个版本的蛋黄酱,并感受到了两者之间存在重量差异。由于人们直觉倾向于认为健康的食物应该更轻,实验中将参与者分为“直觉违背组”和“符合直觉组”。在第一组中,参与者需要想象轻食版蛋黄酱是更重的,包装上的重量信息显示其重量为1440g,而常规版蛋黄酱的重量为1248g;第二组中情况则正好相反。


此后,参与者需要回答:在多大程度上他们相信商家对轻食版蛋黄酱的宣传,以及他们对轻食版蛋黄酱健康程度的看法。


结果显示,与“直觉违背组”相比,“符合直觉组”的参与者更相信商家对轻食版蛋黄酱的宣传,他们也认为两个版本之间的热量差距更大,即轻食版蛋黄酱确实是更加健康的。


食物包装的“魔力”


上述结果表明,对食物健康与否的判断一定程度上受到食物包装重量的影响,这也为商家的营销提供了可乘之机。研究证明,在食物分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更轻便的包装,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人们的进食、消费欲望


在一项有趣的实验中[1],研究者以品尝两种版本的巧克力豆的名义邀请参与者前往实验室,参与者被告知,最近某品牌推出了一款新版本的巧克力豆,其使用了更加健康的原料,本实验目的是想测试参与者是否能够区分不同版本巧克力豆的口味。


在实验开始前,参与者需要帮助研究者将两袋巧克力豆搬运进实验室以进行品尝,其目的是为了让参与者更好地感受两袋巧克力豆的重量。实际上,两袋巧克力豆都是相同的口味,只是其中一袋在包装上增加了额外的重量。


在实验室中,参与者需要分别品尝两个袋子中的巧克力豆并判断哪个是健康版本,之后,参与者需要继续观看三段电影的宣传片,在此期间,他们可以随意享用任意袋子里的巧克力豆。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更倾向于认为轻包装的巧克力豆是更健康的,此外,在实验结束后,研究者对每个袋子中剩余的巧克力豆的重量进行测量,发现人们吃掉了更多轻包装中的巧克力豆


上述结果表明,人们确实会将食物重量上的轻与健康联系起来,并为其贴上主观的“健康”标,生活经验表明,面对贴有“健康”、“轻食”标签的食物时,我们几乎都会忍不住多炫几口。


“轻”=“健康”直觉的理论解释


为什么人们会存在“轻”食更健康这一直觉呢?


YiLi等人利用「同时激活理论」(co-activation)对其进行解释[1]。「同时激活理论」认为,当一个词语存在着两种不同含义时,如果两种含义可以同时适用于当前的任务,两者将共同被激活[2]。


久而久之,这两种不同的含义会产生联系[3],最后当只展示其中一种含义时,另一种含义在脑海中也会自动激活,这又将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3]。


例如,“重量”一词可以同时指代物理上的重量与事物的重要程度(例:重量级人物),这两种含义之间的联系使人们倾向于认为包含更多信息量的书本是更重的[4],此外,在被要求搬运重物后,人们会对接下来要进行的任务给予更多的重要性[5]。


而“轻食”一词也可以同时指代食物重量上的或者是食物包含更少的热量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规定,使用“轻食”这一标签的食物,必须满足“与原版本产品相比,热量减少1/3,脂肪含量不超过原版本的一半”的要求。该要求使得“轻食”的“低热量食物”这一含义被激活。


由于“轻食”存在两种对食物不同方面进行描述的含义,因此在人们遇见贴有“轻食”标签的食物时,上述两种含义将会被同时激活,久而久之,人们会形成“轻食”=重量轻的食物=低热量食物的联结。


而由于人们认为低热量意味着更健康,上述联结将导致人们将物理重量上的轻重与食物健康程度联系起来,并做出轻的食物更健康,健康的食物应该更轻的判断。


有趣的是,“轻”一词有时还可以代指颜色饱和度的高低。而研究表明,相比于包装使用饱和度高的、鲜艳色彩的食物,人们认为使用柔和颜色包装的食物是更健康的[6],这也证实了「同时激活理论」。


结语


“轻”=“健康”这一直觉只是我们思维的一种捷径,单纯使用这种直观的判断方法是非常不可靠的。


比如,一盘薯片的重量往往远远低于一盘水果的重量。但水果能给人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而薯片只能给人体提供快乐(划掉)。


在消费领域,一些无良商家也可能通过操纵包装的重量来让消费者相信其产品更“健康”的谎言,在消费时,也应注意不要跌落进商家所营造的“健康”陷阱中,想要真正吃的开心又健康,最好的方式还是查看产品背后的营养成分表来了解其真实的营养价值。


-学堂君-


轻食应该很轻,就像【冰】激凌应该没有热量一样


参考文献:
[1] Li, Y., Heuvinck, N., & Pandelaere, M. (2022). The light = healthy intui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32(2), 326-335. https://doi.org/10.1002/jcpy.1249.
[2] Anderson, J. R. (1983). A spreading activation theory of memory.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 Verbal Behavior, 22(3), 261-295. https://doi.org/10.1016/S0022-5371(83)90201-3.
[3] Martin, I., & Levey, A. B. (1978). Evaluative conditioning. Advances in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1(2), 57–101. doi:10.1016/0146-6402(78)90013-9.
[4] Schneider, I. K., Rutjens, B. T., Jostmann, N. B., & Lakens, D. (2011). Weighty matters: Importance literally feels heavy.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2(5), Accepted Article 474–478. doi:10.1177/1948550610397895.
[5] Zhang, M., & Li, X. (2012). From physical weight to psychological significance: The contribution of semantic activation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8(6), 1063– 1075. doi:10.1086/661768.
[6] Mead, J. A., & Richerson, R. (2018). Package color saturation and food healthfulness percep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82, 10–18. doi:10.1016/j.jbusres.2017.08.015.

作者简介:xxx号火山,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0

回复

越“轻”的食物越健康?-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京师心理大学堂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京师心理大学堂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