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单相思”这种常见的性心理现象,英国心理学家弗美斯特认为:
“单相思”比“两相思”实际上更为常见,可以说是几乎所有成年人都饱尝过“单相思”别人或被他人“单相思”的苦涩或尴尬。
那么,已婚的成年人还会陷入单相思或暗恋吗?
这个问题看上去十分可怕,也很荒谬。但它客观存在,也很危险。
因为,一旦遇到,就可能处于身体或精神出轨的边缘,
就像烂醉如泥的流浪汉,在夜晚的河边或悬崖深一脚浅一脚,随时有可能踏入而不自知。
又如脚踩钢丝绳,手拿平衡杆走在高空的杂技人,表面镇定,却心神不宁。
不过,为什么他或她们会陷入单相思呢?
Vol.1
无法对我喜欢或爱的人表达脆弱
有位网友A在问答区中提问,
最近忽然不知道怎么了。我发现,我可以轻易对朋友表达脆弱,发牢骚或脾气。
而对我喜欢的人,却不愿意让她看到我的软肋。我只想一心一意照顾对方,当一个情绪稳定、给她足够安全感的男人。
这种模式或现象,其实在我们身边很常见。
由于形成了既定的沟通模式,使得一方对另一方足够包容和照顾。
但经常提供主动照顾服务的人,内心也有脆弱的时候,也有想要依赖别人、被保护的需求,
但可能由于时间长或其他原因,对于爱人,实在说不出口,甚至感觉很羞耻。
有时会尝试着向对方倾诉,但效果不明显。
甚至会让女方觉得,他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堪一击,像一个娘们。
在有些极端的婚姻相处模式中,女性一方几乎完全处于受保护的小女生角色,只管享受和被宠,而不承担任何其他功能。
长此以往,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情绪的一方,会很苦恼,甚至手足无措。
有的因为压力无处释放,而双方大大出手甚至分离;
有的只能酗酒或其他,一旦在外,遇到可以情绪释放的对象,就容易发生问题。
所以,千万不要形成固定、麻木和单向的相处模式。
Vol.2
感觉她或他才是可以让我有安全感的人
亲密关系相处模式中,还可能存在另一种情况。
比如,朋友小B,她从小就很懂事但经历坎坷。
8岁时,爸妈离婚,之后跟着爸爸生活,爸爸对她很好但一直工作都很忙碌。
所幸的是,后妈对她还算可以。她后来一直抽时间照顾爸爸与后妈一起生的弟弟。
整个青春期直至成年,对她弟弟全心全意。
后来,她结婚了,丈夫和她一样大。但不知为何,她和他在一起,习惯性相处成了姐弟模式。
可想而知,她的内心要有多强大。可假如一旦遇到问题垮下来,该有多么的空虚无助。
果不其然,由于受到疫情等影响,丈夫失业不顾家还拿她撒气....
就在这时,一个比她年长几岁,成熟稳重的男人,出现在她的工作中......
在一次喝酒聊天的过程中,小B坦言,那个成熟稳重的男人,是她渴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对象,是那个可以给她安全感的人。
Vol.3
曾经的习惯或逃避压力的方式
出现单相思的原因多种多样。
在青春期,单相思或暗恋是最美好的。
少男少女沉迷于幻想而不善于自控。
感觉对方举手投足都是那么的有风度和魅力。
每一天都想见到对方,即使见到,也只是远远的看着、默默的关注。
出于羞涩自卑,或也只是为了释放学习压力、激发生活动力、填补躁动空白罢了。
但成年人,可就不一样。
不过幸好,相较于出轨和离异,已婚成年人的单相思还可能有救。
之所以单相思而没实际行动,就因为这些成年人,似乎还知道边界和道义,算是有着真性情的人。
那么,真性情的他们,该如何解决或避免出现此类问题呢?
第一,亲密关系在于“理解”而不是“了解”。
恋爱和婚姻中,两个人应该坦诚相见、互相扶持,而不是一方只顾享受,一方只能付出。
即使男性,也要有适当对自己的另一半讲述不满,释放压力甚至撒娇卖萌。
长时间在一起的两人,不能因为彼此太过了解而麻木。
对你的另一半出生年月甚至每天饮食出行了如指掌,但这几乎没啥鸟用。
重要的是可以时刻体会到对方的情绪和需求,及时给予关心支持。
第二,真性情的成年人,在于正确释放而不是纠缠。
在恋爱或家庭关系中,每一个人都要同时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复杂问题。
有压力和矛盾很正常。这时,如果发现我们自身无法解决情绪问题,甚至对另外的对象发生了移情。
要及时察觉问题产生的根源或需求,去转移注意力、释放压力,而非一味的沉沦且不能自拔。
有的一时冲动,会纠缠不清、身心俱疲甚至两败俱伤。
第三,真性情,在于真情而不是乱性。
无时无刻都能坦诚面对彼此,才是真性情的本色。
有技巧和策略的不断营造和保持新鲜感和刺激度,是保持健康亲密关系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亲密关系,在于彼此成就。
在一段关系中,无论质感如何和时间多久,我们都要保持一个独立而自由的灵魂。
时刻觉察和反省,关注和沉迷于自己热爱的工作、运动和兴趣中,在自己获得成就感的同时,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感受。
人生中最难的坚持和最美的事情是,
从一而终,余生有你。
换句俗话,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是及时止损。
那些显然弊大于利,百害而无一利的事,还是早点收手吧。
案例纯虚构、文字皆原创、图片自网络。
作者:贾佳 (原青春热线心理咨询志愿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人际关系、个人成长、青少年教育、大学生团体咨询等咨询经验,欢迎勾搭和关注。
个人公众号:假模贾样的青年(ID: qingnianJIA2020),专注影视剧书心理情感分析推介、生活图文纪实;走心、有趣、灵动的泛心理好物分享。)
责任编辑:一只梨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