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笔记——关于依赖和独立

发布时间:2022-07-05 0评论 166阅读
心理咨询笔记——关于依赖和独立-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在“亲子关系的理论”中,温尼科特描述“走向独立”的发展阶段:


“……婴儿发展出了没有实际照顾也能去行动的能力和手段。”


“这种能力和手段是通过曾经被照顾经历记忆的积累、个人需要的投射、以及对照顾细节的内摄,并发展出了对环境的信心而达成的。”以及理智性的理解的能力。(“The theory of the parent-infant relationship”,1960,p.46)


在心理咨询中,常常会有来访问我,我究竟要怎样才能变得独立?不像现在这样依赖父母/配偶/朋友等等?


这是个好问题。


但接下来,来访会继续问说,是不是我搬出去/和父母分开住/独自忍受痛苦/甚至停止向父母、配偶、朋友、治疗师求助,我就能独立了?


这是一种防御机制。叫做简单化。


当我们感受到面临的事情过于复杂,不堪重负时,我们倾向于幻想这世界上一定存在着一个简单的办法,这个办法简单到只要我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就可以解决那个对我来说过于复杂和苦恼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也倾向于用一个线性的因果关系来解释一件复杂的事情,也是同样的防御机制。


简单是我们美好的幻想,但复杂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样子。


怎样才能独立?


思考一下你是如何学会走路的?


如何学会说话的?


如何学会写字的?


走向独立和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写字一样,已然是经历了一段过程之后才可能达到的结果。因此,你需要去经历走向独立的这个过程。


我的一个接受心理咨询多年的来访,在孕期焦虑于要如何才能做一个妈妈,毕竟以前没有经验。在生了孩子后,她发现,只有在去做着一个妈妈该做的事情,承担着一个妈妈该承担的责任的过程中才最终成为了妈妈。


每个个体在发展到“走向独立”这个阶段之前,都要经历绝对依赖、相对依赖的阶段。


温尼科特认为没有人可以达到完全独立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客体关系、人际取向的精神分析理论不谋而合,即认为无论在生命的任何阶段,个体都处在某种形式的关系中,个体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关系。


而即使是成年人,已经到达了独立的阶段,也会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比如生病,又再次退行到相对依赖甚至绝对依赖的阶段。


“如果无法承认依赖的事实,那么就无法减轻对依赖的恐惧以及对依赖对象的恐惧。这些恐惧里都包含了对被主宰的恐惧。”(——温尼科特,“the mother’s contribution to society”,1957,p.125)


…对于男人和女人而言,就会有这种尴尬的事实,即每一个人都曾经依赖过女人,如果要达成人格的完全成熟,无论如何这种恨就得转变为某种形式的感恩。(——“This feminism”,1964,pp.192-193)


也许这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通常是从青春期开始),会逐渐(尤其是青少年)对父母(通常是母亲)表现出拒绝、敌意和疏离,个体非常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把父母视为阻碍自己变得独立强大的唯一障碍。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这样的来访通常会对治疗师产生父母的移情,认为心理咨询阻碍了他的发展,潜意识里对治疗师的依赖,让他感受到被控制、被主宰的恐惧(同样是父母的移情),否认治疗师对他的帮助,认为摆脱心理咨询和治疗师才能消除让他变得真正独立的阻碍。


当然,还有一个心理过程是可以通过来访对治疗师的态度以及对治疗师采取的行动来理解的,就是来访对治疗师采取了他在父母那里不敢采取的行动,比如拒绝治疗师,比如中断咨询。


这一冲动在变成真正的行为之前如果能够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加以讨论,将会促进来访对自己心理过程运作(对治疗师的移情、和父母的真实关系、见诸行动、防御机制等)的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还需要理解自己不能完成从绝对依赖到走向独立这个过程背后的原因。


在和心理治疗师建立起的治疗联盟关系中,重现早年心理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来访在咨询中退行到问题出现的那个阶段,治疗师被移情为母亲(也许来访会“感觉”治疗师像母亲,但事实上不是母亲,治疗师就是他自己),治疗师像一个母亲那样和来访重新经历那段发展失败的阶段,从而问题得以修通。


作者:王晓彦
责任编辑:一只梨
0

回复

心理咨询笔记——关于依赖和独立-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王晓彦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王晓彦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