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自我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之前,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和大多数人一样,是父母和社会文化背景赋予的,也是家族代际传承的价值观赋予的,一开始我们的认知系统被父母极大的决定着和影响着,并且我们并不自知,我们以为这些就是整个世界。
在这样一种认知里,我们无法无法获得自由。举一个例子。
也许你是听着父母说这样的话长大的:“我们一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我在这个婚姻里煎熬着不离婚,都是因为你;我的不快乐都是因为你不努力学习;我本来就如此匮乏和痛苦,却把资源都给了你。”
在父母的认知系统里,他们是牺牲者,而你是一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获得者。在孩子还没有自己的思考之前,会不加分辨的接受这些,很可能会进入这样一个死循环:
因为被给予而感到内疚,甚至因为自己的存在就感觉到内疚,因为内疚而想要偿还,而这个偿还,没有具体的形式,没有可衡量的尽头,因为想偿还无法和父母分离,去活出那个独立的自己,于是很在自己的人生里痛苦和遗憾着,又把期待给了自己的孩子。
当你认同了父母赋予那个亏欠者的身份,也认同了被父母定义的各种“罪证”,让自己无法摆脱内疚,无法允许自己很快乐,无法对他们说不。慢慢的,这种偿还的欲望好像泛化了,你长大以后,好像对全世界都很亏欠。
有一个小伙伴曾经对我说过:“每到一个新的单位,我都要做的比领导给的多一些,每认识一个新的朋友,都要先送个小礼物,不然不安心。”让人不安的是什么呢?因为自己本来就是亏欠者,平等的美好,但无法安心的享用。
我讲的故事不会到此为止,如果站在故事的另一端,我们又看到了不同的一幕,一个故事中总有很多相似的角色,往往父母因为在他们的原生家庭里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养育,他们的自我很匮乏、怯懦,他们需要得到别人的赞美肯定和认同,当人们越觉得自己不重要,就约极度的需要被重视,因此极度需要被尊重。
而当这个被尊重和被需要的愿望无法正面意识到,并传达出来时,它只会扭曲变形的蔓延在家庭的空气中,从细枝末节中满足内心的空洞。有时候,他们需要要活在一个道德完美者、牺牲者的人设里,才能感觉到自己有地位,甚至地位在你之上。潜意识的需要使然,制造令你感到内疚的各种场景和行为。
于是他们的内心会更安稳,我不会被孩子抛弃。他们的潜意识创造了一个世界,而你被困在其中,所以你感到内疚并不真的意味着你做错或亏欠了什么,甚至不是你的存在就是个错误。我们学会用父母看待自己的的眼光来看待自己,而父母也是从他们的父母那里学习,环环相扣,代代影响,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家族代际传承。
你相信么?你现在的活法可能是被塑造出来的,随着你的成长,你会看到别人给你塑造的世界背后,其实有另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有可能在你过去的认知里藏着一个这样信念:原本就有着罪过的自己,如果再不够好,就会是个不值得被爱的人。你还一直想象着,“如果我足够好,不再是别人的负担,我就会被爱了”,于是你在自我牺牲这条路上也越走越远。
如果你以一个观察者的姿态去探究这个剧本究竟是如何开始,如何展开,又如何在你的重复中被轮回时。你可以重新去认知你的父母一直是怎样的活法,他们这样的活法又是如何影响了你。
假如你有机会走出认知的局限,你也许会豁然发现你的不被爱,并非是因为你天生就很糟糕,父母的痛苦也并不是来源你,也不是来源于他们给的那些原因,那些原因会让他们当下感觉到好受一些,那是他们认知范围所能给自己的解读。
真实的原因是他们也没有被好好的爱过、被肯定过,空杯无法赠饮。你可以选择原谅,也可以选择不原谅,但请给你自己解绑,你可以选择和他们不同的方式来对待自己,我没有说错:“你,是有选择的。”
给自己解绑之后,你不再预设全世界都不会爱你,你也不再期待自己要靠变得完美去获取爱,你还是你,可是你在关系中更自在了。
这,并不容易,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凭空去构建一个新世界,刚改变自己对他人的态度时,其实是非常忐忑不安的,有一次,我的一个来访者走到这一步时,问我:“怎么往前走,怎么克服改变的恐惧或者内疚?”
我告诉他,不需要克服,不是它们完全消失才可以往前走。而你认为自我那些不够好的部分,也许也难以改变,但是谁又规定了只有足够好的人才可爱?
有时候被关的太久,我们会不敢去打开那扇门,因为不确定。可是,在那个不确定中才有未来。在觉察到那些被自责与内疚捆绑住的感受和需要时,你可以有选择的给他们解绑。
从来没有完美的父母,父母也无法拥有完美的婴儿,世间也从来没有完美的爱情。我们每个人都是对且错着。有长处,也有短处,有能和不能。你不完美,你也降临到了世界上,你的降临就是大自然的礼物。
作者:魏娜
责任编辑:一只梨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