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嫉妒别人?怎么才能改变这种心理?| 心理锦囊

发布时间:2022-04-09 2评论 815阅读
总是嫉妒别人?怎么才能改变这种心理?| 心理锦囊-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这里是壹心理互助社区出品的音频解惑节目,听一个心理锦囊,解决一个心理问题,我是心探教练熊猫君刘女士。


莎士比亚曾这样描述过“嫉妒”:“嫉妒是绿眼的妖魔,谁做了他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


嫉妒心理”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我们人本身就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无论是工作、学习难免会和他人有所交集,当对方的外在条件、聪明才智,荣誉成就、财富地位望等方面,比自己高处很多之时,自我就易心理不平衡,继而衍生出对他人强烈的不满和敌意,嫉妒的种子便在心中萌生了。


陷入“嫉妒心理”的自己,会变得盲目且偏执,使自己在痛苦和不甘中纠缠,影响个人发展和人际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嫉妒”的

概念和产生原因


(一)“嫉妒心理”的定义及其阶段特征:


“嫉妒心理”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不良关系的体现,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其社交半径也会扩大,有着不同经历的人们相聚在一起,矛盾也在所难免。“嫉妒”就产生于,当事者自身强烈地感觉到了对“具体他人”享有利益的渴望,欲将其占为己有,并觉得他人胜过自己之时。


事实上,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是一系列消极感知的组合,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情绪,它们相互交织,冲击着当事者的内在,如果自我无法消解对他人的嫉妒,就容易影响自己的行为和生理健康,甚至衍生出攻击性言语和行为。


人的“嫉妒心理”也会经历不同阶段的波动:


1、萌芽期:表现为初期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


2、发展期: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


3、爆发期: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


(二)“嫉妒”与“羡慕”的有何本质区别: 


我们有时会难以厘清“嫉妒”和“羡慕”的区别,二者都是描述和他人差距的状态,但是,两者的性质却有所不同,古人将嫉妒解释为害贤者为“嫉”而害色者为“妒”,嫉妒是一种消极情绪,有对立的、攻击的、诋毁式的,而羡慕是一种积极情绪,有欣赏的、敬佩的、褒扬式的。这也说明,我们对待同一人事物的方向不同,产生的情绪也会不同。


(三)“嫉妒心理”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讲,嫉妒也是本能的体现,在古早的时代,人类为了种族的繁衍和生存领域维护,必须长时间保持警惕和攻击的姿态,那时,人类资源及其有限,生产力落后,平等分配生活物资的需要,产生了“追求平等”的心理本能,但是,在追求公平的过程中,人的盲目和偏执很容易就会点燃起“嫉妒”的怒火。


“嫉妒心理”的产生也和自我中心主义过强有关,“自我中心”源于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在人感知运动前运算阶段,人思考问题时总是以自己的角度为出发点,面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而哪怕我们已经成年,如果无法实现换位思考,在极端的个人中心主义之下,也会易嫉妒他人。


“嫉妒心理”对我们的生活及学业事业

带来消极影响


对他人的嫉妒容造成“反差效应”和“习得性无助”。当一个人的社会尊重和荣誉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为减轻内心的痛苦,可能就会通过“嫉妒”这种消极手段来逃避现实。


“反差效应”是指差距离逐渐拉大,当事人无法释怀,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一个人无法走出嫉妒带来的迷茫和失落,就会形成错误的心理认知,嫉妒不仅会打破原本和谐的社交状态,给他人带来困然,也可能会让自己贬损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对自己失去信心,导致心理失衡,影响正常的社会功能。


让人担忧的是,嫉妒都是我们失去效能感的前奏,竞争带来的正向促进可能会由于嫉妒而变质,我们无法正视别人的成绩,我们也就无法正视自己,面对不满意的现状感到深深的绝望和悲哀,被习得性无助所束缚。


总是嫉妒他人该如何调整,

以下建议也许会有所帮助


(一)客观评估自我价值,充分发挥自我优势,懂得取长补短


当嫉妒心理萌发时,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而不是被嫉妒所左右,我们需要明白,感受到嫉妒,也许就是我们潜意识发出的“警惕信号”,是在告诉我们,当下就是改变自我的契机,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嫉妒中的你我,总是会忽略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短板和他人的优点比较,在心理上放大差距。


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要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客观的评估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正视自己的差距,取长补短,而不是自怨自艾,发掘自身的潜能,开拓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强项领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先前没能满足的欲望。


建立自我发展的实践计划,通过技能提升、自我学习,逐步缩小与嫉妒对象的差距,从而达到减弱乃至消除嫉妒心理的目的。


(二)懂得平衡自我情绪,进行科学适度排解,将注意力转移


嫉妒会使得我们非常矛盾,既渴望自我成就,又将本来应该用来成长的珍贵时间消耗在注意他人身上。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对手”从来不是他人,而是要未来的自己比现在更好。


关注点从被嫉妒的对象转移回自己身上,毕竟,人生漫漫长路,我们都在和自己博弈。懂得去自我觉察,关注自己的情绪,并且努力的去平衡,莫要让自己成为消极情绪的附庸,在进行心理调节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借助各种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内心的愤懑,这能够帮助自己适当转移注意力。


若还是觉得心理负担过重,也可以和自己信任的亲友倾诉愁肠或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沟通,缓解嫉妒带来的痛苦。


(三)提高道德修养水平,把嫉妒调节为积极认知,见贤思齐


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发展观,要理解竞争的正向意义,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人的优秀有时的确会让我们自卑,但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更优秀者身上学习其品质,汲取他人的经验与教训,促进自我的成长。


把消极的嫉妒心理逐步转化为积极的驱动力,同时,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理解嫉妒的恶意给他人带来的伤害与冲击之时,我们可能就能够降低自己的攻击性,提高自己的自律道德水平。


亲爱的朋友,我们的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我们不仅仅要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挑战,还要面对负面心态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嫉妒心理”就是其中之一,它总是会在我们脆弱的时候“伺机而动”,干扰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破坏我们身心安定。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总是会嫉妒他人,我们就需要警惕,切莫让自己陷入嫉妒的漩涡之中,成为消极情绪的奴隶。当我们放下心理桎梏,我们就能够更好的接纳自我,拥抱自我。


感谢收听本期「心理锦囊」,想听更多心理学内容,欢迎加入壹心理互助社区。

0

回复

总是嫉妒别人?怎么才能改变这种心理?| 心理锦囊-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刘权熳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刘权熳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