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看清那些让我们走进“死胡同”的“幕后操控者”!

发布时间:2022-02-25 6评论 2024阅读
看清那些让我们走进“死胡同”的“幕后操控者”!-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的生活是否遭遇过这些挫败经历:和别人谈恋爱,因为没有安全感对伴侣使用冷暴力,让对方不堪忍受导致分手;和朋友聚会感觉自己被孤立,无法融入其中,最后只能宅在家中;与人相处只想用尽各种方法讨好别人,自己畏畏缩缩感觉处得好卑微;因为不知道怎么拒绝别人推给你的工作任务,很委屈的加班处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有如上述这些让人感觉痛苦的坏体验,因为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能在失败的体验中总结经验,下次不要再犯就好了。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吃一堑长一智”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我们总是会在同一个地方“摔跤”。


比如,上面所说情况有可能是这样的:控制不住地会在每次恋爱时使用冷暴力,以致无法维持一段长久亲密关系;因为怕被孤立被抛弃所以不喜欢交朋友,被迫成为宅男宅女;无论在何时都想着讨好身边的人,以至于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清楚了;永远都不懂得说“不”,永远都有加不完的班。我们一次又一次犯同样的错误,自己制造了一次次的挫败感,似乎从来没有从中吸取过教训。


我们以为这一切是因为天生的性格缺陷,但是在读完《0次与10000次——如何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这本书后我才知道,我们控制不住地走进坏体验的“死胡同”,是因为摆脱不了“幕后操控者”,他们以你看不见的方式控制你的行为,让你不由自主地按照一贯模式行动,并且让这些行动伤害你自己。


作者吉塔•雅各布是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她的著作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并在世界范围内帮助建立了图式疗法,她在书中通过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我们为什么总是一次又一次总是犯同样的错误,并且提供了可以解决的练习方法,让你认识并修正自己的日常行为模式,拥有保护自己不被伤害的能力。


通过阅读本书,让我看清了那些促使我们不断走进挫败感“死胡同”的“幕后操控者”,从心底里原谅和理解了自己。



01


当你还在为远离童年苦恼时,却不知这一生都在被童年“纠缠”。


作者在书中指出,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都由不同的内在部分构成,并将这些内在部分分成四种:内在小孩、内在审判者、应对方式以及成人自我


在不同情况下会有不同的部分控制你的感知和行为,有的时候是内在小孩,有的时候是内在审判者,有的时候是成人自我,所以我们可能会在一天时间内经历挫败、生气、孤独、无力、喜悦等等高低起伏的情绪变化。


在内在小孩和内在审判者控制下的情绪是不可控的,就像触摸含羞草一样的应激反应,形成了我们行动的固定模式,你不自知也没察觉,莫名其妙你就做了让自己受伤的事。那么,为什么会有内在小孩和内在审判者呢?原因就出在你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生活。


内在小孩就像字面传达的意思,代表不成熟、幼稚,他是因为你在孩子时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


作为孩子的我们有一些应该被满足的需求,一是与他人稳定的联系,这会让我们感觉被爱护、被重视,建立起与他们的安全网;


二是自信心和能力,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能做什么,这能让我们有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三是表达需求和感受的自由,这能让我们感觉自己被真诚对待,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个性;


四是自发性的乐趣和玩耍,这能帮助我们找到减轻压力的方法,让生活变得更轻松;


五是与现实的界限感,客观看清外部因素设定的边界,了解自己的边界,这会让我们更能为他人着想。


因为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是有需求的,或者不知道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下,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们的需求可能不被满足,从而引发负面情绪,就像你很渴又没有水喝时的情绪一样,如果长时间需求不被满足,就会形成根深蒂固的应激行为模式,不管你年纪多大,这个“小孩子”的模式会一直跟随着你,在潜意识中控制你的行为。


内在审判者则是代表着严厉的批评和惩罚,他会让你在行动中畏手畏脚,贬低、虐待自己。内在审批者产生的原因可以追溯到父母、兄弟姐妹、亲戚、老师和同学等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较长接触的人,其中的某些人可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他们轻视你、贬低你、对你批评或者高要求,在你心底形成怀疑否定的声音,并且跟随你一起成长,一旦被唤醒,这个声音总是会影响你前进的步伐。

 


02


三种内在小孩,既可怜又讨厌。


作者把内在没长大的小孩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受伤的、被宠坏的、幸福的。


幸福的内在小孩是我们灵魂中健康的一部分,因为童年时期的被满足,我们会感到被爱、与他人相连、安全、有价值、乐观和有自发性。但可悲的是,拥有幸福小孩的人居少,大部分的人都或多或少存在受伤的、被宠坏的小孩的成分,有的可能是几种类型的混合体。


受伤的内在小孩最常有的感受是被抛弃、排斥、不信任、羞愧和情感匮乏,童年时的不完美经历给他带来了这些感受,比如亲人死亡、亲密感情的缺失、父母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长期没有归属感、外界的不友好等等,有些因素是主观人为的,比如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缺失,但有些情况是客观不可控的,比如小孩子间无意识的言语攻击,总之,在我们自己不可控的情况下让作为孩子的自己受到了伤害,有些经历的伤会超出我们的自愈和抵抗能力,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被宠坏的小孩心底里的声音是“我要报复”,他产生原因同样是童年时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自信心和能力,如果你从小就被家人捧在手心里,什么事都帮你安排好,不让你独自做任何事,那么你的自主权已经被剥夺,还比如,因为从小不为你设界,你根本不清楚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那么你将无法容忍别人对你的要求,变得骄纵叛逆。当被宠坏的小孩主导行为时,我们会有生气、愤怒、反抗等情绪,自然会引发不好的结果。

 


03


三种内在审判者,哪个在背后影响着你。


说到内在审判者,对这个状态的认知是我在本书中最大的收获,我认为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孩子最有可能拥有的内在自我。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卢梭的话:“许多孩子都有很难教育的父母”。


大多数家长都会犯一个错误,利用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虽然这样想来很是可气,但是每一个家长都是普通人,他们也会犯错,并且大多数的他们并不自知,认为这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这些方式造成了伤害,让孩子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认识自己的极限。父母的影响是形成内在审批者的最大因素。


内在审判者可以分为对成就要求较高的、对情感要求较高的和惩罚性的。成就要求较高类通过提出过高的要求给我们带来压力,一旦无法满足我们期待的样子,就会感到挫败和自责。情感要求较高类则会让我们习惯不断地照顾别人,甚至为别人牺牲,忽略自己的需求。


而惩罚性的内在审批者是对我们侵害最大一种类型,他们的形成可能因为一些极端的成长境遇,比如性侵害、身体和情感虐待、忽视、欺凌以及其他的严厉惩罚,导致形成了成长阴影,让我们感受到剧烈的痛苦,如果你感知到自己受这种类型的影响,那么一定要通过专业的指导来治疗。


正因为内在孩子和审判者的存在,我们形成了固有的消化负面情绪的行为模式,通常分为顺从、回避和过度补偿,形成了我们内心和行动的扭曲形象,生活总是那么跌跌撞撞、不够顺遂,严重的甚至影响正常生活。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意识到内在人格模式对自己的影响,在书中,作者也明确指出,每个人都有机会重新获得掌握权,可以通过刻意练习驾驭情绪和感受,拥有一个更加稳定的成人自我,这需要不断地尝试和练习。



就像看到这里的你一样,我们已经察觉到了那些“幕后操控者”,并且初步认识到了他们存在的理由,这就让我们离改写人生脚本更进了一步。



文:艾橙Cici
责任编辑:殷水
0

回复

看清那些让我们走进“死胡同”的“幕后操控者”!-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艾橙Cici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私信

艾橙Cici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

每一种付出,都值得被鼓励
  • 1元
  • 2元
  • 5元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
打赏是什么?如何开通
请根据你的付款情况点击以下按钮
已付款未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