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用“躺平”这个网络流行词,来形容与证明自己反叛裹挟,超脱于加班、升职、挣钱、买房的主流路径之外,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优秀的人会主动选择给自己增加一些压力,来驱动自己努力,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这的确是真的,因为这种“自寻烦恼”的压力中蕴含了符合心理发展的需求与动机。
阐述定义
“马蝇效应”源于美国前总统林肯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这就是著名的“马蝇效应”。
现在“马蝇”一般指企业或者个体管理中的激励因素,找到合适的激励因素,就能激发个体的发展动力,发挥潜能,从而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
背景来源
它的确是一段真实有趣的经历。
1860年,林肯赢得大选后开始组建内阁,他没有听从幕僚的劝告,决定任用他的竞争对手蔡思为财政部长。
在之后一次《纽约时报》的专访中,林肯总统被雷蒙特问到:什么原因让他敢于任用一个劲敌安置到自己的内阁中?
于是,林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林肯少年时和他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里种地。一匹用来耕地的马看起来很不给力,慢腾腾地走走停停。
可是有一天马突然变得有力气起来,跑得很快。
林肯感到奇怪,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马身上,就随手把马蝇打落了。随之,那匹马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他兄弟说:“正是那家伙使马跑起来的!”
讲完这个故事,林肯对雷蒙特说:“你明白我要让蔡思进入内阁的想法了吗?”
林肯把一个时刻威胁着自己地位的政客引入内阁,就是希望自己能像被马蝇盯上的马一样,毫不懈怠地往前跑。
被马蝇叮咬的马才会跑得飞快,人其实也一样。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与站立相比,人们更喜欢坐着——人的本质是喜静不喜动,这是由人内心寻求安逸的天性决定的。
当出现一个不舒服的因素的情况下,人反而能够采取积极行动,做出正向的努力。于是,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命名于“马蝇效应”
案例分析
日本的本田宗一郎作为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提出过一个管理观点,一个优秀企业的员工基本可以分为三类:20%的骨干型人才,60%的勤勉型人才,以及20%资质平平的普通员工。
公司可能一刀切地将那20%的普通员工裁掉吗?答案是不能,因为那样做的管理成本太大。而且,这20%的员工也不都是“蠢材”,他们只是缺乏进取心、甘于平庸而已。
后来,本田宗一郎受“马蝇效应”的启发,决定从人事方面改革,激励这些普通员工。
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努力,本田宗一郎找来了这样一只“马蝇”——松和公司的销售副经理、年仅三十五岁的武太郎。
因为武太郎很有“雷厉风行的才干和刻薄无情的管理风格”。
在武太郎这只极度严厉、近乎苛刻的管理风格的“大马蝇”的叮咬下,那20%的普通员工痛恨之余,为了不被开除,也爆发出了惊人的潜力,公司销售额直线上升,公司在欧美市场的知名度也因此不断提高。
相关科普
造成马蝇效应的关键有2个部分:
1、外部环境的转变会成为压力刺激到个体,使个体会产生应对行为
压力是个体对于威胁挑战事件时的身体和情绪的反应。
应对是指对付那些被个体知觉为紧张或者超过了个体资源所及的内在或外在要求的过程。
应对的反应及想法包括:
行为方面
情绪的方面
动机上方面
舒适安逸的马,忽然被马蝇咬后而造成的疼痛感,将立即刺激马采取行动应对解决痛疼感。
2、目标的重要性会激励个体尽快把精力投入工作中
马的目标动机很明确,就是要解决痛疼感,因而它会集中精力,飞奔行动起来。
很多情况下,人也是“激”出来的。
因为人皆有趋利避苦的惰性,如果没有外力的刺激或震荡,许多人都会选择四平八稳、舒舒服服、得过且过地走完人生之路。
那些优秀的人才固然能力出众、天赋过人,但是,许多算不上优秀的普通人却未必真的平庸,很可能只是缺乏激励,没能把自己真正的潜力发挥出来而已。
因此,很多时候,想取得成功,我们就要学会主动接受外在的激励,让外在压力变成内在的动力,挖掘出潜藏于自身的真正的实力!
个人见解
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消耗的生活、前途的渺茫感,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压力。
不仅负性事件会导致压力,事实上,如结婚这样令人愉快的事件也会给人们带来压力。
但是,如果没有了压力你的生活是否会好些呢?
事实上,没有压力的生活,也就没有了挑战没有需要克服的困难;没有了需要开拓的新领域,也就没有了去加速运转你的头脑和提高你的能力的理由。
而个体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与面对压力呢?
一、心中有实现目标的压力,我们的灵魂才会变得有趣有力
有人曾经这样说:“安逸、舒适的生活足以毁灭一个天才。”
的确,无数的例子证明,过于安逸的生活能消磨掉人的斗志,并在日常琐事中将个人的才华、潜力消耗殆尽。
年底的时候,想给自己放假躺平一段时间,允许自己熬夜看小说刷手机,早餐吃到上午十点。
一个多月之后,忽然感觉整个人好像无精打采的样子,反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也许,在舒适生活的基础上,还需要一颗有趣的灵魂与一些合理的目标
如此,我们才能每天睁眼有动力,闭眼有满足,才不至于躺平内卷,用熬夜来释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不甘心。
二、面对压力的焦虑,如何升级我们的认知思维
不得不说,有一部分人就是对缓解压力很有能力,即使压力很多很大,他们也有能力达到卓尔不凡的积极的效果。
认知行为治疗师唐纳德梅钦鲍姆研究总结提出了一种改善压力的免疫法:
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压力有更多的认识,了解它的起因与结果,对压力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增加我们的可控感。
记日记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其次、尝试认同并且建设一些可以抵消非适应性、自我挫败行为的新做法。
比如:把之前自寻烦恼的时间,固定出半小时为“学习时间”或者“倾诉沟通时刻”。
最后、对自己的新行为的结果进行评估,避免之前的内心的难堪与痛苦。
尝试把“我真的很幸运,今天考试的题目我刚好复习到了”换成“我为考试进行了很多的学习,取得好成绩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一旦走上与之前的挫败性认知思维不同的反应和自陈,我们就会对改变充满信心,从而带来更大的成功。
三、积极应对压力创伤,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在面对严重的疾病、升职,矛盾等等各种压力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积极应对,便能够从负面事件中获益,拥有如下的积极心理变化:
新的可能性:“我有了新的喜欢做的事情。”
与他人的关系:“我觉得在那之后我和其他人的关系更紧密了。”
个人力量:“我知道我能依靠自己。”
评价生活:“我知道生活是重要的。”
心灵变化:“我能理解更多的不同观点。”
至此,我们不仅获得了心灵的成长,而且让我们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墨菲定律全四册》之《马蝇效应》
《心理学与生活》之《生活压力》
作者:舒雅清正
责任编辑:一只梨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