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读研,但又担心找不到工作 |《本科生升学指南》

发布时间:2021-12-27 2评论 2010阅读
不想读研,但又担心找不到工作 |《本科生升学指南》-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文:时差大叔
来源:微信公众号:心理0时差(ID:PsyTime)
原文标题:“不想读研,但又担心找不到工作。”| 《本科生升学指南》



今天是考研最后一天了,关于读研这件事,之前有不少朋友在后台跟我们留言说到一些困惑,例如:


我觉得本科学历肯定将来找不到工作,但是对做研究好像也兴趣不大,我究竟要不要读研?
我今年研三了,在纠结要不要接着读博,读研和读博究竟差别有多大?


今天的文章,大叔想通过几个研究生的自述经历,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回应一下这两个问题: 


1. 你为什么读研(动机),对你研究生生涯会有什么影响?

2. 如果想继续在科研上深造,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先来听故事。 


 01 

天上掉馅饼的事,却搞得一败涂地


@寒子 


我是一个工科女,大学毕业前都走得挺顺利,虽然没什么梦想,但是成绩一直不错。 


关于是否读研,本科毕业其实没想太清楚,跟着做毕业论文的老师推荐我去北京中科院系统的一个所读博,说那位导师是他的同学,非常熟。 


北京那个老师还跟我说可以直接硕博连读,只要我考研能过国家线。 


我觉得简直是做梦一样,这么好的学校我想都不敢想,肯定是同意了。 


家里人都很高兴,已经把我当博士看待,觉得我是家族第一位博士,他们脸上很有光,想着将来毕业就能赚大钱了。 


我大四就开始准备考研,非常认真,每天去图书馆熬到深夜,后来也顺利过了笔试,后面因为联系好导师了,面试很容易就通过了。 


刚到北京,我干劲十足,有不懂的就问,实验也安排得很紧,但是很快我就感觉到非常吃力,我似乎总是跟不上老师和师兄的步伐,开会我也经常听不懂。 


后来的事,总结起来就是:一败涂地。 


组会上我每次作报告都会被老师批得一无是处,而做实验又经常被师兄指出漏洞百出,我感觉我实在是不擅长,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每天很努力做实验,花的时间比别人都多,但是丝毫无成果,来所里 4 年,我一篇文章也没有,我感觉到毕业都是问题了。 


我似乎完全丧失了对学业的兴趣,似乎只是一台做实验的机器,每天重复一样的事,每次开会前都担心焦虑睡不着。  


这中间我想过无数次要退学,可是每次都被爸妈给否定了,他们劝我要坚持,骂我笨,却不懂我的痛苦。 


直到今年年初我得了抑郁症,休学了一年。 导师待我也还算仁慈,帮我整理了我做的实验数据,代笔帮我写了一篇文章在投了,我不知道能不能毕业,只知道我这几年过得很痛苦,我感觉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好像最开始来的时候,一切都美好得像梦一样,可是现在我就觉得自己生活大部分时候是绝望的。 


 02 

曾经有一个科研梦,如今只想躺平


 @閃閃 


我本科的学校其实挺一般,但是对自己的专业却是越学越爱,以至于大三的时候就立志未来搞科研,先读研再读博。 


后来顺利保了研,来北京跟了一个本领域很德高望重的老师。面试成功的时候,我真是高兴坏了,觉得能跟一个大牛做研究,我的科研梦应该不远了。 


但是研究生三年,却跟我想象的完全不同。 导师非常专制(甚至可以说自恋),平时跟学生说话就是居高临下,学生从来不敢在他面前说一句反对意见,哪怕是针对学术探讨,整个课题组也是毕恭毕敬,让我感觉到很压抑很不舒服。 


课题都是他派下来的,不管你喜不喜欢、是否擅长,反正就是跟着干。 


我刚接触到我的课题的时候非常懵,也确实不是太感兴趣,但是我想这毕竟是我自己选的路,还是要坚持。所以研究生第一年我非常努力做实验写论文。

 
但到了研二,我论文终于写出来了,他却一直拖着不给我看,拖了整整一年……简直不敢置信,我每次见他都感觉如炼狱,说了一堆就是回避我论文的问题,不给我看;但是在这之外,却有一堆活派给我们干,整理了一堆数据,却没有什么是自己能拿出手的。 


我的科研热情一次次被浇灭,只想着快点毕业逃离苦海;可是老师要求必须要读博,还走不了,为此跟老师苦苦斗争。 


好在最后自己非常坚持,做两手准备,老师还是放人了,只是毕业那半年太辛苦,要瞒着老师在外实习,又要苦苦做实验忙毕业论文,还要忙文章投稿。 


好在都熬过来了,我都不敢相信,一个曾经那么热爱科研的我,如今竟然在小城市里做着公务员,但也好,起码现在的生活可以由自己支配,不至于那么压抑。 


 03 

为了自己的理想,转组还是辍学?


 @小鑫 


我学的是物理,非常基础的学科,也算是一个蛮喜欢做实验搞科研的人了。 


但不幸的是,我研究生遇到了一个 pua 导师,天天打击我,质疑我的能力、素质,甚至说我不靠谱!我想你可以说我不聪明、不努力,但你说我不靠谱真是不能忍了。 


但我自己思考了很久,读了很多哲学的书,我想我还是喜欢做科研的,不想放弃。后来研三的时候我成功换了一个导师,这意味着我的毕业可能会延期至少两年(我是硕博连读),但我想,这都没关系,我可以坚持。 


很幸运,后来跟的导师非常 nice,在自己喜欢的导师门下做自己喜欢的科研工作,真是我能想到最开心的事了。 


我对科研的兴趣也越来越强,面对一个客观看来非常枯燥乏味的课题,自己竟然做嗨了,后面的成果也很让我惊喜。 


今年非常顺利地拿到了博士学位,也申请上了国外的博后岗位。 


原本组里其实还有一个好朋友,也是因为我们老师太 pua,受不了了,但他没有转组,而是直接辍学了,我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第二年他重新申请了国外的 phd,也成功上岸了,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啊,感恩我们能在低谷中重新爬起来。 


 04 

你的动机,会对读研产生什么影响?


这是三个研究生的真实经历,他们有的是大叔的同学,有的是同事,也有师弟师妹。可以说他们的故事中,也有我自己的影子。 


我们来回到第一个要探讨的问题:读研的动机,会如何影响我们之后的学业呢? 从调查结果来看,国内学生考研的动机主要可以分成两大类: 


外部动机好找工作、经济优势(工资高)、政策优惠(入户)、家人期待
内部动机喜欢、擅长、个人成就和理想


而研究普遍认可的结论是,内部动机的影响能够更加持久,抗压能力更强,也就是说遇到一些打击的时候,内部动机能够更加持续发挥作用。 


但大部分时候,我们的考研动机都不会是单一的,而是复杂而多元的。有兴趣驱使,但也离不开外在诱惑的推动。 


完全只凭内在动机,那就太理想化了,毕竟外部动机也是很现实的利益。那么问题就来了,要如何平衡这两种动机呢

 
心理学家指出,外部动机可以在很多时候发挥作用,但是在做一个选择的时候,量不要让你的外部动机盖过内部动机。因为当外部动机太强的时候,不仅不能持久,它还会削弱内部动机。 


就好像寒子的经历一样,当年无论是导师的鼓励,还是父母的期待、还有对未来的向往,其实都是外部动机,而她也并不是对专业毫无兴趣,但是当她面对艰难的课题、老师的批评、师兄师姐的吐槽的时候,那一点点兴趣早就荡然无存了,很难坚持下去。 


所以说,我们可以是为了很多外在因素来读研的,但是与此同时,要思考一下自己最主要的动机是什么,以及外在动机是否大于内在动机。 


如果是的话,大叔不太建议你盲目跟风读研。一方面今年考研人数创历史新高,本身难度也会更大;另一方面,未来有更多未知的挑战,读了研并不一定意味着前途一片光明。 


最重要的是,你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以及是否有足够的动机支撑你做这件事。 


 05 

如果想继续深造,需要关注哪些因素?


另一个大家问的比较多的问题,就是不确定自己要不要读博,走学术这条道路。这其实也是大叔毕业时纠结过的问题,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结果。 


首先,一个必须明确的事实是:本科、研究生、博士阶段的学习挑战是非常不同的。越往上走,越是一个“钻牛角尖”的过程,也就是意味着越需要忍受枯燥和寂寞。 


本科阶段可能还可以摸鱼度过,但到了博士,如果想摸鱼,就太难了。 


前面我们说到,内部动机发挥的作用会更加持久,而这个内部动机,最最核心的元素,其实就是:感觉有趣。 


但随着学业的深造,外界环境所带来的有趣成分会越来越少,举个例子,本科阶段哪怕上课无聊,还有一堆社团可以玩,轻松就能度过;但是博士阶段,如果你也觉得专业很无聊,可是生活只有实验和文献,就真是度日如年了。 所以


如果你想继续深造,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如何提升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感觉有趣的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 • L. 德西(Edward L. Deci)是自我决定论的创始人,他写的《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中提到,想要保持长久的内部动机,最主要的在于满足 3 种基本心理需求:自主(autonomy)、情感联结(relatedness)和胜任(competence),它们统称为内驱力 


1. 自主性 


这里的自主性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对所处的环境有掌控权,认为自己可以主宰行为并承担后果 


这个对科研阶段非常重要,就好比闪闪的故事中,她的科研兴趣在什么时候开始消退的呢,就是在她导师剥夺了她的自主性之后。 

当她对自己手中的课题没有任何掌控权,无法自主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可以呈现什么成果时,她的内驱力也就满满丧失了。 


所以,请确保你对生活有足够的掌控权,不要以为选了一个喜欢的专业,就一定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其实不一定的,你要了解这个环境中你有多大的话语权,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不然,哪怕跟了大牛,你也不一定能混得开心。 


2. 情感联结 


什么是情感联结呢? 


简单说来就是你从事某件事的时候,周围人所带给你的情绪,当你在一个环境中持续被认可、尊重、支持时,你情感联结产生的内驱力也会越强。 


我们小时候应该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吧,遇到喜欢的老师,就等于喜欢上了一门学科。比如我原本数学很糟糕,但初二遇到一个超级喜欢的数学老师,从此成绩突飞猛进。 


从小鑫和闪闪的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情感联结的重要性。 


读到这你可能会说,我在进入一个组之前,怎么能知道这个老师怎么样呢,很多时候不还是碰运气? 


确实,读研也很有运气的成分在,但大叔想告诉你的不是说你一定能凭努力找到一个超 nice 的老师,而是想说,这是你科研深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要忽略。 


我当年的经历是,在报考某一个老师之前,先进入实验室旁听一段时间的组会,了解一下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做事风格,并且私底下跟老师讨论一些学术问题,这是可以提前准备的。 

不要等到面试前一天了才联系老师,这样风险比较大。 


3. 胜任感 


这个特点就很好理解了,就是感到自己擅长做某件事,并且有能力取得好的结果。 


喜欢跟擅长,其实是两件非常不同的事,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一个专业,并不代表就能擅长这个专业的研究工作,所以在你准备深造的时候,也应该结合自己的能力,评估一下自己是否擅长。 


最后,大叔想说,无论选择读研、读博还是工作,都只是一份无关对错好坏的选择。人生很长,没有一个选择能完全决定你的未来。 


期待我们能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路


愿今年考研的你成功上岸


也愿我们能够享受度过的每一天


无悔


无憾


世界和我爱着你。


References / 资料来源:
[1]黄宇施,顾倩 & 宋晓丹.(2021).基于考研动机调查的大学生就业观探析. 中国大学生就业(20),48-53.
[2] 爱德华·L. 德西. (2020). 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机械工业出版社
[3] Zhang, Yun, & 张韵. (2010). 从德西效应谈激发研究生的内在动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学术研讨会.


作者简介:时差大叔,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理0时差(ID:PsyTime),有趣的心理科普、前沿的心理动向、专业的心理研究,网罗全球,没有时差。

0

回复

不想读研,但又担心找不到工作 |《本科生升学指南》-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壹心理翻译社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壹心理翻译社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