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看到这样的求助:
父母在我小时候把我寄养在舅舅家,总是忽略我,我一直害怕被抛弃……
妈妈控制欲极强,我现在长大了,她对我全是否定……
父母脾气暴躁,爸爸对我非打即骂,我好痛苦……
心理学中,常会提到,我们内心里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内在小孩是从潜意识,人类本性的深处所诞。
也就是说每个人内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虽然生理年龄增长了,但是心理潜意识的年龄并没有随着长大。
这个孩子,他可以是充满活力富有想象力的,但又可能是脆弱敏感,缺乏安全感,渴望被爱”。
当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内在小孩,我们就可以学习重新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使他有安全感,感觉到被爱。
从现在起,尝试着重新养育自己,抱抱内心里那个有点受伤的小孩吧。
01
觉察自己内在小孩的创伤
如果我们小时候被很好的养育,我们能够耐受挫折,理解并且接受父母和他人的不完美,相信人际关系是可以信任的,自己是安全的,那么我们的内在小孩就比较阳光。
反之,如果小时候,我们被父母或养育者忽略,常常被否定,甚至被虐待,那么内在小孩就是孤独的,敏感而容易愤怒,不容易融入到人群中。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觉察自己的内在小孩是不是常感觉被抛弃、有不安全感,缺爱、敏感、无力等等。
现在长大了,我们依然会受到困扰。
如,有的人被领导批评了,会平和来看待,看自己有哪些可以改进的部分。
另一些人却想起小时候被父母骂“没用”,心情异常低落。
还有另一种情况,本来男朋友对自己很好,可总是希望他一遍遍向自己证明,总是索求爱。
我们心中还常会想,如果父母不是这样对待自己,会怎么样。
我们所说的养育自己内心的小孩,就是看到我们内心里这个缺失、渴望爱的小孩。
觉察我们内心里未被满足的需求。
缺失的部分学着自己补足。
学着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只是被我们遗忘了。
02
学着自我同情、自我安慰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内心那个受伤的小孩时,就可以学着去安抚内在小孩。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无疑很大。
但无论多大的伤害,只要我们长大了,就可以重新来看待。
因为我们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小孩了。
小时候,我们必须依赖父母或其他养育者我们才能活下来,现在,我们可以经济独立、情感独立,安全感可以自己给自己。
每当感觉受伤时,不妨给自己写信,信的开头是这样的:
亲爱的某某(你自己的名字),这些年,我看到了你的不容易……
把积压在心头的无助、伤心、曾经的伤害等等都写出来。
这在心理学上叫书写疗愈,可以让情绪流动起来。
呈现即疗愈。
我们还可以把自己想像成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当他不开心的时候,我们怎么安慰他,就怎么安慰我们自己。
或者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吃喜欢吃的食物等等,让自己感受到被爱。
03
以自己期待的方式对待自己
我们内心里对于父母有很美好的期待,或是理想的父母形象。
那么我们就用理想父母的方法对待自己。
每当自己感觉受伤时,想像理想的父母会如何安抚自己,就学着如何对待自己。
当自己遇到挫折时,理想的父母可能会给予我们倾听、理解、包容、支持、关爱。
我们常常对自己过于严苛。
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好朋友身上,我们会陪伴、鼓励好朋友,或是冷静分析事情,也一旦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反而是对自己的否定、怀疑、甚至是厌弃。
犯一点错就会把自己从头批评到脚,看自己哪里都不顺眼,精力都用来跟自己较劲了。
所以尝试着跳出我们早已习惯的模式,把自己想成别人。
如果是别人这么做,你会怎么想,然后再回来看看自己,重新去评价。
多多理解自己、体谅自己。
我们小的时候,无论我们受到多少照顾,我们还是会体验到创伤。
比如怕被父母抛弃、怕自己无法独立,惧怕的事情很多。
对于童年伤害较轻的人,从【童年疗愈,重新自我养育计划】开始,学习着慢慢疗愈内在小孩。
学习鲸选计划,给你带来疗愈↓
http://book.ikudp15.top/platform/522/6F7A0359A4E7D2E602795340768A285A/yxl
而对于曾被抛弃、虐待,安全感严重不足的人,这才只是迈出了疗愈自己的第一步。
作者:怡名
责任编辑:一只梨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