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当你想静下来看一本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大脑竟然像转不动了一样,同时注意力涣散得可怕,看了两三段之后不由自主地就跑神。当回过神来才发现已经过了两三分钟,而前面看的部分早已经忘记,只得再看一遍。
这种浮躁的、无效的阅读习惯变得难以控制,到底是什么严重损害了我们的阅读习惯呢?
答案是:多个媒体平台所提供的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让我们形成阅读惰性,不愿意再在读书时进行主动的学习和理解,会使人产生一种获得了知识的错觉,开始自我麻痹。
那么,对于已经养成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被碎片化阅读侵害了心智的人而言,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减少低价值的碎片化阅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重新建立认识。
我们必须明确碎片化阅读的意义所在,碎片化阅读只是为了获取资讯和作为知识体系外的补充。当你看公众号、知乎的文章的时候,不要再用一种获得知识的错觉麻痹自己,而是需要在这个时候提醒自己,你不是在获取知识,只是在消遣而已。
第二,减少刺激源。
现在手机上的多个资讯类软件,在混杂性的平台上取关生活情感类的无营养的话题,和取关时间线混乱的大V,取关无意义的账号,只保留少数几个你所感兴趣领域的高质量资讯类公号用来获取资讯。少数几个有深度的专业性公号用来拓展知识,总共不超过20个公号基本就足够了。
最后,进行时间管理。
尽可能地给自己多规划出大块的时间,而不是让你的生命被碎片化的习惯蚕食。
接下来,我们要恢复深度阅读的习惯。
第一,每天抽出固定1到2个小时的阅读时间雷打不动,用来啃那些有深度的、专业性的需要你动脑子的书籍。
第二,制造无干扰环境。在读书的时候把手机静音,把电脑断网,把女朋友哄睡着。总之,在你阅读的这段时间里,你除了阅读之外,别的什么事都不会做。
最后,强迫自己做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
当你在阅读时,你究竟是真的主动的试图去理解这本书,去学到知识,还是只是做做样子,你的内心永远比任何人都清楚。
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必须要做读书笔记,读完了之后你需要复盘,将这本书的精华内容输出为一张思维导图。
最后相信在无数庸人中最聪明的你不会甘于被大环境所忽悠,而是始终能坚持静下心来保持深度的成体系的阅读和学习。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