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治疗》好书共读

发布时间:2021-05-27 1评论 533阅读
《叔本华的治疗》好书共读-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大家好,我是吴立敏。今天咱们来开启一本很特别的书《叔本华的治疗》,这也是欧文亚隆的一本深具野心的小说哈。


-本书推荐介绍-


亚隆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著作流传最广、最有影响力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被评为美国至今健在的最重要的心理治疗学家。他把叔本华的一生和一场系列的团体治疗巧妙地结合,让读者遨游在文学、哲学、心理学以及人际错纵、爱恨交织的多维空间。


记得曾经看到一句话,挺触动人心的,说:“这世间除了生死,一切都是擦伤”。亚隆的这本书,也可以让我们以读者的身份来感受生和死,存在和价值以及作为一个人的那些爱恨惧悲的情感,还有活着的意义。


相信不管是心理从业者还是爱好者,如果你仔细读来,就会了解到一代著名思想家叔本华一生功名的尘与土,还有情感世界的云和月。你还会了解到一个专业从事心理治疗的工作者朱利斯,当面对自己死亡时的恐惧与沉着。当然,你也会在书中看到每一个人内心中的渴望与慈悲,愤怒与关怀。


如果抽离出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亚隆在这本书里充分发挥着他的想象,经验与阅历,让哲学与心理学琴瑟合鸣,又让心理学实践在人和人的关系里,去冲开那些纠葛的矛盾和张力,去搅动人与人一池情感之水,并使其流动。


美太平洋心理研究院临床心理学博士童慧琦,在书评中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书中文字细腻而技巧地记录着心理学猛吸哲学乳房的故事,来让我们再次感受心理学的起源。”


而中国地质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主任医师吴和鸣,也在序言中细致地评价:“这是一本容量很大的书,异常丰富。它最真实地展示了存在的主题,比如死亡,孤独等,那是些惊心动魄的生存体验。它检视了人本---存在主义的思想传承。书中点缀了许多思想家们的语录,那些珍珠般的只言片语承接了一个个不朽生命的思想和情感,好像具有了独立而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地撞击读者。它还是一本团体心理治疗的教科书,生动、具体而又体贴地教导如何开展团体心理治疗。”


我总是很佩服亚隆的文笔和构思,在这本书中,他使用了两条鲜明的写作线路,交错展开了叔本华的一生和朱利斯面对自己濒临死亡的最后一年。让我们不仅吸收到书中的营养,也在时空穿越中见证了人性的张力。


-基因土壤的孕育-


有时候,我和同道经常一起探讨:什么是人?有人说“拥有思想和智慧的是人”,有人说“既可以建立关系又能个体生活的是人”,有人说,“拥有怎样的思想和智慧,建立什么样的关系,还是要看他有什么样的基因和养育环境,基因和养育环境是一个人成为什么样最基本的土壤。”


好,那接下来,大家就跟我一起穿越来到二百多年前的欧洲。一起来看看叔本华家族的基因土壤。


曾奇峰说:“做一个人是不容易的,应对做人的困境,首先要应对遗传和小环境的影响,也就是家族式传承的特点。”


而叔本华的家庭谱系,就充满大量的心理困扰:他父亲长期沮丧、焦虑、顽固、疏离、无法享受人生。他的祖母呢,就非常凶暴、情绪不稳,最后是住院治疗。他父亲的三位兄弟中,一位在出生时就有严重障碍,另一个经常寻花问柳而且处于半疯狂状态,在三十四岁就去世了。


所以,叔本华与生俱来就顽强不屈和尖锐刻薄。他的性格很难让人关爱,宽容他,几乎每一个人在他和交往中都是防卫和回击的,因为他的语言是带刀的。他喜欢嘲弄,出言不逊,尖刻愤怒。


我们找几段他曾说过的话哈,就可以对他的性格有一个简单的触摸。比如,他习惯把所有人类称为两足动物,并说“两足动物的日常谈话实在单调乏味”。他说:“怀疑是安全之母。”他说:“忘记人类性格的缺点,就好像丢掉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我们必须保护自己,不因为愚蠢的熟悉感和友谊而受到伤害。”他还说:“不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尊重。”


这些话是不是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但听起来是不是还特别扎心?因为他有着极度的厌世加上无尽悲观的特质。所以他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是从上向下俯视的宇宙观。他自恋地认为,从高山上看见的全景,非常有助于思想观念的拓展。当然在那个角度的确是的,登高望远可以“一览众山小”,但也让叔本华一生“高处不胜寒”。


-养育环境的影响-


除了基因之外,养育环境也是影响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重要土壤。


我们都知道,养育环境是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并固定了一个人对世界、对人性、对爱情、对人生的认知。叔本华自然也不例外。


他的父亲曾经很担心,儿子从小的冷漠、不关心社交礼仪会导致人际关系不良。这个担心还确实成了真,不过叔本华之所以成为这个样子,作为一个父亲,也同样有一部分责任。


叔本华的父亲固执、严厉、骄傲,在叔本华九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一个商业伙伴家中寄宿过两年,父亲还致力于培养叔本华成为家族商业帝国的继承者,以带儿子世界旅游十五个月作为诱惑,让他放弃自己喜欢的学者之路。


作为血缘的延续者,叔本华家族的孩子有一个使命:是要继承祖上资源的,当然也要因为延续家族的事业而失去自己的兴趣。不过在这一点上,叔本华似乎是幸运的——在他妈妈的鼓励下,最后选择了只继承父亲遗产,而没有满足父亲的遗愿,而是走上了自己的喜欢的哲学之路。


叔本华有一个浪漫、活泼、富有想象力的母亲,因为少女时代没能和自己爱的人结合,后来接受了更高阶层的叔本华父亲的追求。可惜的是,两个人一生没有爱情。所以他母亲在回忆录里对年轻女性提出警告说:“显赫的地位和头衔对年轻女孩具有极大的魅力,会诱使女人被婚姻套牢,这是错误的一步。她们的余生必要承受最严酷的惩罚。”这是她对自己一生永失爱情的遗憾。大家细细品读这种悲观的肯定式语句,有没有听出和叔本华说话的方式,有那么一丝丝相似?


亚隆说:“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也很难发展出对人基本的信任,也没办法相信别人会爱自己,也无法热爱生命,这种人在成年后会与人疏离,退缩到自己的世界。”


所以,纵观叔本华孤独的一生,纵观他的悲观哲学论,相信童年的成长环境还是深深的影响了他的,但也促成了一代哲学天才。他著名的“钟摆论说”——“人生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痛苦,欲望得到满足就无聊。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荡。”这话你再细细品,是不是会有种利剑划破的深刻,但又有消极的无奈?


叔本华十六岁,父亲投河自尽,虽然父亲活着的时候对他很严格,写给他的信中充满着批评,但是叔本华会温情地表达对父亲的敬佩,以及对父亲坦诚的自豪。他觉得父亲勇敢地承认自己从商为赚钱是真实的,他批评黑格尔和费希特为了争夺财富、权力和名声,却打着“为全人类努力”的幌子。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叔本华的性格中,有“眼里揉不得沙子”的那一面,也会看到叔本华还是能够穿越父亲的冷酷和严厉,欣赏和赞同父亲性格中真实坦诚的灵魂,并以此为傲。他选择了原谅和爱来包容父亲的暴虐。但是对于妈妈他却用了另一种方式。


叔本华最重要的关系就是母亲,但是他们之间充满矛盾,直到决裂。他和母亲两个人始终无法靠的更近一点,只要住在一起,都会不快乐。他妈妈批评叔本华:目中无人,高高在上,总是指控自己。她觉得自己的儿子总是对现实不满,愤怒、奇怪、无法忍受。


而叔本华对母亲也是强烈的抨击。他曾经愤怒地写过:“女人认为婚姻只是长期饭票。父亲不幸生病时,几乎等于被人遗弃。母亲举办宴会,父亲却寂寞地卧病在床,母亲的生活充满乐趣,父亲却痛苦难当,这就是女人的爱。”


后来。他妈妈也写给他一封无情的信说:“在你我之间的门己经永远关闭。我和你之间再也没有任何关系,一切都结束了。你伤我太深,你去过自己的快活日子吧。”两个人的关系从此结束,母子真的再也没有见面。


这也让叔本华的恨,无法在母亲那里得到化解,他是这样描述的:“大自然隐藏了女人许多必然的邪恶,比如无度的花费,倔强顽固,年华老去的丑陋,欺骗,通奸,奇怪的想法,反复无常,歇斯底里,还有地狱和魔鬼。”


-思想的塑造-


养育环境奠定了叔本华的人生基调,而他的思想由此也难免烙上他个人的独特印记。


有人说“思想是一个人的象征”,了解一个人最简洁的渠道就是了解他的思想。


叔本华强调——“性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因为是受到冲动的影响,这种冲动就像昆虫的本能,会驱使他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完全不听理性力量的劝告。”


亚隆在这本书里评价说,虽然弗洛伊德没有公开承认,自己的理论受叔本华的影响,但是的确叔本华早在弗洛依德出生之前,就已经提出了生物驱力的说法——“我们由埋藏深处的生物力量所支配,却误以为自己有意识地选择自身的行动。”


我们经常说精神分析的爹是弗洛伊德,而心理学的背后永远是“山外青山楼外楼”。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叔本华那里,早就对人性和性驱力有着很明确的洞见。


但同时,叔本华的思想里又有着很激烈的情绪,比如,他会说:“能够永远不与同类生特产生关联的人,才是快乐的人。”他对性爱的观点有时候也充满着愤怒——他说:“性这种垃圾毫不犹豫地造成干扰,妨碍政治家的协商和学者的研究。每一天,性都在破坏最珍贵的关系,甚至夺取原本高尚正直的人的全部良心。”


叔本华的孤独也来自:对别人评价的自我保护。从他说过这段话也可以看出:“我们如果不想成为被一个恶棍玩弄的人和第一个傻瓜嘲笑的对象,第一条规则就是要沉默寡言,令人难以接近。”


有时候,我会感慨:人生的经历慢慢汇集了思想,而思想也慢慢塑造了一个人,一个孤独、偏执、愤怒而优秀的大师。


-关系建立的波折-


思想塑造了叔本华成为大师,却也让他在建立关系上历尽波折。 


想必大家都听过,关于刺猬的寓言段子说:一群刺猬在寒冷的冬天聚在一起相互取暖,靠的太近会被对方的刺弄得不舒服。离得远,又感觉到冷,对于温暖的需求又让它们聚在一起。它们总是在两难之间来来回回,直到找到适当的距离使它们能够彼此容忍。


这个段子就是叔本华写的,也说出了他对人际关系的冷漠看法——他认为人只有在需要生存时才会忍受亲近。叔本华相信“人可以自给自足”,这个坚信也给了他逃避和人亲近一辈子的理由。


对叔本华影响很大的还有一个女裁缝叫卡罗琳。因为打扰激怒了叔本华,两个人有争吵和对抗,卡罗琳去法院告状说,被他推得摔伤了。叔本华官司打输,付了二十六年钱给卡罗琳,直到她死亡。尽管叔本华有钱,但是二十六年,每时都在提醒叔本华,他所遇到的这个女人是多么的难缠。


所以,有时候一个人的经历是他认知世界的方式,就像有的人遇到了可以支持自己的女性,那么在他的认知里就被填写了:女人是包容的,是温和的,是好的。带着这种认知去生命中的女性相处,也总是能够捕捉到女性的美好。而叔本华从早年养育环境里的母亲,以及自己几乎养了半辈子的卡罗琳,都没有带给他这种感觉,所以叔本华一生都没有结婚。


婚可以不结,但是叔本华却战胜不了自己的生理欲望,他性欲特别旺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会在朋友的带领下去找刺激,找的都是下层阶级的女性,比如女仆、演员、歌舞女郎,如果遭到拒绝,就会嫖妓来安慰自己。


叔本华在三十三岁的时候和一个歌舞女郎有长达十年的私通,那个女郎常常同时和数个男人谈恋爱,叔本华也不反对这种做法。他说:“对一个女人来说,短短的花样年华,只能和一个男人交往是违反天性的情形。”从这个观点来看,似乎叔本华又有着,对于人身上那份动物性的理解和包容。并且在三十年后,七十一岁的叔本华,还是在遗嘱中给了那个歌舞女郎五千银币。那个时候,二十银币就是一个管家或者厨师一年的收入,五千可不是个小数目。不知道这五千银币里面,究竟是叔本华对这个女性的一种什么样的表达?但相信会有人性的安抚与感情啊。


叔本华四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段悲伤的爱情。他想要追求十七岁的女孩弗洛拉,这让弗洛拉的父亲特别吃惊,觉得自己的女儿只是个孩子,而且最后女孩儿向大家宣布自己并不喜欢叔本华。所以天才的脑回路总是清奇的,他再一次在爱情的突破之路上挑战了一个大难关,并且失败了。


叔本华在年岁渐长后,就逐渐放弃了对婚姻的想法,他说:“在晚年结婚就好像用脚走完四分之三的旅程后,又决定买昂贵的全程车票。”


叔本华的朋友关系也总是充满着破碎,他的才华深受歌德的欣赏,但是最后两个人的友谊,还是因为方向不同而断裂。而他早年的朋友在后来相遇,也让他感到乏味和无趣。大家可以看到:叔本华的人际关系可谓是充满着断裂、冲突,所以一个追求极致的人,总是很难妥协生活中的朋友,他们身上存在着作为人的陋习。


尽管他自己身上也到处都是。他还是会通过远离和抨击人群的方式,去追求他想要的理想。于是还真的创造了一套理论,成了思想家,活成了自己和自己玩的人生状态。


有人说“哲学是一种形式高尚的无聊”,有人说“哲学是智慧”,还有人说“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亚隆在这本书里,花了大量篇章来阐述叔本华的一生,似乎也另有隐意,他用自己的文字来理解了一代天才的孤独与不羁,并把另一个现实人物:以叔本华为榜样的菲利普,牵引到自己小说之中,用他的专业治疗了菲利普。在象征层面,似乎他的治疗也穿越了时空,抚慰了当年的叔本华。


大师自有大师的格局,文字的符号横跨古今,以文章的方式传递着亚隆的思想和意愿。也启迪着所有的读者看到:我们自己的一生都是会受谁的影响和感染。

0

回复

《叔本华的治疗》好书共读-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壹心理鲸选学习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壹心理鲸选学习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