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时候大家秉承的是“及时行乐”的态度,还是“延迟满足”的态度呢?曾经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二三十岁的时候,最好不要做什么问题?而点赞率最高的回答是——不要做那些及时满足的事情。
什么是及时满足呢?就像有些人喜欢熬夜来获得及时满足的快感,但是长时间的熬夜会使得人记忆力减退;打游戏很快乐,但是放任自己打游戏上瘾就会荒废自己的生活;喝酒能够让自己忘记很多不开心的事情,但是举杯浇愁愁更愁,换来的还有第二天醒来的头疼……
而你如果长时间去探索,你会发现懂得延迟满足,得到的会更多。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为了研究意志力在人一生中的作用,他在一间幼儿园找到了一些小朋友,做了一个叫做“棉花糖”实验,又称“延迟满足实验”
首先有人带他们去小教室,房间里的桌上托盘里有很多孩子们喜欢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
实验员告诉孩子们他们要离开会儿,孩子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但是没有奖励,如果等到实验员回来再吃,就可以额外的获得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
而如果等不住,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这样实验人员会马上返回,你可以吃掉糖,但是必须放弃第二块。
等到实验开始后,他们发现——一少部分孩子立刻就吃掉了糖;多数孩子猛盯着棉花糖,三十秒后等不下去了按了铃;
只有约百分之三十的孩子成功等到实验员返回。
后来追踪回访发现,孩子们的学业成绩与他们等待棉花糖的能力有关。
立即吃,不擅长等待的孩子,在个性方面更多的显示孤僻,内向,优柔寡断,容易被挫折打败,自控力不强,成就较低;而那些擅长等待的孩子适应性更强,更独立自行,未来的职业发展更易成功。
在上学期间擅长等待的孩子分数平均比没有等待的孩子高了210分,最后他们所收获到的成功更多、更大。
棉花糖实验中,棉花糖对于小孩子们的诱惑无疑是很大的,就像我们步入社会,会遇到很多诱惑,而要看的就是我们能不能抵挡住当时的诱惑。
延迟满足能够让我们能够变得更加的自律,收获到更多。
有两个孩子,他们的家长的态度就改变了两个孩子的人生。一个孩子的母亲选择眼前利益,而另一个孩子的家庭选择的长远的利益。
一位母亲在孩子走红以后,着急赚钱就给自己当经纪人,几乎各种广告来着不拒的接,13岁借过不孕广告,14岁与大她差不多一倍的男子拍感情戏……高考被某些名学校拒绝录取,艰难考上南艺,继续走向演艺之路。
而另一个家庭的孩子走走红后,也签约公司,发行了单曲,在后来却淡出了娱乐圈,2013年因为成绩优异被北京最好的一所中学录取,当有记者问道孩子不往音乐方面发展时,家长说了句“未来我的女儿有无数可能,但是现在她需要过的是十五岁的暑假”。
这个孩子去了国际中学准备申请美国的大学。在学校她不仅创建了乐队,还在2017年参加了美国权威比赛,晋级了决赛。后来有消息说她考上了美国的著名公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
她既没有丢失兴趣爱好,有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奔去,就像那位家长所说会有无数可能,在现在这个社会,最起码的敲门砖有了。
一个人如果能看到长远的价值,牺牲部分的短期价值,延迟一下再满足,生活中的很多困扰便会迎刃而解,给我们带来更高质量的营养,变得更加的自律。
虽然刚开始很难,但是时间长了,当自律变成一种习惯,我们就会发现自律的快乐。
曾经为了一时享乐,懒得去做的事情,生活会一件一件讨还回来。不好好学习,以后真的出了社会,找工作就会难上加难,当别人的工资高生活好的时候我们就只能羡慕嫉妒,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那就要努力,比别人多两倍的力。
平时我们的拖延症说到底就是懒,把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放在前面,而真正要努力完成的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
当今社会在进步,没有谁能够一直在原地踏步,社会就是这样,不进则退,如果我们不努力,那么总是有一天会更不上社会的节奏,让自己掉到低处去。
或许及时行乐我们能够在当时得到极大的乐趣与满足,但是时候延迟满足才会让我们获得更多。
原创:暖阳随心
责任编辑:一只梨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