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学中有一种非常知名的“沙盘游戏疗法”,自从它问世以来,帮助了无数的来访者认清了自己的问题,挖掘了自己的资源,走出了自己的心理困境。其中,“沙子”是“沙盘游戏疗法”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许多人很好奇,就是一堆普通的沙子,它不言不语,就是静静地躺在那里,为什么它会有那么大的“魔力”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沙子”的奥妙吧!
一堆普通的、在常人眼里十分渺小的沙子,在高倍显微镜下放大若干倍后,我们发现,它们同样色彩缤纷、形态各异,丝毫不比那些金银珠宝逊色,宛如一个“微型世界”一般。
试看下图中的石英砂,用显微镜放大了数百倍之后,可以看到,每一个“沙粒”那样的晶莹剔透、纯洁透明。而且,不同“沙粒”之间形态各异,可谓“百花齐放”。
(显微镜下的石英砂)
从地质的角度来看,这些常人眼中的“沙子”就是地质上所说的“沉积物”,它们都是地球表面原先形成的母岩(火成岩、变质岩和先形成的沉积岩)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的,(若无人类干预)再过若干地质年代后,它们就会被埋藏到地底下,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后就会形成我们所说的沉积岩。
形成沉积岩以后,若某一天经过剧烈的地壳运动(这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造山”、“填海”),让这些在地下已经形成的沉积岩再度暴露地表,那么又会重复一次上述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往往是以“百万年”来衡量的。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息。
所以,我们眼里所看到的这些不起眼的“沙子”,它们的寿命比我们人类长得多。而且,在它们漫长的岁月里,早已见证了数不清的“海陆变迁”、“沧海桑田”……总而言之,这些“沙子”所经历的东西是我们人类无法想象的。
因而,跟我们人类的寿命相比,这些“沙子”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的。在这些“沙子”的经历面前,我们人类遭受的这些“怨恨恼怒烦”统统都是“浮云”。
记得有句歌词:“谁说人生像海洋,容得下无尽悲伤?”,我们的人生也许容纳不了那么多的悲伤,但是,沙子可以容纳,因为它早已超越了生死轮回的局限!
在这些沙子的经历中,有一样东西是如影随形的,那就是水。无论是母岩的风化剥蚀、搬运、沉积还是成岩,几乎都离不开水的参与(所以,沉积岩在以前也被称作“水成岩”)。
沙盘中被沙子覆盖着的蓝色底面,就代表着“水”!水,它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但它却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
例如,我们人体的70%~80%都是由水组成,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现在科学研究表明:人如果不吃饭,有存活40多天的案例,但如果人不喝水,一个星期都撑不下去。
再放眼整个社会,各种工农业生产的进行,几乎没有离得开水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社会,我们不怕停电,就怕停水。没有水的浸润,再好的土壤也寸草不生;没有了水,就不可能有地球上生命的诞生和演化,整个地球将了无生机。《管子·水地》中云:“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一针见血!
做人、做事当如水,水的“柔情”、水的“灵动”、水的“公平”、水的“淡泊”、水的“谦卑”、水的“奉献”......
家人(尤其是夫妻)之间,多一份“似水柔情”,家庭方能固若金汤;
人的头脑“似水灵动”一些,很多问题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为政施政“一碗水端平”,国家方能四平八稳;
面对名利,多一份“淡泊如水”,方能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人只有做到“水往低处流”似的谦卑,方能步步高升(《管子·水地》:“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卑也着,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为都居”);
每个人多一点奉献,似水一般“润物细无声”,整个世界便多一份和谐与安宁。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水就是这样,至公、至平、至善,“无为”但又“无不为”,悄无声息、不求回报地滋养着无数的生灵!水没有言语,但它却创造了整个大千世界!
《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说得就是水的品性吧!
水,如此普通、平凡,但其中蕴含的“不言之教”却又是如此丰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咀嚼!
历代圣贤治国平天下,也无不从“水”当中取其精义,《管子·水地》所言:“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孝、愚俊之所产也….圣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中国古代流传的“逆取顺守”,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
“沙子”和“水”,作为“沙盘游戏疗法”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它们一“静”一“动”、一“硬”一“软”、一“干”一“湿”……构成了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这不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吗?
在“沙盘”这个“完整”的世界里,“光明”与“黑暗”、“快乐”和“痛苦”...这些看似“对立”的两极,已经化为了一种和谐的“宁静”!
“生命就是一段旅程,一条寻找已久、达致圆满的路,我们称之为神的境界…我们该感谢生命,为了我活着、经历一切愉快和悲伤的时刻,还有每段欢笑和痛苦”(荣格《红书》)
文:毁灭与再生
责任编辑:殷水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