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壹心理优秀答主们
文字咨询却很特殊。“来访者”不仅仅是提问者,也包含访客(相似经历的静默围观用户)。
多数时候不太能知道用户的【真实信息】,【后续发展】。
也会发生提问者无法描述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有一个执念。
但又可以摆脱很多枷锁,尝试从某个问题开始【梳理一些想法和策略】。
开放式回答,答主之间相互融合、借鉴、怀疑、修正……
文字咨询(心理问答)可以帮助到用户吗?
大家觉得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该注意什么?
陈抒云Shirley:精华回答者
在我的咨询经验的基础上,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文字咨询是替代不了心理咨询的。
为什么心理咨询不等同于聊天?
因为在咨询的过程当中真的要达到深层而完整的疗愈作用,是需要一定的体验性的,而这个体验性需要一个互动的过程。
但是在文字问答这样的一个环节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所以,对于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案主,我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直接告知,建议他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因为在咨询关系当中,深层的帮助是很必要的。
但是在来访者完全很迷茫,困惑,完全没有方向的情况下,文字咨询是可以给予他一定方向性的,包括咨询师给予来访者状况的一个评估,让他对自己有更深的了解。
而且一般问答的栏目是开放的,所以很多有相似情况的小伙伴,都对自己的困惑会有一定的收获。
对于心理学知识的科普、传播、学习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有一部分人,在生活当中非常的迷茫、受挫,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求资源,才在平台上面求助。
文字咨询,也是能够给予他们一个希望一个方向的地方。所以也需要更多给他们温暖,给予他们力量。
至少让他们知道,有一条路是可行的。
文字、语言,本身就是咨询师的手术刀。
通过精准的语言,是可以很深的触及到一个人内在的心灵,给予滋养和支持,成为一个人内在的动力。
所以文字咨询,是能够给予来访者一定的帮助。同时回答问题也很考验一个咨询师本身的水平。
因为要在相对信息模糊,并且无法互动的情况下,要清晰读准这个来访者内在的状况和他内在的需求,然后给予指导。这也是咨询师在提高自己技能的过程。
对于求助者,在文字咨询这个部分也比较容易陷入到一种依赖而不改变的恶性循环当中。
很多人以为生活出了什么问题,对方能给你的答案,问题就能够解决了。
但实际上,最多是依葫芦画瓢,很多的情绪模式信念都是来自内在,其实当内在不改变,即使手上有方向和方案,问题依然在。
就像很多人一直在问,那我该怎么办?
即使咨询师告诉你该怎么做,但是其实是做不到。因为真正的改变是内在的改变,需要通过心理咨询的帮助。
所以对于心理学的普及还需要大众的力量。
吴子系:精华回答者
文字咨询(心理问答)可以帮助到用户。
动作(包含表情)、口语、文字,作为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对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交流双方的距离感也越来越强。
技能难度大,距离感强,这在某些时候是文字表达的劣势,但有些时候,恰恰是它的优势。
当题主要用文字表述这种较为复杂的内容把自己的问题表述出来时,必须进行思考,而在此之前,问题在他心中,可能只是一种感觉,从感觉到思考,本身就向解决问题靠近了一步。
而距离,是缓冲的空间,比如当一个人意欲寻求帮助,但仅希望将问题暴露,而不希望将自己暴露的时候,文字咨询,尤其是公开问答,就是非常好的方式。
同时,在平台上进行文字咨询的步骤非常简单,只要联网,登陆,发表就可以了,只要有需求基本就能完成,而面对面的咨询,需要预约、前往、从面对一个陌生的咨询师开始,要有足够的决心才能完成。
很多题主的问题确实不是一个回复能够解决,文字咨询也有其局限性,但因为它是容易迈出的一步,完全可以作为漫漫长路的起点。如果没有这一步,对很多人而言,直接跨出去还是颇有难度的。
西宝:壹心理鲸鱼社工
感觉大概有两种提问吧~
一种是倾诉型的,比如叙述很多,表达自己的情绪,“真是太生气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我太可怜了”……
大部分是求安慰,求支持。
这时候我们试着去感受提问者感受的,想想这种情况下我是什么感觉,然后告诉他“我理解你的感受”“就是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提问者在得到支持以后会感觉得到了更多地力量,于是就能满血复活面对生活。
还有一种是寻求答案的,经典问句“我该怎么办”?
就像上面描述中说的,我们并不是完全知晓提问者的情况。
而他们给我们展现的可能只是他们想展现的,我们回答的也只是我们主观上以为的。
所以相比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去引导来访者,我们做的可能更多的是去提供角度。
当提问者被困住的时候,他可以看到更多地观点,发现“原来还能这样”,再去尝试总结思考和解决。
所以我觉得心理问答能不能帮到提问者,有一部分也需要看提问者自己。
首先要抱着“我是解决问题的主体”的心态,其次要愿意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这样才能不被自己一直困住绕圈圈。
小飞龙妈妈: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对于刚刚在壹心理平台注册半月“答主”的我,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来得迟了一些,但仍然很想发出一点声音出来~
我觉得:在这个问答平台上,不分“答主”还是“问主”,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用户”;在回答或者互动的过程中,用户都可以借此获得帮助。
但作为答主,有时我们不必“太用力”,学会区分“优质问题”,或许也是我们需要具备的“自我保护”的能力之一。
1. 先说帮助:
(1) 对于答者:文字咨询可以起到“分拣”和“归类整理”的作用。
对于自身回答的问题,可以反观自己,自己对哪类问题最感兴趣?哪类问题回答的貌似“文不对题”?哪类问题会引起自己的哪类情绪?哪类问题又会引起楼主的进一步关注和互动?
从而可以更全面、深刻的理解自己,以及自己未来选择的方向。
(2)对于问者:成本低,性价比高,风险投入只是有限的且可以在自我控制范围内的“隐私暴露”,但收获的或许是满满的倾诉、共情、思考或者是帮助。
就算当时没有感觉,甚至会有厌恶、反感、迷茫或者更痛苦,但回头再看时,又可以从文字中获得自己想摘取的部分,因为这种文字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可以随时反观,随时反思,随时回望。
(3)对于访客:默默围观者,更不必说,没有任何风险投入,但却可以通过问答互动,找到自己许久未曾找到的答案。
(4) 对于偶尔路过的专业人士兼答主:可以通过这种文字互动,“捡到”一些愿意进一步面咨的“来访者”,进行更长程的咨询。
同时也可以看到,哪类问题是比较集中的,进而启动自己的思考,或许对正在进行的一些面咨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方面的推动。
但是~文字咨询并不能作为心理咨询的一个环节,我认为是在正式开启心理咨询“之前”的一个环节。
因为,我来面咨,至少可以说明“我想改变”;但我来“提问”,可能多数想知道“我该怎么办”。
2. 再说作为答主,要学会“保护自己”:
(1)咨询要想有效,需要咨访双方面对面的表达,通过表情、动作、移情、反移情来互动,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内心互动的感受,哪怕是沉默,也可以看做一种表达,每种表达都有意义。
只有在当面的这种“碰撞”中,来访者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法。
也就是说,一个人从踏入现实咨询室的那一刻,至少证明自己是有极强的意愿想“改变”的,而不仅仅只是想倾诉或者获得认同、获得方法。
部分原因之一可能是咨询费用毕竟不菲。我付出这么多,我是想获得“渔”,而不是“鱼”,毕竟没那么多钱总买鱼,自己得学会产鱼。
(2)但文字咨询成本较低,提问者的“付出”相对较小,可能更多的是想尽快拿到可以立刻实施的有效“方法”,而不是自我改变的“意愿”。
换句话说,无成本的疑惑,是否可以证明本身就没有认为自己需要改变呢?
从这个角度看,答主其实可以有“选择”的回答,选择答得多,或者答得少;极度用心,或者略用心;用道理,还是用情感;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自身的“消耗”,因为毕竟我们也不晓得对方是出于何种目的做出提问的姿势,过于投入或许会伤人伤己。
人生答疑馆 · 订阅号
你的心理学互助·成长社区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独家文章转载,请联系邮箱:content@xinli001.com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