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调查 | 心理系老师、精神科医生、职业社工等

发布时间:2018-08-24 3评论 3102阅读
访谈&调查 | 心理系老师、精神科医生、职业社工等-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本调查目标:期望能了解心理科学从业者交流、成长、分享的需求和习惯。目标是尝试策划能包括心理学科互助发展的知识型社区。最终思考:如何创建更好的心理科普环境?

面对群体:从事督导、教学、实验研究、药物研究、社会学调查、科普写作者、知乎高赞答主等相关的专业人士

调查者:壹心理产品组


有效反馈:34个(咨询师督导、精华回答者、学院教授、医院医生、职业社工、心理系研究生等)

文字访谈1对1:12个(社工x3、医生x2、知乎用户x3、心理系教授x2、督导x1、写作者x1)


一、问卷调查结果



分析:
  • 【最热话题】热门社会事件的分析、心理学专业话题,目前也是在一对一访谈中学科内人士喜欢参与和分享的内容。

  • 【兴趣程度】多数从业人士期待我们能聚合以上所有内容在一个社区中。目前还没有其他替代产品可以解决心理学人和爱好者想要了解的所有内容。

  • 【使用意愿】从使用知乎、悟空问答等频率来看,除了所访谈的知乎用户外,其他普遍没有用知乎的习惯,也多数没有分享过,主要是忙。(个别有用过但没有打开的习惯,主要还是看公号)

  • 【知乎用户】知乎用户也是更愿意参与热点话题的回答,他们普遍具备以下特点:“热爱科普和心理学”,期望“更多人能参与交流”,期望改善“大众对心理学的认知”,同时如果有报酬会更加积极。




分析:

  • 【评估】心事互助/文字问答的方式,专业人士普遍认为主要是科普和公益性多一些(65%),10%持怀疑态度,25%认为没有效果

  • 【兴趣】资深专业人士对参与文字问答方面的热情不高,没有时间;研究生、新咨询师、职业社工有一定兴趣,积累经验,帮助他人。



分析:

  • 【评估】学科相关的问答,在一对一访谈中资深从业人员通常是从老师、督导、培训机构、各类心理学大会获得这些信息,比较少开放免费的环境可以看到这些内容。心理系老师认为,这些内容更新会比较快,每年大学里高年级的心理学课本也在增加新的派系分支的课程,有的没有教材则老师自己积累教材。年纪较长的督导,也会定期让助手整理资料来了解大众热点和一些新的科普内容。如果一个平台能有这些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 【生产】从学科问答生产方式上,可以和学生一起建立学研会,对学生的访谈中,有一定表达能力的人中,40%左右都是有意愿参加和投入时间的。




分析:

  • 【评估】对投射类产品,咨询师普遍认为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但科普类、医生、心理系老师则多数认为只适合娱乐。



分析:

  • 【评估】对于针对严重疾病的建议方面,心理系老师、知乎作者等普遍觉得【非常不合适】;而咨询师和医生则觉得,【可以建议是否需要医院诊断】。而这种建议和39医药等网站其他医生能给的信息少非常多,信息不透明,可能就不适合在线上做“精神科医生的建议”场景

  • 【现状】通过跟医生的沟通,医生时间非常少,基本没有参与过线上问答、医疗网站问答的习惯。且医院在精神科方面投入的比较少。没有医院专门的伦理约束,也是遵循行业的基本伦理。

  • 【危机机制】如果一个患者来到医院说想要自杀,医生的处理步骤是:了解具体情况,告知家属严重性,建议治疗,必要时建议专科住院治疗。

  • 【感受】目前感觉医院的挂号-诊断-复诊-随访方面还是不算友好,主要靠患者自己的主动挂号,主动复诊


分析:

  • 【评估】普遍感兴趣。资深从业人士都非常期望能获取最新内容、案例分析且很在乎自己每段时间这方面的成长

  • 【切入点】贡献榜是已有科普作者和知乎答主很喜欢的角度,并且如果有奖金动力会更佳。参与感、对学科的认同方面,是目前从业者觉得行业普遍匮乏的地方。


分析:

  • 【评估】在一对一访问中,对【案例分析、评审员、资质认证】方面有较大认同。

  • 【激励】有良好的激励体系对于现在新生队伍们(学生等)很重要。

  • 【表达能力】在和心理系老师访谈时,他表示有个别学生是有很好的写作能力的。但从统计来看数量不是特别多。良好的格式示范、规范引导,甚至PPT视频培训等是非常必要的。




分析:

  • 【评估】个别老师给了1-3分,主要是没有时间。多数老师给了4-5分。


二、部分访谈整理


郑老师(认知方向,执教10年)


心理系学生就业方向有哪些比较常见?

企业做人力资源;

一些社工机构做社工;

还有一些学生考研,考公务员;

还有些学生去专门的心理学类的公司,比如壹心理;

因为我们是金融学校,还会有很多人去银行,做的工作可能跟专业关系不是太大;

也有一些同学去做的工作跟专业关系不太大。


学生中是否有一些适合写科普写作的人呢?

有的,我就有个别学生在写科普文章。

学生的话只要具备一些文献的搜索和阅读能力,找到专业的研究应该没问题,然后再通过通俗的形式表达出来就好了。


心理学相关的话题、招聘、资源的传播渠道有哪些呢?

公众号、朋友圈、大学同学群为主。其他的渠道比较少了。这种传播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快,受众面也很广泛。


认为“在线上获得精神科医生的初步诊断”是否有可能?能否在线上让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提供不同的场景服务?

不合适。

心理诊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的,不是说单纯的看一下量表结果就能判断出来的。

还有就是,一般大家有心理问题的话,很少会寻求精神科的医生帮助的。就我个人感觉而言,我们绝大多数的心理问题不需要去精神科医生。

医院的精神科的医生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模式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精神科医生会更多的从医学的角度去干预,比如吃药;

但是心理咨询工作者一般更多从认知、社会支持等心理的角度去干预。


除了学习上的问题,学生最喜欢问老师哪些问题?

一般大一的学生会问 心理咨询啦、梦啦这样一些通常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比如说,自己的某个同学失恋了,失眠了,自己能否帮助他们。

年级稍微高一些的同学往往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更为关注,他们会问很多考研、就业之类的话题。

甚至会谈到就业观念方面与家庭的冲突,考研观念的冲突,甚至出国了之类的。

“如何做心理咨询师”也是学生喜欢问的问题。


老师会建议学生去尝试帮助自己的朋友吗?

不建议的。

这个问题是一个专业的问题,不是说学几门课程就能够解决的。

而且大多数的他们问的这些问题都算不得太过于严重,往往可以自己恢复的


学生们一般是通过什么方式找到这些实习的心理机构呢?是有在学校发布招聘广告吗?

除了校友群,朋友圈,会有一些机构与学校的心理学专业合作,每年推荐一些学生去实习。

主要通过学校内和同学之间互通的资源比较多。


你会分享知乎或公众号上的心理学话题吗?

我不会的。但我们学校有老师会。

一是我觉得有些话题的分享看起来不太专业;

二是学生可能很多也不会去看;

三是我自己也比较忙,所以很少分享。


心理系最近10年的教材改变大吗?有哪些变化?新学派的教材从哪里来?

一般心理学基础类的课程变化不大的,虽然会经常改版,但是内容面画不大。

但是在高年级的时候,会开设一些选修类或就业类的课程,这些课程变化会比较大的,会根据社会热点或学科热点增加一些新的课程。

比如说:一些统计的软件课程、一些经济心理学的课程,沙盘游戏,内观的课程。

有些新课是有直接可以用的教材的,有些可能是上了几年后老师整理出来的。






石老师访谈(香港,从事40年社工)

加入社工机构,是否需要考“社工证”呢?

不用考试,需要大学或社区学院文凭,且必须要学习一门叫“大学修社会工作实务”的课程,(包含心理学内容,2年)。

社工机构有哪些分工角色?哪些需要有心理学基础?无心理学基础的是会培训吗?

支援职能:行政、文职、财务等。
前线工作:前线、督导。(国内社工也是类似分工,按项目分工负责)
课程里有必修心理学。最基础2年,心理学课程包括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
(石sir认为大陆的心理学跟香港的社工是相像的。)


一般社工工作的平均年限是多久?

因为香港社工门槛很高,一定要读大学。且工资跟社会地位都很吸引人
做过社工的人,9成人会选择社工为终身职业


社工机构是否有线上求助的入口?或者电话求助热线?

分两种,当前观念认为,等人主动找上门是不合理的,(大的社工机构)会主动去需要帮助的人的地方。

甚至混进他们的社交圈。
对象包括“隐蔽青年”(宅家里上网的那种)
目测主动被动比例3:7

社工会定期组织心理学讲座吗?

会。基础性的心理学讲座会在各个地方进行(学校之类)
个案治疗类的还是会找专业的心理学专家~

最近几年,社工的需求有增长吗?哪些需求增长呢?

有。香港社工2w+名,比例几乎是全球最高(人均1-2名)
常规服务:老人、青少年(60-70年代开始)
特殊服务:针对网瘾少年。能够获得政府支援(实验性)
目前在网络大类上面有需求增长。

社工有使用专业的教材或指导手册吗?是什么名字呢?

督导培训很成熟。政府资源、企业支援充足、且社工机构自负盈亏
编写教材属于太基本的工作,会跟大学研究一起研究。

香港社工产业发达,相关教材多样。

在没做社工之前,是怎么了解到这份工作的呢?其他同事有不同的了解入行方式吗?

任何一个阶层都大约了解社工工作范围。香港人都能分清义工跟社工的分别

社工机构需要定期深造或学习考试吗?

升级就要。每年有晋升机会。会持续进修。讲座课程。

机构政府会提供,自费的也有。
不会有筛除考试。要续注册社工证(需要交费、不能犯法


印象中,哪个心理学话题给您印象最深?

发展心理学、行为疗法、压力、抑郁、挫败感

平时会看知乎吗,知乎上的心理学话题有看吗?还会去哪些心理学的论坛或小组吗?

不会。会叫助理帮忙看,整理好资料再给我看。

遇到特殊事件、公共事件时,会从外部临时征用社工吗?通过哪些渠道征用呢?

会(香港不缺社工)。以合作制实现。

社会工作联会有一本电话手册。随时可联系各组织请求支援。





离职社工“刘某某”,在珠海地区曾任社工1年左右


社工证(人事部)并不是必须的。但是推荐考。和工资挂钩。

社工企业内的干事和项目部的需要有心理学专业/社工专业基础。没有的需要参加培训。


我们机构有发香港那边编写的社工的书籍,类似于教材,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禁毒社工政府部门也出过类似的社工工作手册,各个社工机构也会出自己的工作手册。


每月有两天培训,部分项目是请香港督导过来培训我们的,至于社工的能力,一般体现在工作成效上,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项目评估,评估的人都非常专业,考试没有,有很多考核,我们内部每个月有一次考核,看看你负责项目的完成进度。


经常负责的项目是手机成瘾,吸毒人员的心瘾等等。


如果所接的项目是公共事件,会如何处理?会从哪里获得其他社会支持?

公共事件比较少遇到。学校有一个突发事件,是由社工,心理老师,学校班主任,校领导共同解决的。


其他:

国内很多即便是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也是很晚知道有职业社工的(组织者,有偿)。以为都是义工(公益性的)。

深圳的社工机构发展较好,有不错的晋升空间,是行业标杆

所在的社工机构每个中心也都有求助电话专线




知乎答主王明灿


  • 虽然写文章、心理科普知乎/公众号都有,但知乎上有社交。公众号上没有。

  • 心理学缺乏营销影响力,营销是一种“公益”及“帮助别人”的作用,这不是坏事,好多搞科研或者咨询的,就喜欢闷着自己一个人单干,这样是不对的。

  • 通过讲课、文章等方式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也是一种责任。我在知乎写了几百个问答,都没有稿费,但每天都还坚持写,也不为什么,就为了让大家了解知识。

  • 如果有稿费,积极性会更高些~




0

回复

访谈&调查 | 心理系老师、精神科医生、职业社工等-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Page B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向下加载更多

私信

Page B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